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天学一味中药,三棱 [复制链接]

1#

书店老板、大学老师、评弹人……

一场疫情,

这些原本不会和视频主播搭边的人,

纷纷变成了主播。

或主动接触新形式,

或被迫成为主播,

这其中的故事,

值得探寻。

慢下来,读好书

——鹿茸(苏州慢书房创始人)

疫情期间,苏州慢书房的创始人鹿茸做了两件之前根本不想做的事。第一是开设抖音账号,第二就是开设线上沙龙。最近,鹿茸在抖音上开设了“鹿茸读书”的账号,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一分钟推荐一本书,新媒介的介入,让荐书变得更加真诚有趣。于是,此前对抖音无动于衷的他,也摇身一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网红”,不过,在他看来,所有能让书店活得更好的正确方式,都值得一试。“20年前,我看《海上钢琴师》的电影,主人公说,城市太大,没有尽头,我没有办法掌控,但钢琴只有88个键,我应付得了,20年后,我也终日奔忙于城市之中,经常会在夜深人静繁华落尽的时候,我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为什么会每天那样的忙碌,其实也没有什么答案,所以再读到这本《海上钢琴师》的时候,心里就会特别的感慨……”在抖音上,鹿茸会分享自己对推荐的书籍的记忆,他看书时候的想法。跟线上沙龙同时衍生出的还有“慢基金”,最早,鹿茸想将对听众收取的听课费,交一半给平台,另一半给授课老师。第一位在线上沙龙分享的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唐小兵老师,他认为这笔给老师的费用,应该成立一个基金,存着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于是,鹿茸跟他商议后最终敲定,每一位读者来到慢书房的线上沙龙,都会收取一笔听课费,一次九块九,一半打给平台,一半打入基金。聚沙成塔,相信,“慢基金”未来会更好。与此同时,2月14日,慢书房首个原创音频栏目“羊毛说话”也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