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人怎么称呼例假名称虽高雅,由来却十
TUhjnbcbe - 2023/10/7 17:01:00

文┃拾荒杂谈

(本文为拾荒杂谈原创,欢迎转载!)

本文立文之初衷非有对女子不敬,皆为古之称谓解析。

标志着发育趋于成熟的“例假”一直是很多女生心中的“闺中梦郎”,

怕它不来,又怕它胡来,但最怕的还是带着痛苦而来。

女生例假之事从共分男女之初便已有雏形,但真正让“例假”变得可控的也就是自近代时期至今的百余年。

尤其是今日,科技的发达让很多女生告别了“例假”之期不能行卧的尴尬,得以真正行动自如。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例假”的称呼也变得亲切起来——大姨妈。

今人对“例假”名称的转变可谓由恨到亲切,但古人没有现代这般科技享受,也不懂得女人“例假”之原理,故在称呼上总有些玄之又玄。

天癸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歧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这段引用的大意是*帝问歧伯,人趋于年老,身衰力竭,无法生育子女,这到底是精力不够还是上天赋予的度数到头的缘故?

然后歧伯就将女子的发育时期的特点与之诉说。七岁长齿发,十四因天癸到而月事来,可受孕生子;到了五十岁,体脉肾气不足,天癸不再,故无法生子。

这一段是古书上第一次提及“天癸”。但这里的“天癸”和后来古人所指有些不一样。歧伯的意思是“天癸”旺盛而体内肾气足,是女子来“月事”的前提,男子能生育的关键

那么这里的“天癸”到底是什么意思?

“癸”属天干第十位,出自于商朝甲骨文。在《说文解字》当中有写“癸”字为象形,似水从四方流入地中。故常代指水。而又因其位列天干,性质属阴,古人又常将其用于阴阳相对之中。所以《素问》之中的“天葵”说的就是先天之阴或先天之水。

而后《*帝内经》又在后篇诠释“天葵”有精气的意思。

故歧伯所指“天葵”应是先天精气。

精气旺盛,任脉肾盛,常见于十三四岁,故女子有月事,男子精气初生。

所以古人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例假”之所以来,是因为“天癸”旺盛的缘故。之后“月事”这个词用得越发俗气,便用“天癸”代指。

不得不说,都是文化人才爱搞这些。

不月

和“天癸”比起来,“不月”就稍微俗气了一点。

不过正如现代人有称“例假”,有称“大姨妈”一样,称呼什么完全是看是否优雅贴合。“天癸”是知识分子、贵族阶级等读过书的人才喜欢这般讲究。一般阶级则是喜欢随便一点。

就比如说,“天癸”这个“癸”字,就有好多人把它读成“kui”,而实际上这个字念“gui”。须知道“天癸”和“天葵”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大姨妈,后者是一味中药,就是下图这个植物,又称“老鼠屎草”。

哪天你附庸风雅,却又一知半解地跑去跟人说“我天葵来了!”懂行的人可能知道你是来了大姨妈,不过念错字了,不懂行的还以为你是老鼠屎草吃多了!

所以雅人有雅人的“天癸”,俗人有俗人的“不月”。

《史记》:“济北王侍者韩女,病月事不下,诊其肾脉,啬而不属,故曰月不下。”

*帝很雅,但司马迁就不太那么雅了。

韩女因病不来例假,太医诊脉说是肾气不足,因此才“日月不下”。

而后这句话就出了名了,司马迁先生也开始喜欢用了,在同时期之前“日月不下”很少见诸典籍,但自西汉中期往后,很多典籍代指“月事”便开始用“日月不下”这个词。

天葵子

但,隐晦是隐晦,好听是好听,可这四个字不是太长了?

于是好多人绞尽脑汁要给“日月不下”这个词瘦身。

叫“日月”吧?背后象征意义太大,而且朱元璋还有意见。

叫“不下”吧?跟母鸡不下蛋一样,寓意也不好。

“月下”美好是美好,但从此就得牺牲一个成语“花前月下”。

最后相互权宜,觉得“不月”还是挺好用的。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宫廷上层以及大夫等喜欢用“天癸”代指月事,一般文人和百姓便用“不月”来替代旧称。

入月

文人总是事多,不在字词上做出点改变就感觉人生无望一样。

“不月”这个词用了很久,到了唐朝的时候就有些文人按耐不住,势必要做个改变。

都知道唐朝是“诗”的王国,上下兴诗。但景就那些景,名人也就那些名人,典故也就那点典故,整个王朝一年能盛产数以千计的诗。

王建

不管是什么好东西也给写完了。

于是有相当一部分诗人另辟蹊径,觉得得写点不一样的。

中唐时期大和年间的陕州司马王建就是这么一个人。

王司马早些年酷爱写诗,青年时期看见田边劳动的妇女,深觉“劳动最光荣”的他不由得诗兴大发,写了好几首关于劳作妇女的名诗,如《去妇》;后来当了戍边的文官,又对边塞将士感兴趣,毕竟那是一群“最可爱的人”。便写了好多赞美边塞将士的诗。再然后恋爱了,结婚了,又对爱情充满憧憬和美好幻想,写了《望夫石》;

年纪大了点之后,父母离去又激发了他对亲情的想念,写了《寄远曲》、《镜听词》等呼唤亲情的诗。

人这一生的重大经历被他写了七七八八。老年时候觉得该写的都写完了,也没见怎么出名。不如胆子大点,为世人写写宫墙内的莺莺燕燕,天子妻妾吧!

于是,中唐时期最负盛名的宫词诗人王建“诞生了”!

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唐.王建《宫词》

王建的宫词写了百来首,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当属上面的这句“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为什么让他一夜出名?

还不是他发明了一个代指月事的新词语——入月。

据相关当事人透露,王司马当时是直接用“不月”的,结果读完平仄有点不通,于是便改“不”为“入”。

这一下可把很多同时期的诗人给惊住了:我是万万没想到,这又被他发现个新题材!

就这样,王建的“入月”活了起来,先是在诗人之间流行,后来又扩散到了很多地方,最终成功替代了“不月”。

关于王司马的这首诗,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值得说一下。

古代君王想要临幸后妃,但后妃来“例假”怎么办?

明说怕是会“污了圣听”,不说又是不好。

“程姬有所避,不愿进。”

就是《史记》中明确记载的一件真实之事。

这时候聪明从来不用在正路上的宦官们想出了两个主意:一是让妃子们在面见帝王的时候,用丹红色的胭脂在脸上涂红,这样子就是间接告诉帝王“今晚你睡沙发!”

二就是让服侍妃子的女史们密奏君王,就此错开日期。

故王司马有此云“密奏君王知入月”。

看看,这才是文化人,帝王家的生活秘辛都能写的如此有诗意!

然不管是“天癸”、“不月”亦或者“入月”都是古人对女子生理不太了解造成的,再加上因为有着见红不详的偏见,使得女子正常的生理在那个时期都成了“罪过”,因此才想尽各种优雅代名词以用来代指。

其实来“例假”并不是罪过,而是一种美好,它向你诉说你的身体已经发生蜕变,一个崭新的世界在向你走来。

所以已经快长大的小公主们,欢迎来到准大人的世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人怎么称呼例假名称虽高雅,由来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