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在南
TUhjnbcbe - 2024/4/28 17:20:00
盖博士 https://m.39.net/disease/a_13391944.html

10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

 此次评出的十大进展分别是:

解锁东亚长时间尺度下古人群动态演变和适应性基因演化;

化石证据揭示苔藓动物门起源于寒武纪早期;

热河哺乳形动物的挖掘趋同演化与脊柱的演化发育意义;

内蒙古早白垩世新化石揭示被子植物起源之谜;

古生物脂类对不同古气候因子的重建和示踪;

晚古生代化石宝库“植物庞贝城”系统研究;

雪球地球冰期结束后全球古海洋环境的精细刻画;

古-中生代之交大气CO浓度升高与陆地生态系统扰动;

中国发现晚更新世一个新人种:龙人及其独立第三演化支序;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王永栋表示,此次评出的“十大进展”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很广,代表了年中国古生物学研究最重要的十项进展,引领着中国及世界古生物学发展方向。

图为“植物庞贝城”北部沼泽森林面貌复原

例如,形成煤的远古森林包括哪些植物?森林的面貌是怎样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展了“植物庞贝城”的研究工作,“植物庞贝城”是位于中国内蒙古乌达煤田一座珍贵的早二叠世沼泽森林化石宝库。“晚古生代化石宝库‘植物庞贝城’系统研究”项目,复原了三亿年前古树和森林的原貌,不仅告诉我们该时期的煤是由哪些植物形成的,也提供了远古成煤植被的实际景观和面貌。

图为全吉山生物群的代表性埃迪卡拉化石恰尼虫(A-C)、盾盘虫(D)和陕西迹(E-G)

5.5亿年前,青藏高原上的生物长啥样?该地区远古时期地理位置与现在有何不同?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领衔,和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组成的合作研究团队于年10月1日在《地质学》(Geology)上报道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的过程中在柴达木盆地发现的典型埃迪卡拉化石。这是在中国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产地,也是迄今为止在青藏高原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生物群。“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项目,不仅进一步推进了我们对埃迪卡拉生物群的研究,也揭示了柴达木板块的古地理位置,为深入研究当时全球古地理格局提供了重要证据。

此外,“解锁东亚长时间尺度下古人群动态演变和适应性基因演化”项目在广西新发现一支迥然不同的古东亚人群,首次为从遗传学角度探索人类与环境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内蒙古早白垩世新化石揭示被子植物起源之谜”项目则对被子植物起源这一演化生物学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进行了突破性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在距今2.6亿年就已经出现。

“中国古生物学年度十大进展”评选每年举行一次,旨在激发古生物学者的科研热情,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方向上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自年始,已成功举办六届,每次评选均受到学界、社会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