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日24时,深圳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例。2月2日当天全市新增确诊病例30例。
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中,男性例、女性例。按照病例管理地区划分,南山区48例、福田区42例、龙岗区37例、宝安区28例、龙华区24例、罗湖区12例、光明区6例、坪山区5例、盐田区3例、大鹏新区2例、其他(指由机场、车站、码头、关口、路医院的)19例。
目前,重症23例、危重症9例,无死亡病例,累计出院5例。例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此次疫情,深圳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医院作为确诊和疑似病例患者的集中收治点。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目前院内的普通病人已被转移,腾出了床位来保障收治能力,医院现在总共能够开放张床位。
目前,医院参加疫情防控的医生超过人、护士超过人。2月1日早上,医院医院抽调的39名护理骨干人员加入危重病人的护理任务中。在医院和实验室这些“最危险”的地方,这群身穿防护服的“逆行者”,始终奋战在那里。
防护服下,是剪短了的头发,是被汗水湿透了的衣衫,是鼻梁、脸颊上的压痕,是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这是一群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几天来,他们经历了什么?我们真的知道吗?
曲久鑫
“没爱护好眼睛,但一定保护好我的同事”
曲久鑫,医院检验科负责人,年度“十大深圳好青年”获得者。
走进曲久鑫的办公室,沙发上放着被子、枕头和几套换洗衣物,他已经连续值守了三个星期。
检验科负责完成患者的血液、体液、呼吸道样本等检测工作,为临床患者的诊疗救治提供重要依据。正是这样一位以身作则的领头羊树立了榜样的力量,全科人员齐心协力、前仆后继投入疫情防控的战役中,两名90后团员青年更主动请缨到标本前处理接种间迎接重大防疫挑战。
曲久鑫说:“检验科会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最坚实的后盾。”
战“疫”日记
在一次院内协调会结束时,刘磊院长对我说:要像爱护你的眼睛一样,爱护好你的兵!
我当时心里想:自己度的近视,没能爱护好眼睛,但一定尽最大可能把同事们保护好。
面对未知的病毒,每天接触到大量的临床样本,又临近春节假期,大家心理压力大。
我的工作主要是:调配科内资源,制定“新冠肺炎标本的检验科内部流程”,尽最大可能地保障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并参与临床多科室会诊和协调,同时,给科室同事打气,疏解心理压力。从1月12日收治第一例患者,到2月1日,连续工作21天,虽然白头发多了不少,但家里人绝对支持。
曲久鑫与同事检验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标本,为病人诊断和临床救治提供实验室依据
1月16日,检验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制定了第一版“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标本接收、检验和处理流程(试行)”;后面随着大家工作的深入,收治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多,和医学界对新冠病毒认识的加深,我们不断优化完善检验科的“内部流转流程”,到1月29日已更新至第6版,做到用制度保护大家,减轻同事们的心理压力。
科里也有很多事让我欣慰,有退掉机票,放弃回四川老家看望母亲的副主任;有坚定留守、不辞辛劳的科秘书和科室骨干;更让我感动的是年轻同事的勇于担当。
小杨(杨世瑾)是我科年刚入职的新员工,本在国家感染性疾病医学研究中心借调,得知疫情严峻,科室人员紧张,第一时间提出要回科,并到一线岗位。
党员袁星燎同志,医院移植检验,夜班加班是常态,本安排好回老家过年,腊月29刚到家,医院冲上“前线”,而这个决定他事先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入职1年半的彭振烁和我说,“主任,医院,随叫随到”。还有好几位同事发信息给我说,“主任,我申请到标本处理岗”,那是和病毒核酸检测岗位一样,会接触到含有大量病毒的患者的呼吸道标本,是一线中的一线......
大年初七,我第一次把晨会开在了科室阳台,因为通风足够好,主要内容是强调安全防护,消毒和灭菌等一些细节,一定要做到全员监督和提醒。最后,我说“知道大家有心理压力,我也有,但不能退,因为身后是千千万万的市民,我们要做临床医生的眼睛;医院的检验科,我们的工作是专业的,我们的防护是科学的,大家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一定要互相支持,相信我们一定能赢,大家加油!”,随着,大家一同大声的吼了一句“加油!”
刘桂清
“早日战胜这该死的病毒,还我们正常生活”
剪去长发,只为更好的守护你们!
战“疫”日记
今天是我出科支援感三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第18天,这是我人生最艰苦但也是最光辉的18天。
第一个夜班,我们不停的新收患者,那一晚我休息了不足两个小时,也仅是在忐忑不安着闭目养神中度过,因为明早我采集的血、血气,咽拭子、鼻拭子、肛拭子......可以足足围绕护士站一圈,陌生的一切,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穿着防护服一进病房忙碌时,汗水在里面干了又湿,一抬头6小时早已过去。一位九零后的妹妹对我说:“没事儿,习惯就好!”病毒肆虐,这成了我们的常态,我对感三科的兄弟姐妹深感敬畏,他们是坚强而伟大的!
后来陆续来了更多支援的人,大家没时间寒暄,所有的话题都是围绕患者的病情。我们科室原本收治所有确诊病例、待排病例、疑似病例,随着患病的增多,从只收治确诊患者,过渡到现在只收治重症患者,最后成了新冠病的重症病房。ICU团队加入了我们,我们成为了各科室人员组成的综合团队。虽然陌生,但足够默契,因为我们有一样的信仰和目标!看着护长每天都是忙碌到凌晨,既要做好科室管理又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相当不易!
在病区,每每碰到我们护理部的操主任和温主任,她们都会很心疼的对我们说:“辛苦了”,从眼神中能看到她们对我们的疼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们心系抗疫一线的所有护理工作者,操劳主持大局,是为我做争取资源更是辛苦的人。
今天,深圳市选派医院的严格培训后也正式上岗了,终于能稍微缓解一下我们的压力。
这十多天,穿梭在病房,深刻体会到在这里的每一位患者内心的那份恐惧和焦虑,我们给他们点赞,握手,跟他们说:
“你今天比昨天好多了”
“过几天你就该出院啦”
“相信我们,你很棒”
“我们是战友,我们一起加油”
收到的回复是:
“你们真的辛苦了”
“来到三院我很放心”
“谢谢你们”
“你们吃饭了吗?”
......
就这样,我们相互鼓励,我们一起战斗,希望我们早日战胜这该死的病毒,还我们正常的生活!
医院安排了我们做核酸检测,昨天得知了结果:阴性!护长说你辛苦了,回来了休息两天再战斗吧。虽然我们身体是疲惫的,但内心是满足的。
今天,我终于安安心心回家了,此刻的我在家单间隔离,听着孩子在客厅的嬉闹声,脸上敷着面膜,幸福到爆棚的感觉,哈哈哈,整顿两天继续奋战!
在本次战“疫”中,医院名团员、名青年共医院党委递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志愿冲锋疫情防控火线。
穿上防护服,他们是与病魔抗争的白衣天使;脱下防护服,他们其实也是一群孩子。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这样的青春“逆行者”不胜枚举。
他们在责任与亲情、爱情的较量中,毫不犹豫地把爱的砝码加给了患者
“孩子对不起,等我们回来”
陈涛是肺病二科的医生,在科主任发起支援倡议时,主动请战支援发热门诊,而他的太太,消化内科护士何小琴也请战支援感染三科。
陈涛在发热门诊筛查、收治患者
何小琴在感染三科病房护理危重症患者
1月30日,年幼的孩子生病,夫妇俩却同时值夜班,医院危重病人增加,工作繁重,他们毅然把泪眼婆娑的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照看,心酸而笃定地赶赴工作岗位,心中默念着:孩子,对不起,等我们回来。
陈涛、何小琴值守夜班,孩子在家发烧
90后年轻护士于影在生日这天郑重地递交了一封火线入党申请书,在这个形势下写的入党志愿书,无异于自愿冲锋前线的请战书。家人的担心成为她入党的阻力,但白衣披身责任感让她坚定。这名可爱的姑娘在请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