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花(摄于江苏·南京)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菊”通“鞠”,“鞠”有“穷尽”之义,因“百花穷尽,凋谢纷纷,唯此花独放”,故名“菊花”又名“亳(bó)菊”“滁菊”“贡菊”“杭菊”。9~11月花盛开时采收,干燥入药。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鞠华)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甘菊花)甘苦微寒,清郁热兼益金水,平肝木解热熄风。为明目清头,善解郁热之专药。菊叶捣汁,能拯疔*垂危。”
白菊花(摄于湖南·邵东)
NO.2.1功效主治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主要功效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
1
疏散风热:本品味辛疏散,微寒清热,归肺经,善于疏散风热,适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之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病症。
2
平抑肝阳:本品性寒,归肝肺经,又禀金秋之气,可平抑肝阳,适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头痛等症。
3
清肝明目:本品苦寒,入肝经,善于清肝明目,适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症。
4
清热解*:本品苦寒,可清热解*,适于热*壅滞之疮痈肿*。
*菊花(摄于湖南·衡阳)
用法:5~10g,煎服。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主要含挥发油、*酮和有机酸类成分,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抗炎、抗衰老等作用。
*菊花(摄于湖南·衡阳)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姜保平,许利嘉,王秋玲,肖培根.菊花的传统使用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15(06):-.
音频:曹旺梅
图片:凌智文字:凌智
欢迎大家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