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小蒙通讯员赵梅关天星
“度”量这一年,,山东第一医院(医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构建“一院两区”新发展格局,实现区域优质高效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高质量发展更有跨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通过国家电子病历五级评审,稳健提升更有广度;学科建设勇攀高峰,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健康保障更有力度;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拔尖筑峰、不断突破,“医”心为民、高质飞跃。两个院区,成为服务泉城广大患者的新起点,丈量出泉城医疗服务能力的新高度,在泉城医疗史上掀开崭新的一页。
1.医院东院区正式启用
年9月28日,医院东院区启用。东院区项目是省、市两级重点项目,满足济南东部地区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医院的标准定位,重点发展肿瘤防治、急诊急救、心脑血管、健康保健等特色专科,于年10月开工建设。东院区项目按照医院整体规划,总规划床位张,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亩,一期总建筑面积12.46万平方米,包括国际医疗中心、急诊急救中心、1号病房楼、连廊等,全部建设完成,二期建设已开工。
2.“国考”A+!医院中名列第名,进入全国前10%
年9月30日,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结果公布,医院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挺进A+等级!
医院绩效考核分别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对医院开展监测分析。医院将考核指标融入日常管理中,此次优异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管理体系、服务功能、医疗质量、效能效率、规范化管理、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等工作的全面进步,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3.“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宋勇峰教授任医院院长
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宋勇峰教授出任医院院长。这一任命,充分体现出市委、医院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医院各项工作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院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开拓进取,医院发展新局面,为人民健康奉献力量。
宋勇峰,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山东省杰青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及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
4.凝心聚力谋发展,顺利通过三甲等级复审
为迎接4年一次的三甲复审工作,医院积极筹备,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评审原则,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年3月3日顺利通过济南市卫健委组织的三甲复审市级核验,6月25日顺利通过山东省卫健委组织的三甲复审现场检查,8月30日完成山东省卫健委组织的三甲复审回头看检查,10月11日山东省卫健委正式公布医院顺利通过“医院”评审。
5.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药学院落户医院
年8月15日,医院举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药学院”揭牌活动。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伟,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培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吕晓黎,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效恩,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苏国海,纪委书记刘伟,共同为临床药学院揭牌。两家共建临床药学院,从平台共建、人员互聘、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等方面不断强化“院校一体化”,实现教学资源与临床资源的无缝衔接、双向转化,有利于提升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医院的协同发展。
6.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取得历史性突破
年度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经费总计万元。为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医疗中心,医院一直坚持创新驱动机制,不断探索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及科研组织管理工作,基础研究中心、专科转化中心、实验动物中心三大科研平台已初具规模,建立并完善“大学—医院—临床科室—科研工作者”四级科研管理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科研条件与学术氛围,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7.心外科张锋泉团队成功开展3例人工心脏值入手术
年1月15日,心外科主任张锋泉团队完成山东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来自临沂的46岁李先生重获“新生”;55岁山东诸城的王先生由于心肌梗塞导致终末期全心衰竭,多地求医,从北京转运到济南时,病情已经非常危重,9月1日晚,在使用ECMO的情况下,急诊手术植入“人工心脏”,才转危为安;来自吉林的贾女士,62岁,9月21日成功实施手术,成为国内首例罕见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成功植入人工心脏的患者。目前,3位患者复诊情况良好,均回归正常生活。
8.学科建设再创佳绩健康保障更有力度
医院心血管病学、骨外科学获评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细胞代谢实验室获评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中医药与应激损伤研究实验室获评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由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中,肿瘤心脏病学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
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医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擎,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不断突破区域领先技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更高需求。
9.与医院合作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在济南市政府、济南市卫健委的支持下,经过与医院多次商讨确认合作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年9月,医院签署框架协议,医院,医院医院,合作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此为起点,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优势和管理经验,将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神经疾病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经过山东省发改委及相关专家的指导,年11月14日,完成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现场答辩。
此项目已被写入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医院全力推进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专家组实地考察。
10.通过国家电子病历五级评审智慧医疗建设再上新台阶
年7月,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医院通过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国家五级评审,成为新的评审标准(版)公布以来,济南地区第一家通医院,医院的智慧医疗建设再上新台阶。
电子病历五级评审的通过、重症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医保诊间结算移动支付、入院一键通等也落实了国家对“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医院建设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医疗管理水平提高、改善医疗服务体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千帆竞发春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新的一年,医院将走好笃定前行的脚下路,坚定劈波斩浪的未来路,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做好新时代“答卷人”,书写“一院两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