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给自己做减法深度好文
TUhjnbcbe - 2023/9/24 21:00:00
北京好看湿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092457.html

梭罗说:

“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细想,确实如此。

以前我们总以为,人拥有得越多,才会越幸福。

可后来慢慢发现,每个人都有欲望缠身的时候,人很多时候的不快乐,都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

事实上,想要拥有个好的人生,就应该给自己做减法,给欲望“松绑”。

01

给物质做减法

《庄子·逍遥游》中说: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的巢穴在深林里,就算林子再大,它也不过只能占据其中一枝;偃鼠喝*河里的水,*河再大,它也不过只能灌满自己的肚子。

在庄子看来,人不应该被万物所左右。

人之所以有很多不快乐,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物欲太强,想要的东西太多了。

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简简单单地生活也蛮自在的。

如果一个人追求太多,会很容易在物欲的世界里迷失自己。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青年天生残疾,日子过得惨淡。

某天佛祖问他:“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吗?”

他给佛祖许愿:“我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

佛祖大手一挥就治愈了他。

过了一段时间,佛祖看见他整个人无精打采的,随即又问:“你又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吗?”

他说:“虽然我身体好了,但是我连一个能住的地方都没有,邻居家的青砖瓦房我很是羡慕。”

佛祖大手一挥,他破败的家变得光鲜大气。

过了段时间,佛祖又看见他闷闷不乐,于是又问:“你还有什么想要的吗?”

他说:“我看别人家吃穿不愁,有很多银钱,而我自己却两手空空,我想要很多很多钱。”

于是,佛祖递给他一个纯金打造的罗汉,够他好吃好穿用一辈子了。

没想到他这次扯着佛祖的袍子说:“罗汉不是有十八个吗?你把我剩下的十七个金罗汉也给我呀。”

佛祖被他日渐膨胀的欲望所气恼,挥了挥手,收走了送给他的所有东西。

这个青年就又变回了一个病恹恹的残废,住在破瓦房子里艰难度日。

他刚开始只是想要一个好身体的,后来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最终却被这些物质所累。

欲望就像是枷锁一样,束缚了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艾匹克蒂塔曾说过:

“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于外来事物的依赖。”

定期在物质上给自己做减法,是人生最高级的智慧。

老话常说:“欲望,是无底的深渊。”

在欲望面前,不去妄求,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02

给名利做减法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

“无论世界上的行业丰富到何种程度,机遇又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一个人能做得比较好的事情,也就那么几种而已,有时仅仅只有一种。”

深以为然。

钱钟书先生晚年时,因为《围城》的热播,他们一家一下子变成了名人。

许多人慕名从远地而来拜访,一些学校也邀请他前往任职,一时间门庭若市。

当时《中国当代名人文化录》栏目想采访他,被他婉拒掉了。

周围的人劝他说这个节目有很多酬金和很高的曝光率。

钱老却淡然一笑,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些东西吗?”

钱钟书的淡泊名利,由此可见一斑。

他们的生活虽然很穷,但内心却无比富足。

确实,在这个名利被看得比天高的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像钱老这样“执拗”了。

正因为钱老看透了名利,放下了名利,才能不为名利所累。

南怀瑾先生说过: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人生,只有看淡名利,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谛。

一位青年向禅师请教:“大师,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对名利不那么计较啊?”

大师笑了笑,指着窗外一棵茂盛的植物说:“你看那是什么花?”

青年看了一眼说:“夜来香。”

禅师说:“对,你知道这夜来香为什么只在晚上开放,而不在白天开花吗?”

青年摇了摇头。

禅师笑着说:“夜来香开花只是为了取悦自己,晚上开花,才没有人注意到它。”

青年听此,笑了笑道:“我明白了。”

人不是活着给别人看的,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

名和利,都是过眼云烟,与其一辈子为名利所累,不如快快乐乐地生活,以平常心看待它,万事看淡。

正如英国诗人兰德在《生与死》里写的那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向外争名争利,不如向内求己。

03

给社交做减法

周国平说:

“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邀请了五个人进行测试,要求他们删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自己做减法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