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板蓝根苗期如何管理?板兰根出苗以后,个体绿色面积小,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也少,因此,地上部、地下部都生长缓慢。随着个体新叶的生长和光合能力的增强,生长发育逐渐加快。“发苗先发根,壮苗先壮根”,幼苗期促进根系发育良好,是夺取板兰根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板蓝根幼苗期植株含氮水平较高,但由于温度低、生长慢、株体小,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量也较少。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基肥施足、土壤不干旱,便能满足板兰根幼苗期生长发育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在板蓝根幼苗期,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板兰根的生理活动和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和加快。在我国北方地区,板蓝根幼苗期温度往往低而不稳。因此,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低温,是促进板兰根形成壮苗的关键。板蓝根苗期管理要注意抓好以下3个环节。一、查苗补苗为了保证苗全苗匀,在幼苗显行以后,要逐行检查,如发现有缺苗断垄,要抓紧时间进行补种或移栽。根据缺苗多少和缺苗时间早晚,采取不通的补救办法。1、催芽补种:在缺苗较多时,应将种子催芽后补种。如果土壤墒情差应结合浇水点种。2、带土移栽:在缺苗较少、缺苗时间较晚时,可采用此法补苗。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起苗时要多带土,少伤根,移栽时要挖大窝,适当多浇水。在补种或移栽后,要加强管理,促小苗赶大苗,使单株间生长均衡防止大苗欺小苗的现象。二、间苗定苗早间苗、定苗,能避免板兰根幼苗拥挤,减少肥水消耗,保持单株有一定的营养面积,促进幼苗根系发育。如果间苗、定苗过晚,板兰根幼苗拥挤,尤其是在密度大的情况下,拥挤更为严重,互相争夺肥、水、光,致使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发育不良。一般来说,当板兰根苗出齐后,苗高5厘米时就应进行间苗,可根据具体情况间苗1次或2次。当幼苗长到12~13厘米高时,就要及时定苗。但定苗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气候不正常,气温偏低,应适当推迟定苗时间,如天气好,幼苗健壮,也可不间苗而进行1次定苗。板蓝根间苗、定苗时,应认真做到留壮苗、去弱苗,留健苗、去病苗,按计划株距定苗,在缺苗断垄处进行带土移栽,以保证密度。三、中耕松土中耕松土,是促进板兰根生长发育良好的关键措施。中耕具有疏松土壤、破除板结层、提高地温、调节土壤水分、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的分解等作用,因此能够促进根系发育,保证板兰根幼苗的健壮生长。正是:“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幼中耕除草防病又抗旱”。板兰根幼苗期中耕要突出“早、浅、细”3个字。“早”是指板兰根在定苗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浅”是指中耕深度不能超过5厘米,以防伤根、伤苗、跑墒;“细”是指中耕时做到竖锄横锄,四面见锄深浅一致,土壤疏松细碎,不漏锄、不伤苗、不埋苗、不留草。种植板蓝根如何除草?一、农艺措施合理轮作,根据当地条件,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二、化学除草综合分析播前、播后苗前和苗后施药的优缺点,并考虑到板蓝根株的安全性,板蓝根化学除草应以播前土壤施药为主,争取一次施药便能保证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危害。播前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如下:1、用48%氟乐灵乳油,能有效防除1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千金子和画眉草等,以及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如藜、蓼、苋、马齿苋等,田间持效期2~3个月。板蓝根播种前,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80~毫升,加水后均匀喷雾于土表。氟乐灵易挥发和光解,施药后2小时内要及时混入5~7厘米土中(耙深10厘米左右),最好是喷药耙耱一次完成,间隔5天后播种。2、用/0乙草胺乳油,对多种1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并可兼治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每亩用该剂8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土表。3、用8%高效盖草能,施药适期长,吸收传导快,可有效防治1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而且对板蓝根很安全,每亩用该剂25~30毫升,兑水20~30升均匀喷雾。4、用克草星,该药为具有触杀和一定内吸传导作用的高效广谱除草剂,对多种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千金子、画眉草、藜、蓼、苋、马齿苋、龙葵、篇蓄、青葙、野西瓜苗、鸭跖草等,以及一些难除杂草,如莎草、狗牙根、田旋花和牵牛花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杂草平均高度5厘米以下时,每公顷用6%克草星乳油~毫升(50~60毫升/亩),兑水~升(30~40升/亩)对茎叶均匀喷雾。三、人工除草对播前土壤未施药或效果不理想的田块,要进行人工除草。以上信息供大家参考!喜欢可以评论转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