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三月,是个多事之春。
人们一般说一段时间不太平,会说“多事之秋”,可,如今还只是春天啊。
正如大家所见,突然又爆发的疫情,打乱了许多计划的节奏。
街道上,人人都是步履匆忙,带着口罩一股脑往前走。
还有近日的连连地震,虽然是和我们隔海相望的花莲,但难免心有余悸。
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感叹,年才刚过四分之一,没想到发生了这么多大事。
此时此刻,最安全的地方,应该是太姥山了吧。
春天,万物复苏,一个躁动的季节。
与世隔绝,专心采茶,专心做村姑。
昨晚和母上大人视频电话,她叮嘱:春茶季没结束,你就别回来了。需要什么,我给你快递上山。
山上没污染,空气好,水雾足。
唯一不好的就是,气温低,前几天冻手冻脚,采茶得随身带着保温杯,才能随时补充点热量。
但这低温,对于白茶树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乍暖还寒,茶树生发变慢,凝结了更多的内质,稳定发芽。
成品的白茶,必然是鲜爽空灵,又稠又滑,光是想想,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2》
白毫银针,是春茶季里当之无愧的“明星”。
它的光环太耀眼,以至于盖过了白牡丹和寿眉,也因为第一个出场,吸引了大量的目光。
最近,有位提前预定了白毫银针的茶友来问:
到时候我收到茶叶以后,是要放一放再喝,还是直接就能拆封喝?
这个疑问,相信不仅是这位茶友有,列位看官也在心里犯嘀咕吧。
其实,要论新茶白毫银针什么时候才能喝,应该分为不同的角度来看。
肠胃功能正常的茶友,刚刚加工制作完毕的白茶,可以直接开始喝。
白茶和绿茶完全不一样,绿茶不发酵,有杀青。
经历了杀青的高温,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被破坏,故而绿茶体内保留下了大量的茶多酚物质。
茶多酚含量太高的茶叶,喝进肚子里,普通人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如果是胃弱的人群,就会觉得有些刺激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绿茶太寒凉,伤胃,根本原因是和茶多酚有关。
但白茶是微发酵茶,不炒不揉不杀青。
没有杀青,也就意味着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被存留了下来。
在后期的陈化中,多酚氧化酶会慢慢把茶多酚给“吃掉”。
一般来说,1个月的时间足够让新白茶的茶多酚含量下降,到达正常人都能接受的范围。
这个时期的白毫银针,还处在初生的阶段。
香气、滋味、汤水、季节特征、工艺特点,都表现得十分张扬,是最为外露的时候。
此时去喝它,能更加贴切、全方位地了解这款白茶的特点。
不过,有人说刚刚做好的白茶青味太重,认为那是不好的味道,应该去除,甚至拿去对比有杀青的生普和绿茶。
殊不知,白茶简朴的工艺,本就会保留下茶叶最纯天然的芳香物质。
所谓的青味,不过是植物叶绿素的味道,一股鲜草晒干的香气夹着清淡的花香。
懂白茶的人都知道,那实际上是鲜爽感,是符合白茶“鲜香醇爽”特征的。
反之,喝不惯的人,便会敬而远之。
《3》
保守一些的茶友,会选择等待,等到下半年。
正常来说,白毫银针是五月初左右上市,到下半年,正好陈化了半年左右。
彼时,新白茶正处于最美好的时光。
村姑陈试茶,是从毛茶开始的。
毛茶,也就是半成品,还没有烘干的白茶。
在那个时候,白毫银针就散发着极浓的毫香和花香,因为含水量比较高的缘故,香气也会更清晰。
汤水莹白如玉,里面聚集了大量的白毫,稠滑嫩滑,颇有浆感,内质极其丰厚。
但是,试毛茶并非人人都能胜任的。
一来,需要强大的味蕾,能敏锐地捕捉到这款茶的特色,如果有问题,再适当对工艺做出调整。
二来,需要一个强大的胃,否则两三冲之后,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
是的,毛茶很刮油,容易让人饥饿。
因此,这是件又幸福又痛苦的事情,实在是太矛盾了。
到了制作完成以后,依然还需要试茶,隔三差五地拿出来喝。
于是我们发现,等到大约半年之后,白毫银针的香气和滋味又迎来了一个小巅峰。
烘干后所损耗的物质,在这小半年的时间里,又被重新聚集了起来。
白毫银针的毫香变得更加明显,也更加浓郁。
仿佛躺在一堆干枯的野草上,深吸一口,扑面而来,是满满的鲜爽气。
这便是毫香最初始、最自然的状态。
汤水也更醇,更柔滑了,不但具有新茶的鲜与嫩,也拥有了稠滑的汤水,堪称完美。
啜茶时,已经能感受到一股阻力,证明汤水里的劲道感、包裹感初露端倪。
这些特点,随着白茶陈化时间的延长,会愈加明显。
《4》
老银针,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白毫银针因为本身产量较低,除去日常的品饮消耗后,能被存下来的量很少。
所以,如果能把白毫银针好好存放下去,过了3年的门槛,成为了真正的老白茶。
那么,它的身价也会水涨船高。
三年对于白茶来说,是一道坎。
品质有欠缺的白茶,例如内质不丰富,含水量不达标等,时间并不会对它们带来什么好处。
反而时间越久,真面目渐渐显现。
内质匮乏的白茶,即便存了很久,但香气滋味依旧普通,不醇不厚,平平无奇。
含水量超标的白茶,存着存着,茶叶里头多余的水汽就会跑出来捣乱。
久而久之,生出巧克力味、酸味、烟味等怪味,汤水也变得极其寡淡。
但如果是品质好的白茶,内质丰厚,含水量达标,时间会让它焕然一新。
从新白茶到老白茶,随着内含物质的不断转化,带来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风味。
所以,比起老银针的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香气、滋味。
在喝老银针的时候,大家往往会闻到一股温暖的,类似稻谷的香气。
这种气息,常常令人联想到堆满了谷物的粮仓,充满着粮食的味道。
当然,很多茶友原来对稻谷香没什么印象,反而好奇,为什么新茶白毫银针里没有,到存老以后才冒出来?
事实上,稻谷香是毫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毫香从当初的野草香,转变为了更成熟的稻谷香,成为了老银针的标志性香气。
年份够老,品质出众的老银针,必然是稻谷香馥郁。
如果没有稻谷香,或者稻谷香薄弱,自然不是老银针,或者说不是好的白毫银针。
除了稻谷香,老银针里还有药香、陈香、花香,尾调里伴随着清雅的竹叶香。
在新银针里,往往最浓郁的是花香和毫香,草药香和竹叶香要等到泡淡了,才渐渐显现。
可到了老银针,似乎顺序颠倒了过来。
最浓郁的是稻谷香,其次是药香和陈香,花香反而成为了陪衬。
老银针的汤水,只喝一口,就能体验到那种又鲜又醇的滋味。
陈化得极好的白毫银针,汤水是有厚度的,如同米汤一般稠,咽下后还能听到“咕嘟”一声响。
咽下后,喉咙里还会升起一阵清凉感。
这是高山白茶骨子里的东西,即便存为老白茶了,这股鲜爽和高山韵也不会消失。
《5》
白毫银针什么时候最好喝?
有人喜欢喝刚出生的新茶,有人喜欢喝半年的新茶,还有人喜欢喝3年以上的老茶……
但对个人来说,每个阶段,都是值得品尝的。
所以,想认真喝懂白茶的人,往往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喝。
大多数老茶客的习惯是,每三个月拿出来喝一次。
因为白茶的变化不是突然的,外界说白茶1年次一小转化,3年一次大转化,那纯属扯淡。
白茶的变化,是每天都在进行的。
虽肉眼不可见,但积少成多,时间长了,便能喝出微妙的差距了。
尤其是一些想学喝茶,又喝不懂白茶的人。
更是需要反复尝,多喝多品,让大脑形成记忆。
把每段时间的变化记下来,记住这些细微的变化,便记住了这款茶的味道。
未来,在喝其它白茶的时候,便也能分辨出,什么是毫香,什么叫稠滑。
从入门,进阶成了高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