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美丽赣州,植此青绿
TUhjnbcbe - 2024/3/31 8:56:00

春晚爆红的歌舞诗剧《只此青绿》

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

《千里江山图》描绘的山河之美

而在“江南宋城”赣州

青山绿水随处可见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赣州大兴“增绿”“护绿”

“治绿”“创绿”“用绿”之风

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

绘就青山叠翠、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

美丽赣州,植此青绿!

“增绿”,厚植生态优势

3月12日,南康区东山街道举行义务植树活动。

春回大地,增绿正当时。3月12日,赣州各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植树现场,大家干劲十足,有的挥锹挖坑,有的栽树培土,有的提水浇灌,栽下了一棵棵充满希望的树苗。“这是我第10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希望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用绿色点缀家乡美。”参加植树活动的南康区东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建华表示。

赣州是赣江、东江、北江的源头,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2%以上,保持全省第一、全国设区市前十。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十八大重点林区,赣州厚植生态优势,持之以恒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成功争取全省唯一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年,全市统筹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裸露山体增绿复绿和高铁沿线森林质量改造提升、国土绿化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年度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完成人工造林20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47.46万亩,新增封山育林32.58万亩;通过开展“我为家乡增绿添彩”活动,带动全市13.42万人参与义务植树。

“护绿”,强化生态管护

赣县护林员肖文福向农户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防范森林火灾不能掉以轻心。”连日来,在赣县区沙地镇银村村下芫组,护林员肖文福积极向农户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成为生态护林员五年来,他一直默默守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认真察看林木长势情况、排查森林火灾隐患,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现象发生。

为管护好丰富的森林资源,赣州全面推进林长制建设,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以“村级林长+组级林长和乡镇监管员+护林员”为主体的“两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推动28个乡(镇)、29个村启动林长制示范乡村创建工作。同时,赣州统筹推进森林防灭火体系能力建设,实行森林防灭火责任网格化管理,建有19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支乡镇半专业队伍、69支森林经营单位半专业队伍、支村级应急队伍;建成林火远程监控点处,对重点林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实现重点时段“零火灾”目标。赣州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在全省作为典型推广。

“治绿”,破解生态难题

寻乌修复后的废弃稀土矿区。

走进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昔日光秃秃的矿山、植被稀疏的矿区,如今已是水草丰茂、花木环绕,俨然一处藏在山峦间的世外桃源。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该村废弃稀土矿区实现从资源枯竭型向生态涵养型的转变,村民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收获着绿色发展的喜悦。

立足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定位,赣州积极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加强顶层设计,拓展资金渠道,构建共治共管新机制,探索全域治理新途径,创新生态保护新模式,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整体推进的合力,有效破解了生态难题,该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8平方公里、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公顷,赣州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上犹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寻乌“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宁都等3县入选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兴国等5县(区)列为省级生态修复试点,兴国节约集约用地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创绿”,擦亮生态名片

上犹南湖国家湿地公园

在上犹县南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清澈碧绿,桃花千姿百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他们有的泛舟湖畔,有的坐在山坡上静享春色,孩子们更是天真烂漫地在花丛中嬉戏玩耍。该湿地公园总面积为.77公顷,以上犹江为主体,串联多处景观点,实现全域保护,已成为赣州休闲旅游“网红”打卡点。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赣州广泛开展绿色创建,努力用城市的绿色指数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市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75个,总面积36万余公顷(含重叠面积),数量和总面积均位居全国前列。年,全市新增省级森林乡村个、省级乡村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个,省级森林乡村创建数居全省第一。一个个绿色资源串珠成链,擦亮了全域旅游名片,让赣州人拥有真实可感的“绿色生活圈”。赣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后花园,有着越来越坚实的基础,呈现越来越光明的前景。

“用绿”,实现生态价值

全南发展林下经济开出“致富花”。

位于全南县中寨乡罗坊村的赣南惠之村农业生态基地,农户正在采收铁皮石斛花。近年来,该县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途径之一,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形式,发展林下灵芝、铁皮石斛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立足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赣州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活力。赣州在全省率先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行动方案,上犹、石城、寻乌获评首批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崇义入选省“湿地银行”建设试点,全南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年,全市新增林权抵押贷款15.7万亩、金额2.26亿元,将“沉睡”的森林资源变成抵押变现的资产,助力农民创业致富。着眼于推进生态产业化,赣州全面启动全域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年全市新增林下经济63.84万亩,一幅山川变绿人致富、田野如画花果香的“绿富美”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张惠婷通讯员曾正东朱璐璐刘锋罗江华尹其奇文/图

编辑:李曦校对:赖咏娟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谢运胜罗亦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丽赣州,植此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