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见手青”被列入不食用名单!明知有“*”,为何云南人还喜欢吃?
随着气温的上升,各种野生的菌子又开始上市了。
而小编近日看新闻却发现了,之前很火地说吃了容易看到“小人”的见手青,如今登上“*菌”名录。
在4月24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重点发展实验室联合发布了《云南常见*菌(*蘑菇)版》,其中就有民间俗称的“见手青”,明确指出了它不可以采摘、不能收购,也不能加工和食用。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见手青是前几年的网红野生菌,当时就是因为有人吃了它而见到了“小人”,所以在网上快速走红。有不少人都对这种野生菌十分好奇,甚至有人还说想要体验一下“见小人”。
其实在每年的见手青上市的时候,都会出现不少因为烹饪不当而导致吃了它中*的事件发生,甚至还有人因为贪吃它而中*入院了。
而且现在大家也几乎都知道了见手青是一种“*菇”,那为何云南人却如此喜欢吃呢?
见手青的小科普见手青对于云南人来说,几乎是一种家喻户晓的野生菌了。而且它也是很受当地人喜爱的菌类。
这是一种有魔幻色彩的菌类,它的学名叫“兰茂牛肝菌”,只因它被人的手接触受到损伤以后,很快就会变成靛蓝色的,所以而得名“见手青”。
而在当地,因为吃了没有彻底煮熟的见手青出现中*产生幻觉,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不少人甚至还认为这没有什么稀奇,因为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每年到了野生菌大量上市的时候,见手青就是众多野生菌中的“佼佼者”。许多人就会进山去采摘它,而在城里的一些大街小巷也会看到一篮一篮的见手青售卖。无数的市民就会纷纷掏钱购买。
其实不光是在菜市场有售卖,它在餐馆、火锅店里也是很常见的。笔者3年前有幸去过云南,在一家火锅店里就有见手青。
如果你点了它,服务员就会给你一个计时器。等到见手青放进锅里煮了二十分钟以后,他们才会给你碗筷,就是怕有人吃了没熟的见手青而中*。
为何吃见手青容易中*?其实这也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所吃的见手青里面本来就混了有*的蘑菇。因为在街上购买的野生菌,有时候采摘的人如果自己也不认识,就容易把一些有*的蘑菇混进去。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烹饪的方法不当所致。其实见手青本身是没有*的,但它在烹饪过程中,如果烹饪的方法不当,或者是时间不够长,就会中*。
之所以会有人说产生幻觉见到小人,原因是不正确的烹饪方式会产生一种类似于麦角酸乙二胺(LSD),这是一种公认的致幻药物。而不同的人体质不同,承受见手青的额度不相同,所以有些人会中*,而有些人就不会中*。
除此以外,误食了没熟的见手青,轻则会有腹泻、想贪睡、头晕,而严重的则会闭眼就睡觉,甚至是昏睡不醒。
为何云南人还如此爱吃见手青?其实在云南,很多人都是知道吃见手青容易中*的,但依然很多人爱吃它。一来是在当地长期以来都有吃野生菌的习俗,几乎每家每户到了季节都会吃上几次才过瘾。
二来是好多人认为,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吃的,应该没事的。而有些人吃了会中*,只能是怪自己的操作方法不当,而不能怪见手青。
再次,见手青的价格实惠,可是却非常的美味。见手青是云南众多野生菌中很常见的,它的价格要比松茸、干巴菌、鸡枞菌要便宜很多,但是却非常的美味,好多人说它要比吃肉过瘾,正是由于性价比高很多,美味好吃,让不少人纷纷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最后一点就是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在云南见手青几乎成为了很常见的一道家常菜了,而有些人对自己的烹饪技术很自信,认为只要自己煮熟了就不会中*,炒熟再吃没有任何问题。
也是因为多数人对这个存在侥幸的心理,但是吃的时候却没控制量,何况不同的人体质不同,因此就容易不幸遭遇。
非常可怕的地方在于,自从见手青火了以后,甚至出现了一少部分人。他们就为了体验一下见到的小人,特意购买见手青来生吃,或者是没熟就吃。这实在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
如今见手青列入了“*菇”的名录了,既不可以采摘、收购,也不可以加工和食用了,希望大家能知晓。也千万不要拿生命来开玩笑。
同时现在各种野生菌上市了,大家在采摘、购买和食用的时候,对于不熟悉,很难辨别,尤其是不认识的野生菌,千万不要食用。同时还要注意,吃野生菌可不要和多种混合吃,而烹饪的时候一定要烧熟煮透,严禁生吃凉拌。
各位朋友,对于见手青被列入不食用名单,你们怎么看呢?你们喜欢吃见手青吗?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侵权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