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活了141岁,行医120年,他用行动诠释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pfzhiliao.com/

医道承传上溯远古先圣,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代表,至唐代药王孙思邈写就《论大医习业》《论大医精诚》,指明大医之径,成为中医学子追寻医道的基本准则。孙思邈孙真人本人也身体力行,践行着大医习业、大医精诚的理念,享年岁(也有享年岁或岁之说,最主流的是岁的说法)。

本文紫府散仙对孙真人行医百年的故事进行了介绍,虽然有戏说的成分,但是孙真人用行动诠释什么叫苍生大医,却是实实在在的。希望给大家带来榜样的力量!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起共勉!

孙思邈:我活了岁,行医年,让我告诉你,怎么成为真正的苍生大医!

文/紫府散仙

今年的2月8日,第四届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名单公示,“国医大师”这个称号,已经成为当今中医界最高荣誉,里面不但有高超的医技,当然也有崇高的医德,我等小辈必须向前辈多多学习!

但说到历史上的中医最高荣誉,不是国医大师,而是苍生大医!几千年下来能当得此称号者,不过寥寥数人尔。

我们可以说,国医大师是当今已存的各大门派,宛如武当、少林、华山、崆峒的掌门,济济一堂。而苍生大医,却是历史的纵向比较,五百年不出一个。而每出一个,则可以影响横绝江湖数百年,不但生前可以冠绝群雄,死后照样可以传颂千年,如达摩、黄裳、无崖子、独孤求败、扫地僧是也。

今天,介绍一个堪称苍生大医称号的医生,一个你从小学5年级就开始认识,等你80岁,你的重孙还会继续认识的医生——他就是孙思邈。我们不应忘记,他至今已经流传了年,而且注定还要流传下去。

你一定会问,他究竟如何做到被人铭记千年的?他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我们从他的人生轨迹中,寻求一点点答案吧。

01

公元年,孙思邈出生在陕西耀县,他的家庭应该有些钱,但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因为没有资料显示他祖上有当官的。

公元年,那年孙思邈15岁了,父亲让他换上一身崭新的衣服,带着他去参拜了当时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

我们都知道,武侠小说中复姓独孤的都很厉害,而独孤信当时地位相当于宰相。他们此行参拜的目的很简单,父亲希望独孤信能提携他儿子一下,混个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那时候没有科举,人才引进全靠推荐)。

独孤信看着眼前15岁的孙思邈,问了他几个问题。孙思邈凭借睿智的头脑,不慌不乱,回答的天衣无缝。这个面试很成功,独孤信当面称赞他为“圣童”。但却说:你现在还太小,过两年再来找我,到时候我给你安排,先回去再长长个子吧,小伙计你前途很光明呀!

尽管没有立马混个一官半职,但未来毕竟有了着落,孙思邈高兴回到家中,期待着两年后可以大展宏图。

可是仅仅1年后,一个噩耗传到孙思邈耳朵中,独孤信被皇帝杀了。天哪,简直是晴天霹雳,大恩人居然死了,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工作也泡汤了啊,那么多钱都花上了,事儿却一点没办成啊。

但打击还没完,不久后孙思邈得了一次重病——痢疾。当时拉了将近一年,每天都吃药却好不了,最后一个好少年变得形容憔悴。用孙思邈自己的话说,整天吃药,都把家里吃穷了。

怎么办?父亲连连叹气,感叹命运的不公。孙思邈听罢,从床上爬起来,走上前安慰父亲:大,没事,做不了官,我以后做医生也是很好的,你儿子我这么聪明,干啥混不了一口饭吃啊。

仕途无望,孙思邈的父亲也只能默许了。从此,孙思邈开始漫长的学医生涯。

02

在此请大家注意一下,现在学中医有很多参考书,去书店随便都能买本,还有网络免费的讲座可以听,可在孙思邈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书。

比如说,《诸病源候论》厉害吧,可那会儿巢元方还穿开裆裤!《外台秘要》厉害吧,可王焘还没出世,要等到孙思邈都岁时他才出生,《王注黄帝内经》厉害吧,可直到孙思邈死了几十年,王冰才姗姗来迟。

总之,唐朝那些流芳百世的大部头,孙思邈一本都看不到,反而是后面这些人,还从孙思邈那里汲取营养,你们能体会到那会儿学医多不容易吗?

他能看到的,大概有《神农本草经》、《素问》、《灵枢》、《褚氏遗书》、《水经》、《逐月养胎法》,上面三本我们还在用,可你看看后面这些,咱们都已经淘汰不读了,可孙思邈那会儿还得当宝贝似的看。

看了一年多书,他开始给人看病,最初他只给人看痢疾,所谓久病成良医,从自己与痢疾斗争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获得了很多经验,治疗起来得心应手。很快,他遇到了狂犬病,这是让他栽了大跟头的一个病。由于年少轻狂,他打包票给别人治,结果治死好多人,“经吾手而死者不一”。

这是相当严重的医疗事故,为此孙思邈可能遭遇过殴打,但他非常诚实的记录下来,我们从中看到一个医生真切的一面,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在医学的路上都遭遇过彷徨与打击,即便让人传颂千古的孙思邈也逃不过。

不经打击老天真,他真正治病时才体会到医书的局限,可他没办法,医书太少了,而且太简陋,汉代有很多好的医书如《伤寒论》,却传不到他的手里,因为那些医家都私自藏起来了。

但,就是在这种艰难环境下,孙思邈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没有书,这个对他来说不是问题,只要打听到哪里有治病的医生,就花钱求人家给个秘方,人家不给,他就赖在人家家里给人家干活,人家再不给,那就给人家下跪,最后一定要求到手才算。

这个你不要以为很夸张,罗先明先生所著的,《大医精诚——孙思邈》中,列举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很多的治某病的特效方,都是他千辛万苦求来的。方子上都写着方药的来源,比如“西岳真人灵飞散方”,“金城太守白薇丸方”,“常山太守方”等等。为此,他的足迹走遍了关中、四川,走遍了福建、东北,费尽了无数的口舌、精神,可以说他为了求方走了大半个中国,行程远远超过了徐霞客。

这点跟唐僧有的一拼,唐僧一条线走到了印度,而孙思邈围着中国转了个大圈,唐僧求得了域外的经书,而孙思邈,将中华大地上的秘方验方搜集罗列,全部汇集到了他的《千金要方》中。

03

在江湖上打拼了10多年后,35岁那年,他迎来生命中一次重要转折。

那一年,随国公杨坚得了癃闭证(杨坚是隋朝建立者),小便出不来,小肚子涨的生疼,吃了许多药,可肚子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爆了,杨坚烦躁至极,抽出宝剑往桌案上乱砍,大声责骂,底下的太医吓得都快尿了。就在这时,孙思邈应召来了,此前他一直在民间行医,可能声誉逐渐传到了宫廷当中,也可能是达官贵人的引进。总之,历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刻来临了。

此时的孙思邈没有看到过《伤寒论》,也不知道猪苓汤、五苓散这些利水方,可他却开辟出了另外一种排尿法——葱管导尿法,他找来细细的葱管,小心翼翼插入杨坚的尿道中,用力一吹,尿液随之排出,由于用力过大,居然吸了一嘴腥臭的尿液,可杨坚的癃闭证却随之豁然而解,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葱管导尿法,简洁、快速。

千万不要轻视这个方法,尽管我们中医现在已经不用这个方法,可现今的西医普遍采取的插尿管的原理,跟孙思邈发明的方法一模一样,领先世界上千年。别的不说,仅凭这一点,孙思邈就足以在世界医学史上占一席之地。而我们可以想象的是,他这个成熟的方法在给杨坚用之前,肯定给无数人用过,甚至普通的平民百姓,山野村夫,否则,他是没有这个勇气去应召的。

病愈后,杨坚很高兴,问他想要什么赏赐。孙思邈答:希望能借阅宫中医书,杨坚一笑,这个太简单了,随手给他发放绿卡,宫廷图书馆随便出入。但同时,杨坚更加留意孙思邈,知道他是个医痴,肯定有很大本事,就产生了想把他留在身边,为己所用的念头。

可偏偏孙思邈不想留在宫廷,他感到有些压抑,伺候权贵,远不如竹杖芒鞋,行走在民间给普通百姓治病快乐。于是他经常从宫中偷偷溜出去,去关中的山里、乡村给人采药治病,杨坚有时找他找不到,就很生气,最后想出一个方法:你不是想走吗?我偏偏要封你个大官,让你走不出去!

这个官职叫做国子博士,多大的官现在无可考证,但是其地位比起医生,哪怕太医肯定要高很多。因为在那个时候,医生并不是什么崇高的职业,遇到官员你得下跪的。现在有官做了,杨坚想孙思邈一定会很感激吧,可没想到,孙思邈居然拒绝了,《旧唐书·孙思邈传》说他:称疾不赴。

看史书多了你会发现,历史上凡是称疾不起的人物,日后都会轰轰烈烈,比如司马懿、比如袁世凯,孙思邈也在为日后的蓬勃发展积累力量,他称疾不起,其实它偷偷跑到乡下去了。

04

这次,他要去解决一个重大疾病——脚气,因为他此前遇到了一个贫困的妇女,因为脚气的折磨,已经喘息憋闷,马上快要死的样子了。

诸位千万别以为这个脚气是香港脚(脚癣),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中医里,脚气是个非常严重的大病,初期会腿脚疼痛、站不住,慢慢的会水肿、腹部胀大,最后毒气上冲,还会导致心脏病,产生口唇青紫、气喘、呕吐的危证。很多老百姓因此残废,甚至死去。

在长安城中的孙思邈很重视这个病,多方打听谁治脚气最好,最后听说长江边上很多人得这种病,有医生应该有好经验,于是孙思邈费时一两个月,刷刷刷跑到了湖北。果然苍天不负苦心人,他在民间访求到深师道人一个秘方,叫做“增损肾沥汤”,治疗脚气效果非常棒,老百姓的口碑很好,孙思邈听罢,登门求方。

可人家哪里就能轻易送给你,最后孙思邈掏出自己记载满满的笔记本说:这是我求了很多人才得到的秘方集,我用全部秘方换你一个方子,你不吃亏。那人还是摇头,孙思邈最后解下自己的钱袋,哗啦啦全倒在桌子上,说我把全部盘缠也给你,您若还不满意,有什么条件,您尽管开价。

见孙思邈这么真诚,那人实在不好意思再存留私密了,于是将秘方交给他,孙思邈快马加鞭,从湖北返回陕西,治好了妇女的病。在《千金要方》中,他记录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最后他治起这个病很有信心,他说:病似此者,服无不瘥。

所以《千金要方》为什么伟大?现代有些制药企业想找秘方,甚至为了一个秘方,不惜花费数十万购买,秘方有没有?当然有,孙思邈的两部《千金方》里面很多秘方,它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之上,重新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你可以将称之为验方、秘方,它极大的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觉得几十年后,研究《千金方》的人将会大大增多。

05

后来杨坚由随国公一跃而起,成为北朝皇帝,他也开始着手统一江南的计划。此时的江南,盘踞着一位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陈叔宝,就是那位有名的亡国之君,隋朝军队打到首都建康城时,陈叔宝正躲避在深井之中,还和妃子们抱在一块。

在此战中,孙思邈担任军医,那年他已经50多岁,行军途中,士兵由于营养不良,很多人患目盲证,孙思邈积极研发新药,什么羊肝、猪肝、鸡肝他派上用场,这是中医学中又一个值得大写一笔的,因为这里面的营养元素对目盲非常有帮助。

但这都是小病,真正开战后,很多士兵骨折,他就用杉木板做小夹板固定,至今这种方式仍在中医骨科占有重要地位,有些士兵被刀枪刺破肚腹,肠子滑出,孙思邈用磁石、滑石治疗,这些经验,大大丰富了古代战地医学的内容。孙思邈不但是经验记录者,更是伟大的实践者。

随军攻占下首都之后,兵荒马乱,战火熊熊,那些高官忙着抢美女妇人,但只有一个人,一头扎进了正在着火的皇家图书馆,他就是孙思邈。他知道皇宫中有很多珍贵的医书,一旦烧掉,将是历史不可挽回的损失,于是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很多绝版医书。

我们今天的人应当感激孙思邈,否则将会有很多中医著作,从此消失在大火之中。

06

前面说过,那年他才50岁,在他漫长的岁生命中,这只不过才占1/3,还有将近一百年的时光等待着我们去看,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

隋朝统一中国后,孙思邈又被杨广拉拢在身边。众所周知,杨广是历史中极度奢靡的大昏君,宠幸扬州时,居然专门修了一条大运河,光随行的船只就有2万艘,而身边的娇妻美妾,据传有12万。

天哪,你想想这样一个奢靡的人,身体怎么能好的了?正所谓“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很快,年青的杨广就开始尿血。

孙思邈刚给他调治好,杨广又乘着月色,和佳丽在湖舟中大肆淫乐,还不断跟孙思邈索要壮肾之药。孙思邈屡次提醒此乃折寿之法,杨广却大怒,甚至频频戏弄孙思邈。

看到统治者的淫靡,孙思邈判定隋朝将很快倾覆。果然,才十几年的功夫,天下重又大乱,李渊父子起关中,此时的孙思邈主动加入李渊父子阵营,重新担任军医之职,精心为受伤的士兵治疗,李世民由此和孙思邈交好。

可上层的政治总是风云诡谲,宣武门事变很快发生,孙思邈并不想卷入纷争,于是再一次从宫中逃出,一头扎进了广大的乡村,这一次,他遇到了麻风病人,而苍生大医的信念也逐渐在他心中形成。

那时他刚刚出了繁华的长安城,来到一处有山的乡村,站在植物茂密的山岭上,他忽然看到山下面燃起熊熊大火,而耳朵里还听到有人拼命地嘶吼声,原来是有人被焚烧。

看到这凄厉的一幕,孙思邈上前制止,可乡民不由分说将他逮捕起来说他同为麻风病患者,必须一同烧死,永绝祸根。孙思邈内心极度战栗,原来这是乡村处理得了麻风病病人的方法。

孙思邈眼见被推入火中,他终于说出自己是宫廷御医的身份,这才免得一死。从此,他深知作为麻风病患者的悲哀与苦痛,他将后半生与麻风病紧紧结合在一起。

07

麻风病病人异常悲惨,一旦得病,初期眉毛脱落,逐渐脓血充满脸庞,眼部、牙齿都会扭曲变形,严重者十指脱落。他们的命运同样悲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永远的待在深山老林中,与世隔绝,与狼虫虎豹为伍,要么被世俗世界抓住,被烈火焚烧化灰。

他们已经彻底丧失了为人的尊严,没有谁再会去关心他们、同情他们。而孙思邈却看不下去了,他主动走进了这群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之中。

他开始频频走进麻风病村,给病人带去松脂、大风子等药材,教那些面目狰狞恐怖的病患服食,给他们送去洁净的布匹,教他们包扎伤口、处理脸部脓血,所有的医生都用奇异的眼光看着孙思邈,觉得他是一个疯子。

但只有孙思邈心里清楚,只要是生灵,他们都有思想有痛苦,他们也有亲情、有爱情,他想要化作一道道慈悲之光,去穿透他们冰冷内心的阴云。

为此,他坚持了长达几十年的时光,每次从宫廷出来,他都首先来到麻风病村,查看他们的近况,赠送必需的物品,那一个个面目狰狞的病患,在孙思邈面前纷纷跪下。。。

现在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传说,说孙思邈可以坐虎针龙,这当然是神话故事,可人民却宁愿相信这样一个故事,正是因为孙思邈一视同仁的大爱之心。

08

智者乐,仁者寿,孙思邈将自己投入进最凄惨的境地,却以最仁人之心笑对周围人物,所以他的生命力一点都不衰竭。

在他生命中,他亲眼看到李渊死了,李世民也死了,而孙思邈看上去依然像一个年青人,时光仿佛在他身前停滞。

他继续践行苍生大医的信念,在民间行走,他去了四川、去了福建,还去了东北。

如果你看看他的足迹,看看他经历的这百年沧桑,你就会知道,一个真正的历经世面的人,对这个世界一定是慈悲的,即便周遭世界再昏暗,他依然不担忧,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束光,心里充满爱的人,永远不会觉得黑暗!

81岁

他与当时最负盛名的太医,大名鼎鼎的巢元方发生了争执,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尼姑生病了,巢元方认为这是伤寒,结果久治不愈,最后孙思邈当作霍乱治,很快治愈,巢元方对孙思邈甘拜下风。82岁

他开始撰写一生的经验,《千金要方》,他梦寐以求一部叫《伤寒论》的书,可搜求了许久,只得到一卷,他极度失望,再次出发,去贫困的乡野行医,在毒热的太阳下,他的汗水洒遍了每一寸土地,别人望着他,以为他只有50岁,其实他已经82。92岁

他还到了遥远的四川,在那里喝过酒,有一次喝大了,自述差点挂掉,最后居然凭借医术将自己起死回生。

武则天还召他入宫,请求美白的药方,孙思邈给他研制美白方,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医学美容学,这个方子到了清朝慈禧太后还在使用。岁

他最后一次出远门,到了长沙,终于搜求到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他高兴地手舞足蹈,将全部内容写进了《千金翼方》中,而且创造性的做到了方证相对,这就是《唐本伤寒论》。岁

他终于走完了漫长的一个半世纪的人生,与世长辞。

有人统计,孙思邈一生,一共做到了24个第一: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创立阿是穴的专家;第一个用草药喂牛,而用牛奶治病的专家;第一个医学美容专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风浪,政治上的争权夺势,军事上的杀伐砍斫,他在帝王身上看到了永不知足,在民间看到了悲惨凄厉,他不管这些冰冷的东西,他就一心向着温暖的地方飞去。

他在心里永远反复着:只要是人,只要有痛苦,我就要解救他,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目的,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此吾志也!!!

千载之下,犹如黄钟大吕,令闻者动容。

I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本元国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