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青春痘 http://m.39.net/pf/a_8736814.html《*帝内经》最先开启人类对生命科学的探究
读《生命科学史》第一章《生命科学的起源》有感
作者:辛迪
我的爸爸是中医,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中医知识,大量阅读中医古籍,在我懵懂年幼的时候,他就会给我讲一些中医知识和中国古文化。记得他书桌上总是放着一摞书,这些书会经常更换,但是总有那么一本书,他总是放在案头,会随手翻阅,那就是《*帝内经》,爸爸说那是“天书”!我的小脑瓜里认为天书不都是无字的吗?爸爸告诉我,有字的书对读不懂的人来说就是“无字”。在陪我长大的日子里,爸爸会不经意的给我讲一些《*帝内经》的内容。我简单的知道了《*帝内经》是很久很久以前古人留下来的重要著作,与《周易》、《神农本草经》一起被称为上古三坟,他们是中华文明的开天辟地之作,确立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周朝的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中国医学都是源于上古三坟,开启了道家、儒家、医家的先河,其根本其实是一致的。《*帝内经》讲到了宇宙的形成,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天地人为一个整体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人体结构,经络穴位,疾病治疗等等,包罗万象,即古人云:“法象天地,理合自然,本乎大道”、“乃大圣人之教也”。在看完美国学者马格纳的《生命科学史》第一章《生命科学的起源》后,我在想,近代中国的落后,不代表作为四大古文明唯一保存完整的中华文明是落后的。我们在五四运动后,全面西化,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启现代化国家进程,奋起追赶西方发达国家是正确的,但在对待中华文明时,我们也要建立起强大的自信,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宣扬和扩大传播,正本溯源,为我所用,占据世界舆论制高点,建立民族自信,树立民族威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马格纳在书中写道,现代生物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是在19世纪初从自然哲学的古代传统中分离出来的。而西方学者认为,科学的发明一般归功于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自然哲学家们。作者很明确的写道,这种认识是“偏见和无知”的,因为西方学者们没有考虑、也不清楚年前沿着尼罗河、底格里斯河、*河和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伟大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四大古文明中只有*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其他文明均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中国是中华文明唯一传承的国家。西方著名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而上古三坟之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帝内经》更是理论之大成。由于其所涉及的范围太广太深,我也只能结合《生命科学的起源》这一章内容,简单地从宇宙的形成、形成世界的元素、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和大家一起领略古老中华文明精彩,以及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请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一、宇宙的形成
在书中p10写道,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提出“宇宙是如何从原始混沌中产生出来”的解释,他认为是“某种不确定的原始动力,这种动力导致旋涡的形成,急剧旋转着的旋涡导致元素按照密度大小二分层。因为土是最重的元素,它就趋向于留在宇宙的中心成为大地。水盖住大地,它的外面包裹着一层雾气。火是最轻的元素,在宇宙的外部有它特有的自然位置。…….”“最终是旋涡的活动形成了世界和世间万物,并把各种事物组织起来。”《*帝内经·天元纪大论》中对宇宙的演化和地球生态的形成是这样描述的:“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其大致的意思是:宇宙从无到有,由一个极点扩展出广大的时空,辽阔浩瀚,无边无际,成为一切存在的基础,一切变化的本源。物质的产生、生命的出现有赖于天地的形成,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在太空中各依轨迹往返运行,相互激荡的能量趋向平衡,气候逐渐稳定,生生之气由此敷布。大地承载万物,万物在五行的作用下生长变化。仰望夜空,北斗七星与招摇、玄戈这九星始终高悬于中天,辉耀四方;五星与日月在周天循环运行,年复一年。遥远的星体塑造了时间,赋予世界变化的内涵。天地之气上下交通,万物产生阴与阳两种特性,呈现刚与柔两种状态;昼夜交替,各有时位,黑夜时万物幽暗不易察觉,白昼时万物显明一目了然;四季更迭,往复不已,春暖夏热,阴气衰而阳气盛,秋凉冬寒,阴气盛而阳气衰。天地之间,生命孕育繁衍,成长变化,衰老死亡,万物品类繁盛,多种多样,姿态万千。如果没有高人翻译,我肯定我是在看“天书”了!(笑)简单的说就是我国老祖先认为,在宇宙形成之先为太虚,其充满本元之气,天地因气运行而化生星河、七曜、阴阳、寒暑等万物。由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统领天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二、形成世界的元素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形成世界的四种元素是“土、空气、火和水”。其导师泰勒斯则认为,“水是宇宙的本原,世界万物都起源于水”,“泰勒斯宇宙论还有所谓的两个过程或者两种力,即凝聚力和扩张力。”作者介绍到“泰勒斯的身份不亚于亚里士多德,他的鼎盛时期大约和释迦摩尼、孔子、琐罗亚斯德和希波克拉底等人是同时期的。”书中写道:“早期自然哲学家的哲学思想被爱奥尼亚的色诺芬尼和赫拉克利特以及阿那克萨戈拉、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继承下来。”他们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比如色诺芬尼认为“一切事物包括人类在内都起源于水和土”,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形成世界的本质”等等。而后期的恩培多克勒(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也遵循了这阿那克西曼德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世界上存在着四种永存的,各自区别的元素物质:土、气、火和水。混合这四种永存的元素就会产生出各种新事物。”《*帝内经》认为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这个“气”和西方哲学家提出的“原子”有着几乎相同的意义。公元前5世纪,留基伯是把原子确定为基本元素的第一个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则在他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原子和空间的宇宙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数不清的原子组成的,它们在空间永无休止的运动着。原子不能被创造,它们是永恒的,原子本身是不会改变的,也不会被毁灭。由于原子的结合,事物就形成了,而它们的分离则会造成事物的毁灭。”而这一学说被现代“量子物理学”所证明是基本存在的。所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还永无止境!《*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有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就是指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两仪就是指阴阳,阴阳始分,则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即“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立,五行生。中国老祖先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了万物,即五行学说。五行相互依赖而生,相生相克,对应世间万事万物,它们不是单纯我们看到的金木水火土,而是带有这五行属性的万事万物,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对应天象、季节、方位、人体、脏腑、事物等等,包罗万象,因为按照中国古代理论,五行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都可以用阴阳五行来解释。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命科学的起源》中,介绍了多位哲学家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看法。赫拉克利特认为:“了解自然与了解人类本身是不能分割的,因为他们受到共同的规律支配”。德谟克利特教导说:“人是宇宙的缩影----微观世界,它反映了整个宇宙----宏观世界。”等等。德谟克利特还是较早开展解剖研究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着亚里士多德和希波克拉底,他认为“大脑是思维器官,心脏是勇气器官,肝脏是欲望器官”,而亚里士多德则反对他的观点,认为“大脑的作用是通过平衡心脏的热度分泌黏液和冷却血液,心脏才是灵*和智慧的活动中心”。这里要重点谈谈希波克拉底,他是理性医学理论的奠基人,建立了一种基于土、气、水、火四种元素和黑胆汁、血液、*胆汁、黏液四种体液的理论,开创了放血疗法的先河,对现代医学影响深远。他有句重要的名言:“对于病人,有两件事要作为惯例-----一是要救治,二是至少不要伤害之。”P21在阅读《生命科学的起源》后,我们发现很多的哲学家又会是一位生物学家,更可能是一位医生,比如恩培多克勒更多是“作为医生而取得巨大成就、享有盛名的”,还有上段中介绍的希波克拉底。正是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和谐统一,才使得如此多的哲学家醉心于人体科学和生命科学。(所以医学生更有可能成为哲学家,笑!)《*帝内经》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认为人的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整个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帝内经·素问·经别》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相关的描述还有很多,都始终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强调人体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彼此联系、息息相关。《*帝内经》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十分详细,“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等”,并最早使用解剖学研究人体,在《*帝内经·灵枢·经水篇》中有详细的记述。对五脏六腑功能的描述则更为详细,如“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肝为将*之官、脾胃为仓廪之官、肾为作强之官等等”。《*帝内经》开启了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医学的开天辟地之作,被称为中国医学之始祖。《易经》、《*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一起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开启了华夏民族对自然规律和生命科学的探索之路。而它们的成书年代均不详,作者“托名”为伏羲、*帝、神农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早于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很多很多年(一千年都不止吧)。《生命科学的起源》第4页中这样写道:“在这样的哲学系统里,中国学者了解了心脏和脉搏的关系以及血液的不断循环。而西方科学直到17世纪才通过威廉·哈唯(—年)的生理实验了解这些概念。”
四、总结
书中p24写道:“苏格拉底认为,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美好的,那就是知识;只有一样东西是邪恶的,那就是愚昧。他宣称自己的神圣使命就是探究和检验任何人提出的所有命题。为了完成他的使命,他表示自己的作用就是当助产士,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去教导别人,而是去诱导人们怎样思考问题,给予他们的思想以生命。”书中p28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正是我们的理论决定了我们的观察对象。科学不等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科学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我们不盲从于主流,时刻保持独立而又清醒的头脑,像苏格拉底那样去探究和检验任何人提出的所有命题,像爱因斯坦那样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每一种可能!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我们在不断探索宇宙和未来,探索生命科学,但作为古四大文明唯一续存的华夏文明,我们也要提高认识,不能因为近代中国暂时的落后,就将之全面摒弃,甚至要之消亡,全盘西化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这次新冠疫情,更是证明古老的中国医学是可以担当大任的。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复兴,更根本的,则是精神力量和文化的复兴。“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回响耳边,震撼心灵!
作者:辛迪
年6月11日
l如果您认为文章内容对您有一些帮助,请把她转发给您的亲人朋友,让大家了解中医是我的心愿!
l文章内容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指正和探讨,我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