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强大的创新自信奋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和市工信局联合在全市开展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经广泛动员、组织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决定发布于萌等20名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事迹。获得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恪守科学道德,树立良好学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有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前沿领域和基础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有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勇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卡脖子”问题,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有的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成绩;有的扎根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真谛,生动展现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是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他们学习。全市各级各类媒体要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汇聚强大合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青春之花在祖国海疆绽放
于萌
于萌,女,中共党员,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工程师,主要从事提高采收率用化学产品的自主研发工作。她带领团队以保障祖国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为使命,聚焦突破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成功自主合成了可在线注入分散调驱体系,实现了海上高矿化度油田的低成本调驱,为助力中国海上油气增储上产贡献智与力。曾荣获“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届青年科技英才”“第二届渤海地区十大杰出青年”“第四届中海油服青年先锋”荣誉称号,并多次在SPE国际会议宣讲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育“津原”稻种端稳中国饭碗
于福安
于福安,男,中共党员,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深耕农业育种38年,先后承担国家和天津市重大科技项目30多项,育成水稻品种40个,大幅提升了天津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他攻坚克难,完成了水稻机插育苗、配方施肥、极端气候防御等40多项技术改造,科研成果覆盖天津水稻面积80%,并推广到全国多省市,创造经济效益。他先后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九五立功奖章等荣誉。
擦亮“心灵窗户”的白衣天使
王雁
王雁,女,中共党员,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她潜心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在我国开展第一例微创型全飞秒手术并在全国成功推广余万例,并不断提高诊疗精准度和效率,引领我国屈光手术走向国际前列。她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近视防控号召,投身各种公益和科普宣传,受众上千万,为我国视觉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她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亚太眼科杰出贡献奖、天津市杰出人才、首届海河医学学者、中华医学会奖等多项荣誉。
求真务实探针灸奥秘
王舒
王舒,男,中共党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扎根针灸科研一线30余年,在针刺作用机理研究、针刺手法规范化及量效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石学敏院士指导下,他带领团队成功申报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确立了天津针灸在全国领先地位。他多年致力于针刺技术推广,促进针灸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推动针灸技术向世界的传播。作为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他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坚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
“检验人员”
王玉娥
王玉娥,女,中共党员,蓟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主任技师。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请战,每天与病毒“零距离”交锋。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为应对核酸检测量剧增的现实困难,她不断优化PCR实验室的检测流程,第一时间实现了待检标本的“0库存”。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她不断拓展检测项目,提升检测能力,实现了全区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卫生目标。她曾荣获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三八”红旗手称号。
将大跨桥梁论文
写在祖国大地上
王海良
王海良,男,中共党员,天津城建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他立足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在大跨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先后承担百余座大跨桥梁技术服务工作,解决施工过程中技术难题,确保桥梁建设安全质量,有力提升了我市在大跨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国际国内声誉。他将社会服务取得的成效反哺教学,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他主持、参与的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追寻“公能”初心
践行报国使命
牛志强
牛志强,男,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他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和国家级项目7项,带领团队在水系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了水系锌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产业化进程,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他曾荣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荣誉,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知行合一勤耕不辍
助力科教兴国
艾玎
艾玎,女,民盟盟员,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长期致力于我国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规律的研究,并通过药物筛选的方法发现潜在药物治疗靶点,其研究成果对于认识糖脂代谢紊乱在心血管稳态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她曾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教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天津市青年科技奖等。
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引领脊柱脊髓学科发展
冯世庆
冯世庆,男,中共党员,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从医三十年,他将全部精力聚焦于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阐明和修复手段研发,带领团队历经10余年,建立了脊髓损伤分子病理数据库,填补了我国在国际脊髓损伤流行病学方面数据的空白,并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患者的脊柱脊髓损伤规范化诊疗体系,显著提高了我国脊柱脊髓损伤诊疗水平,有效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率。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守赤诚奋斗之心
为航空事业奋斗终身
任金茹
任金茹,女,中共党员,成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她从事航空技术研发工作四十余年,曾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及多个型号的设计、研制工作。发表技术论文20多篇,其中3篇入选中国国防科技报告中。她带领团队自主设计飞机火焰抑制器,自主设计40兆瓦级双燃料喷嘴,填补了国家空白;主持研发“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等增材制造”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成果认定证书。她曾荣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获得中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荣立航空工业三等功。
让花椰菜拥有世界一流的
“中国芯”
孙德岭
孙德岭,男,中共党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杰出人才、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菜花岗位专家。扎根田间30多年,完成世界上首次花椰菜全基因组测序,开发“花椰菜育种专家系统”,填补了国内外菜花育种技术信息化领域的空白;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菜花TuMV及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方法和标准,创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菜花种子资源库,破解了菜花种子“卡脖子”难题。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0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牢记教书育人初心
践行科技创新使命
杨海波
杨海波,男,中共党员,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入选天津市“”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研究开发心理健康监控与调适系列设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连续9年在四川震后灾区(绵竹)义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抗击疫情期间带领团队编写《新冠肺炎疫情心理防护手册》并获天津市优秀出版物奖(网络出版物奖)。先后获天津市首届创新能手、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天津市优秀科技志愿者等称号。
倾心农技扎根乡村
造福农民
肖建中
肖建中,男,中共党员,武清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蔬菜站推广研究员、武清区农业领域肖建中名师工作室领衔专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柔性专业技术人才、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村“乡村人才振兴大院”示范服务基地牵头人。30余年,始终扎根农业生产第一线,一心扑在农技推广上,书写了一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精彩人生。先后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2项,先后获得农业部丰收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优秀驻村干部”称号、“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用“天津方案”
护佑雪域高原百姓健康
宋振强
宋振强,男,中共党员,天津医科大学主任医师,天医院院长。援藏期间,创新“一二五十X”医疗援藏“天津方案”,深医院实施深层次帮扶。在他的带领下,年,医院被列为“十四五”西藏两个省级区域医学中心之一,这是医院获此殊荣。他深入农牧区建立基层慢性病防治体系,建立起西藏第一个慢病管理中心,用医疗技术灌溉民族团结之花茁壮成长。
扎根畜牧一线
助力乡村振兴
张效生
张效生,男,中共党员,高级畜牧师,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养羊创新团队首席,累计主持和参与国家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国家授权专利9项。他扎根肉羊产业20年,开展良种肉羊胚胎移植产业、优质肥羔工厂化生产等技术研究应用,构建了高效的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曾获天津市“”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倾情奉献
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天津粮”
郑爱军
郑爱军,女,中共党员,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年发起天津小站稻地方标准构建行动,主持建立了国家小站稻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水稻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目前天津小站稻已经建立标准化示范区10万亩,标准化引领天津小站稻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先后推广水稻新品种35个,主持及参加省部级科技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穿江越海无止境
从此天堑变通途
贺维国
贺维国,男,中共党员,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完成了数十座穿江越海水下隧道工程,提出了内河沉管隧道修建关键技术及标准体系、复杂条件超长深埋水下暗挖隧道安全保障体系等理论方法,主编完成国内首部沉管法隧道技术规范。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建国70周年科技创新带头人、中华国际交流基金会杰出工程师青年奖、天津市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称号,并当选中国科协十大代表。
以爱之名温柔守护
校海霞
校海霞,女,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疫苗和抗体的研究。她带领团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表达纯化工作,医院的临床血清学检测提供了珍贵的抗原,正是利用这些抗原,筛选获得了可以中和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天津市滨海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天津市年“最美科技巾帼”等称号。
计算驱动创新路上的守望者
康波
康波,男,中共党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与智能计算应用研发,负责天河超算应用生态与产业链创新工作。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多个专委会委员。他赓续“天河”精神,实践计算驱动创新模式,在超算应用环境、共性技术、行业平台建设方面带领团队集中攻关,担当新时代科技创新使命,为新一代超级计算生态建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曾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深耕人工合成淀粉“无人区”
为端牢中国人饭碗开新路
蔡韬
蔡韬,男,中共预备党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得到国内外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被业内称为“典型的0到1原创性突破”。他敢坐冷板凳甘坐冷板凳,默默钻研,用6年的时间在科学研究的“无人区”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脚印,为我国“双碳”目标和粮食安全重大战略的实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获“中国科技的青年力量”和“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