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谷雨话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复制链接]

1#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中国农耕时代居家过日子必要的生活资料,其实,对于一个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农家,必备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算是奢侈品了。记得小的时候只有在春节前到镇上供销社买一点,作为招待客人之用。

儿时,也不觉得茶好喝,能有白开水喝,已觉可口甘甜了,大多是舀一瓢井水解解渴。村里一位生产队长,农活是一把好手,农闲时帮农户杀猪宰牛,手头比较宽裕,常年手中捧一把紫砂壶,引得众人啧啧咋舌,年轻后生忍不住会揭开壶盖闻上一口。到县城上学那会,爸爸单位招待所一老所长,平时就好一壶茶,夏日早晨天一亮,将桌子端出门外,一壶茶,几碟茶点,茶喝完才用早餐。那时觉得茶就是生活富足殷实的一种标志,也是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品位。

从小没见过茶树长什么样,也不知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有一年爸爸买了两张茶园和制茶的年画,特别喜欢向往,听着轻盈欢快的《采茶舞曲》顿时心花怒放,展开了无限想像的翅膀。完全没有料到我会来到皖南屯溪小镇工作,从此便与茶结上了缘,从此生活在茶的故乡里了。

茶是徽州的半壁江山,茶是徽州人傲世群雄的资本。熟悉徽州,先从熟悉茶叶开始,理解徽州人的生活,也得从茶叶入手,享受徽州的品质生活,你得学会鉴茶品茶。当年,茶、瓷、丝绸、香料可以说是中国对外交往贸易的硬通货。那时,英国上流社会风行的下午茶,其主要品茗来自徽州的祁门红茶。

中国是茶的国度,不同的地域生长生产不同的品种,其品质也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在茶叶王国里,徽州茶是一个大家族,是名门旺族。不同时期不同机构组织名茶评比,十大名茶中徽州要占据3--4个席位。黄山毛峰、屯溪绿茶、祁门红茶、太平猴魁、休宁松萝是茶中骄子,蜚声海内外。

为什么茶在徽州品种如此之多,品质如此之优?不同的人会给出各自充足的理由和答案。旅居徽州40年,对于茶,我有一种虔诚般的礼与敬,在与徽州茶农、茶商、茶艺同仁的交往中,渐渐地对茶有了些许的认识和见地。徽州是一个十分独特自然地理和人文的单元,地处北纬30度神秘线上,南北两种生物群落在此混生,地质地貌复杂多样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最适宜茶树生长。

古人论茶,谓茶,曰茶,曰槚,曰蔎,曰茗,曰荈。上品生烂石,中品生砾壤,下品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款项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烂石其实就是风化强烈的花岗岩、火山凝灰岩,生长于此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砾壤就是半风化的老变质岩地区,如祁门红茶、休宁松萝。黄土即中生代红色砂岩以及第四纪残积层土壤,如屯溪绿茶。当然,这是指同类茶生于不同土壤的优劣。其实不同品类的茶难分高下,只是口感与功用的喜好与区别。

接触茶叶多了,便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茶与土壤有关,与水系也有关系。徽州大致有以下几股水,新安江水系流经休宁、歙县,这一带多制作炒青型绿茶,球状形;阊江水系流经祁门浮梁境内,这一带多制作发酵的红茶,碎末型;青弋江水系流经太平泾县,产太平猴魁,片形;黄山周边支流多产黄山毛峰,烘制,条索形。这完全是个人对茶叶与水系关联的一个玩味,缺少佐证与依据。

徽州茶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外来茶叶制作的影响,如休宁南部地区生产的新安银毫,江西称之得雨活茶;歙县东部生产的顶谷大方,据说是龙井茶的前身;歙县大谷运一带生产的银钩茶、菊花形状的茶以及在茶叶中添加株兰、茉莉花等,都是在制茶工艺上的改进与创新;还有值得一提的绩溪金山时雨,毛峰原料用炒青方式制作,易于保存;祁门南部芦溪一带所生产的安茶,为半发酵茶,灵感似乎来源普洱茶;婺源茶为屯溪绿茶一大类,多炒制而成。太平猴魁是茶中另类,完全烘制,不揉捻,简单碾压成形,全手工,人力成本大,口感醇厚,价位也高;还有诸如歙县蜈蚣岭的白茶与安吉白茶同源吗?不得而知;黟县的黑茶我全然不知何为。

茶是饮品,有一定的养生和药用功效,但我想不可无科学依据去高估其实用价值,因为茶叶的生长环境与制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茶道,我知之甚少,据说有许多讲究,器具、水质、温度都要把控好。还是那句话,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茶叶,已经从现实生活中慢慢渐行渐远了,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大习惯喝茶了,外来的饮品以及生活方式正在影响这一群体。有专家说,人的味觉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先甜至酸辛至辣再到苦涩,无怪乎,我现在对茶越来越喜欢讲究了。

谷雨,是一个节气,对于茶,它又是一个重要节点。绿茶有雨前雨后之分,其口感大不一样,又称春茶。立夏后所采叶制成为夏茶,夏至后为秋茶,徽州有民谚,”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摘不得”。关于茶,历朝历代多有论著。我也谨以此篇感谢那些制茶大师们给我们带来味觉美的享受,也诚邀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徽州亲手泡一杯好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