青葙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茶叶的演变史你知道多少又经历了哪些名称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什么好偏方 https://m.39.net/pf/a_4698007.html
白癜风有什么好偏方 https://m.39.net/pf/a_4658934.html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可治嘛 https://m.39.net/disease/a_5419408.html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http://www.znlvye.com/m/
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http://www.kstejiao.com/m/
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00357_1/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 https://m.39.net/cm/a_q2oysl8.html
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http://www.jk100f.com/m/
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http://www.znlvye.com/m/
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636.html
白癜风有效治疗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白癜风有效治疗 http://www.znlvye.com/m/
白癜风有效治疗 https://m.39.net/disease/a_s9oz6x7.html
白癜风用什么治疗 http://www.znlvye.com/m/
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https://m.39.net/pf/a_4639949.html

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国饮,但是却很多人不知道,自开唐以来它是没有的,当时人们习惯性写荼,直到陆羽将其改为“茶”。

一部饮茶史,也就是中国人的一段心路历程。随着时代的推移,茶在被世人称之为茶之前,又经历了哪些名称的变化呢?

今天就追溯源头,和大家探讨下茶叶的演变历史。

上古时期

上古时期的神农氏,因发现火种造福人类,被称为炎帝,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知了。神农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植物学家。并且有着很高地卫生觉悟,就是喝开水。

茶曾有许多名称,在中国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如槚、荈、茗、荼、诧、苦茶、瓜卢、皋卢等。其中“荼”是唐以前茶的主要称谓。

《尔雅·释草第十三》,“荼,苦菜”。苦菜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荼”字最早见于《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致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问世,其中已有“采荼薪樗”—《豳风七月》和“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之句。

相传,有一天神农在一棵茶树下,支起锅煮水喝,几片嫩叶飘入锅中,锅内的水清澈鲜美,芳香四溢,喝完后神清气爽,茶就被发现了。

后代假托神农氏之名所著的《神农食经》载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说神农有一个水晶肚子,“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他尝百草,尝到茶的时候,看到茶在肚子里查来查去,查通茶。

另一个传说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相传神农氏吃了一种草后不幸中毒,幸得茶叶汁流入口中才保住性命。从此茶就成了解毒的特效药。”《神农百草经》的成书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至少在当时,我们祖先已经认识到茶的药用功效了。

西周、东周

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这时候的人们还不知道品茶,但是却已经开始种植茶树了。人们直接吃茶叶的叶子,嚼碎了咽下去,或者下到锅里熬成粥。

现在我们也会在煮鸡肉或者茶叶蛋的时候,加入茶叶,只不过是用来提鲜的。

秦代

年以前,开始把茶当茗饮,调煮,羹饮。并作药用。

汉代

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则有“槚,苦荼”的解释,则茶又被称为“槚”了。《说文解字》:“槚,楸也,从木、贾声。”而贾有“假”、“古”两种读音,“古”与“茶”、“苦茶”音近,因茶为木本而非草本,遂用槚(音古)来借指茶。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源就要追溯到汉代,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

(西汉)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西汉杨雄《方言论》中将茶称之为“设”。原文:“蜀西南人谓茶曰设。”《说文解字》:“设,香草也,从草设声。”段玉裁注云:“香草当作草香。”设本义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设借指茶。

在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茶则被称做“荈”。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其与哲学家、文学家杨雄及文学家王褒都是四川人,而四川是中国最早饮茶的地区,“武阳买茶”的武阳就是现今四川彭山。

(东汉)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华佗也提出了茶能消除疲劳等功效价值。

在东汉时的《桐君录》中,茶叫做“瓜芦木”。

晋代

成书于晋代的《华阳国志巴志》中也有“园有芳蒻、香茗”的记载。茗,古通萌。《说文解字》:“萌,草木芽也,从草明声。”茗、萌本义是指草木的嫩芽。茶树的嫩芽当然可称茶茗。后来茗、萌、芽分工,以茗专指茶(茶)嫩芽。

东晋的裴渊在他的《广州记》中记载:“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茶又被称做“皋卢”。

唐代

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让茶叶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作为大家的日常吃食,甚至成为上流人士流行的艺术。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总结为“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荈:茶叶老者。——《玉篇》。晋·郭璞:“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茶圣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减少一划,改写为茶,自此古今的茶书中,茶字的音、形、义便固定下来。

中唐之前人们还是习惯性将茶放入很多调料来喝,但是陆羽却把这样的喝法说成是在品尝臭水沟的水,他直接用盐来调味。这种方式也是著名的“煎茶”法。

将茶叶碾成碎末,加些盐调味,放在锅里煎煮后使用。

宋代

宋代由于宋徽宗对茶的热爱,成了茶的盛世。这时候人们生活富足,对生活也极其讲究,对茶的研究也更深入,茶饼在这个时期也极为流行。

俗话说,不会喝茶的皇帝不是大艺术家。在这位被高度怀疑是处女座,逐美之心达到顶峰的皇帝的引领下,宋朝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大斗茶行动。并将其称为四大雅事之一,其余三大雅是“品香、插花、挂画”。

斗茶之前是点茶,这也是斗茶的重点。先用勺子将茶末放在茶碗中,冲入滚水,用茶筅等搅动茶汤,使其产生茶末。

整个宋朝,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变成了喝茶斗茶狂人。工作人员上班要来一碗,文人雅士灵感突发了来一碗,僧侣打坐困倦了来一碗,饭后来一碗,沐浴时来一碗,上街shopping的时候也要和人斗上几碗,看谁打出的泡沫更绵密,更经久不散。这些情形,在众多的古画和诗词典籍里,都留下了记录。

《东京梦华录》载:“朱雀门外街巷.......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房。”《梦粱录》亦有类似一记载:“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宋代的街坊里不仅开设茶谱茶肆,在街上甚至也能看到不少自带装备的斗茶人。

中国的点茶法,也就是日本主流茶道的源头,于宋代发展到顶峰,又在宋灭亡后迅速衰落而后失传,却在日本被精心复制保存,甚至发展延长了内涵外延,成为具有哲学和宗教思想意味的仪规。

元代

年以前,延续宋代点茶法,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民间有新泡法。

明代

宋朝灭亡后,出身平民的明太祖体恤民情,认为在惊蛰以前赶制特供皇室龙凤茶团的做法,让茶农疲于奔命,于是废弃了点茶法。自此,中国饮茶历史完全改变,开启了啜饮芽叶茶的新传统,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泡茶法。

其实仔细思考,宋朝人种茶、做茶、上贡的整个过程,精益求精,程序繁琐,简直到了极端的程度,本不可持续。苏东坡写过一首《荔枝叹》:“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前面说杨贵妃要吃荔枝,可是到最后他讲的是“前丁后蔡”。前面是丁未,后来是蔡襄,东坡的批评在于,怎么蔡襄你这样一个大才子,也干出同样的事情来?为了得到最好的茶,不惜动用这么大民力。

点茶法的扬弃,泡茶法的开启,或是一个中国茶返璞归真的过程。

我们现在所饮用的红茶、绿茶、乌龙茶等都是散茶工艺改良后,才逐渐发展而来的。

清代

清朝,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也出现了很多爱茶的皇帝,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乾隆皇帝,这时候的茶具也慢慢变得简化,出现了盖碗,直到现在盖碗依然是我们泡茶的重要器具。

近代

-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西方贵族也将能喝到茶叶或者收藏茶叶作为自己身份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茶业。年11月23日,专门负责茶业事务的中国茶业公司成立。自此,茶叶在生产、加工、贸易、文化等多方面得到了蓬勃发展。

而现在,凝聚了无数中华民族的劳动和汗水,茶叶制作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各类茶叶也随之出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的饮料,茶文化也越来越多样化。

“茶”,从字面上看,是人在草木间。茶是味觉的审美。在这个审美的过程中,心安静下来,从一片叶子里感受宇宙万物,打开自我感知,从而获得最细微也是最宏大的审美体验。

喝茶讲究“在趣不在理”,讲来讲去,或许真的没有那么多道理,茶好喝、干净、和对的人喝、喝得开心最重要。对日常生活来说,或许也不需要那么多规矩。对年轻人来说,尝试将茶叶磨成粉,像喝手冲咖啡那样喝可以吗?放弃传统的绿茶,把普洱磨成粉,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关于茶的未来,或许我们还可以有很多可以尝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