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民以食为天,古希腊人吃什么
TUhjnbcbe - 2024/9/13 17:35:00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706/4892460.html

最近似乎跳出来维护西方历史的人多了,貌似个个号称官科,看了几篇他们的文章,真让我怀疑,这些所谓的学者,究竟是个什么水平?

先说第一点,对于历史这种人文学科,我觉得谁也别装大尾巴狼,这不是研究火箭助推器,这里面也没多少真正的专业知识,只要具备正常思维逻辑,人人都可以是专家,谁都可以提出看法。

某些专家的逻辑也真是令人无语,我很想知道,他们究竟有没有仔细研究过古希腊历史,有没有仔细看过质疑的观点,就敢跳出来说三道四。

不说还好,一说真是暴露了真实水平,这里不点名了,我也不是针对某个人。

关于古希腊,矛盾和错误比比皆是,比如亚里士多德等大神拿什么写上千万字著作,用什么语言,写在什么载体上,又是用那种墨水能保持千年不褪色?

这些东西早被喷烂了,至今也没见谁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这些今天都不提,以前提到过的统统不提,今天来说个比较细节的东西,古希腊人吃什么。

当然指主食,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因为希腊半岛那个弹丸之地,号称养了上千万人口。

这可不是我说的,希罗多德的《历史》在描述希波战争时,称希腊城邦总共投入了超过50万的总兵力。

伪造希罗多德的这帮人一定是军事白痴,他们连最基础逻辑都不懂。每名前线士兵,都至少需3人供应物资,也就是说,如果出动10万大军,背后就是30万勤务杂役。

乍一看50万并不多,但如果考虑到通勤杂役,实际投入人口就要超过万。

中国历来以人口多著称,打仗也以气势磅礴闻名,所以军迷们有时候戏称别的国家都是村庄级械斗。

但你去翻史书,中国古代战争(近代不论,明清时引进玉米土豆红薯,全球人口都大爆发)有出动过50万军队的没有?

吹牛皮的倒有,比如老曹赤壁,苻坚淝水,都号称七八十万大军,但咱们都知道那是吹的,作战人员最多一二十万,加上运粮民夫倒可能真有那个数。

一二十万,已经是中国古代战争天花板了。中国古代人口少吗?还拿三国来说,战争前汉桓帝在位时,总人口多万,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羌氐那时候可是大户),人口总数轻松破万。

注:三国志记载人口很少,合计不到万,那不是战争打死人多,战乱对人口的杀伤力,根本不能与灾害瘟疫相提并论,随便闹个蝗灾都比打一场百万大战死人多。

三国人口减少的真正原因是隐匿人口,政权连番更替一片混乱,大量人口逃亡,投靠贵族,成为贵族私家庄丁(或者叫庄客、庄农)。贵族有特权,挂到他名下就不用服兵役,而这部分人口官府自然也无法统计。

打个比方,诸葛亮给刘禅上书说,他死后不要封赏,家里还有桑田百亩,勉强够子孙生活。

一两百亩地,你以为诸葛亮儿子自己下地干活?他就是公斤大黄牛也耕不完。

他家有庄丁,性质跟部曲差不多,区别是部曲是私兵,只负责打仗,而庄丁只负责干农活。

注意,桑田可不是种桑树的田,而是泛指庄稼地,所谓沧海桑田是也。

大家读三国时,经常会看到一个词,土豪。这可不是说暴发户,正确意思是有土地的豪绅,大庄园主。国家对庄园主是统一收税,收税基数除了看土地,还看人口。

所以庄园主经常瞒报人数,人能给你报都算有良心了,他们又都是当地一霸,想人口普查基本不可能。

小霸王孙策为啥跟江东大户闹矛盾,闹得势如水火,生死不休,就是因为这个。他兵力扩张速度太快,财政跟不上,只能动用酷烈手段清查人口,逼迫土豪交钱。

啥问题最后都是钱,江东大户跟孙家的深仇大恨,就是这么简单。

扯远了,总之就是三国人口很多,远不止官方数字万,但曹孙刘三家打来打去,10万人都是顶级规模大军了(孙十万我不是在说你)。

所以古希腊那么巴掌大点的地方,希波战争动员兵力超过50万,可能吗?实际上按希罗多德所写,比这个还要多,我懒得计算一些零头,要把他写的全算上,60万都打不住。

而更惊人的是,薛西斯的波斯大军,达到了万。

这可是波斯远征军,全是作战人员,不包括后勤,其实即便加上后勤人员,这也是个无法想象的数字。

所以说牛皮吹大了,容易扯着蛋,西方人真就是造假都不会。

不管战斗还是后勤,都得青壮年,外加男人。搞笑的是,希罗多德为了解释,特意补充了一句,“一到关键时候,希腊十之七八的青壮年都要参军。”

这就叫画蛇添足,所以说他们真就是造假都没逻辑,以为这么一说,就能把兵力问题糊弄过去了。

谁家到了紧急时刻,不是全民动员?别说十之七八,就算%都不稀奇,问题是有没有算过,50万兵力,需要多大人口基数做支撑?

古希腊不可能全是青壮年吧,总得有老人小孩,按常理老人小孩青壮年各占三分之一,再算上男女,女的当然不可能上战场,别告诉我古希腊一半都是女兵。

然后还要考虑官员贵族小商贩,总得留几个人看家吧,你再可着劲动员,也不可能全部男人都上战场。

通常来说,极限出兵比例是1:10,即人口的十分之一。古希腊万联军,那么希腊总人口就超过0万。

这也不是我说的,国内某号称专精西方史的大神(某大学教授),他的著作里就声称希腊城邦人口2万,我还替他抹掉了尾数。

如果你再考虑到波斯万远征军的规模......

谁能告诉我古波斯有多少人口?万士兵背后是1万后勤,0万部队需要2亿人口做支撑......

古波斯人口居然比汉朝还多,你信吗?

我就算想信这也不可能,出动0万人打仗,你来算算一天开支是多少,光吃喝一天得搭里多少个古希腊国库?

有2亿人口跟出动2亿大军是两个道理,打仗就是烧钱,所以孙子兵法第一条就告诉你,“兵贵神速”。

另一个问题,他们究竟种了什么,能养得起这么多人?

说到粮食,也是西方伪史一大硬伤,因为他们不会种大米。

稻米稻米稻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按重要性,说三千遍也不过分,因为稻米就是神。

古代粮食产量低得令人发指,大麦小麦亩产多少呢?西方没有亩产这个概念,也许是不好意思说,他们用产出比,也就是种多少斤种子收多少粮食。

这个产出比多少呢?1:4,种一斤收4斤。

别说我冤枉他们,这个数字实际是欧洲11世纪的水平,因为古希腊历史从来不跟你提这个。但种粮食水平绝对不可能后退,你啥都可以忘,忘了科技,忘了文化,甚至语言都忘了。

虽然我觉得很扯淡,但我先不管,因为你绝对不会忘了吃。

别跟我扯古希腊种地技术也失传,欧洲产出比1:4,古希腊只会更低,因为欧洲是海洋性气候,有大片平原,而希腊半岛全是山,又是农业天敌地中海气候。

早就提出过这个问题,地中海气候对农业是致命影响,气温最高庄稼最适合发育的时候它偏偏干旱少雨,所以要不为啥地中海特产,不是橄榄就是葡萄。

即便对农耕极其重视的古代中国,历代官府都有助农举措,比如免费提供耕牛农具等等,小麦亩产量也不过百斤。

种一亩小麦通常需4斤种子,也就是我们古代小麦产出比大概是1:25。

想比较两个文明的优劣,最简单方法看他们吃什么就行。我们北方也就是种种小麦,更早是粟米,也就是小米,中间当然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粮食,五谷杂粮嘛,但主流就是小米小麦。

唐之前是小米的天下,唐朝石磨技术流行,才开始逐渐转为小麦。

但南方可不流行粟米小麦,他们打一开始就种水稻。

稻米为什么是神?第一是口感,我一说南方人肯定心有戚戚焉。

米这玩意,只要小时候吃过,就一辈子再也难接受其它主粮,所以南方人到了北方大多对饮食头疼,而北方人去南方天天吃大米,并不会有任何不适。

第二是产量。

西汉稻米亩产多少?斤,轻轻松松三倍。

三倍是什么概念?北方亩地可以养10口人,搁南方那就是30人,同样大地方,我多出来两倍人可以干别的。

要不为啥自古江南富甲天下,江浙两省赋税动辄占全国一半,文人精英、富商大贾,丝绸陶瓷、笔墨纸砚等核心手工业全集中在江南,甚至包括炼铜、晒盐......等等等等。

不是什么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真正原因就两个字,大米,江南产大米。

粮食多就养的人多,人多自然精英就多。

隋炀帝为啥要挖大运河,打大隋朝起,北方就得靠南方接济,运河漕运一断,北方人就得集体挨饿,有多少唐朝皇帝为了找口吃的,被迫到处流浪就食。

所以有句话叫饿死的大唐,后来为啥首都定到了北京,因为有海运,比运河漕运还方便,你搬石家庄试试。

第三耐操。

这个耐首先是顶饥,相对于小米小麦,大米营养价值更高,本来产量就高,还更耐造,南方想不富裕都不行。

大家干一样活,人家效果是你三倍,如果论养人那就得按四倍五倍往上算。

其二是耐灾。水稻不怕淹,黄河流域都知道,如果黄河泛滥,庄稼地被淹全玩完,大概率颗粒无收。如果换水稻,随便淹,淹过顶一个月,如果能淹死,我让水稻跟你喊大哥,人家那可是号称水生植物。

旱灾也没戏,因为种在水田,想种水稻得先挖渠,人家就不靠天吃饭。你随便旱,只要江南大大小小的河流没断流,那里的水稻就永远不减产。

想旱到江南河流都没水?这似乎还没发生过。

水稻的优点还有很多,说不完,比如耐盐碱,现在海水稻都有了;对气温阳光需求也不高,东北一样产大米,日本全是稻田......

总之水稻是个极其耐操,随便种种都能活的庄稼,甚至插秧苗可以随手一丢,不用像北方种麦子,精耕细作,一颗种子一个坑。

要不为啥袁隆平老爷爷一辈子都在研究水稻,它就是庄稼之神,也是中华文明最大依托。

如果你问中华文明为啥如此独特,如此绚烂,我会毫不犹豫把选票投给它。为啥我们文明牛逼,因为人多,为啥人多?因为有水稻,就是这么简单。

那么古希腊人吃什么?前面说了欧洲即便到了11世纪,产出比也就是可怜的1:4,换算成亩产不到20斤。

就算只有20斤,那也不是小麦,而是大麦。别听西方瞎吹什么他们是小麦原产,原产不原产不管它,实际上欧洲历史上大麦才是主粮。

大麦是啥玩意?我们叫牧草,搁西藏叫青稞,咱们这都是喂牲口的,家里养驴养骡子了,就捎带着种点大麦。

因为这玩意不光难吃,还很难消化,一般人肠胃根本承受不起,能以大麦为主食的,必须是牲口级。

为啥难吃?你要考虑到那是公元前,不会磨面。

什么?你说古希腊会磨面?知道做一个石磨是什么技术等级吗?我们汉代才学会水力石磨,到了大唐驴拉石磨才流行。

你们谁说古希腊人会磨面的,找个石磨文物出来让我开开眼。

我寻思着这话是不是说太满了,以西方人那尿性,青铜计算机都搞出来了,伪造一台石磨又有何难。

总之如果你还有正常逻辑,就该明白古希腊,包括古罗马古埃及古巴比伦,那里的人都是吃大麦,而且是剥完就吃,俗称麦饭。

小麦也是这样吃,要不为啥北方很早就有了小麦,但直到唐朝石磨流行,小麦才最终代替了小米。

麦粒饭,能吃的这个都是铁肠胃。

肠胃好倒也罢了,但吃大麦有几个明显弊端,第一是发育不良,所以别再幻想古希腊人多高大,他们一定比汉朝人矮得多。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绝对胡扯八道,他要真率着希腊军队打到中国边境,中国史书一定会留下“小希腊鬼子”的传说。

有寇自西方来,身高皆不足三尺......

话说那个马其顿长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古代兵书说,长枪程度不能超过身高三倍,要不然无法用劲,明代武术书更是规范到5米以内,太长一则不便,二则发软。

你就是纯铁枪杆,五米长它也是软趴趴,又想起来那句话,不怕短粗就怕细长......

打住打住,咱不开车。

马其顿长枪号称超过6米,大家想象一下场面,一群身高一米四五的小矮子,扛着一根六米大枪。

第二是寿命短,大麦蛋白质含量低,长期吃这个非常影响健康。

举个例子,解放前西藏平均寿命多少?35岁。

虽然西藏有气候影响,但主食青稞是个不可忽视因素。

这些都不关键,不管大麦多难吃对身体多不好,只要有吃的就行。关键是大麦产量很低,都说了它叫牧草,种那玩意主要用途是打草给牲口吃,所以游牧民族都爱种。

欧洲中世纪为啥种大麦,也是这个原因,本质上欧洲古代民族,是游牧农耕杂合,因为他们单靠其中任何一种都无法生存。

种地没那么高产量,畜牧又不够吃,而古希腊地中海沿岸种大麦的原因更简单,因为这玩意耐旱,他们纯被迫,不种这个连吃的都没得吃,现代希腊也没解决种粮食问题,想吃饭靠进口。

小麦产出比1:4,大麦做到都难,咱就按1:4,一个人种10亩地,一年也就净落斤粮食,他连自己都养活不起。

以公元前古希腊的工艺条件,说它一个人能种10亩地,已经是夸到了天上。

那么古希腊人是怎么养上千万人口的?而如果没有上千万人口做基数,又如何诞生伟大文明?

有人说古希腊靠商队去地中海沿岸买粮,提醒一句,那里都是地中海气候,大家一水的大麦,都不够吃,你找谁买?

就算有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埃及也不行,虽然有好地,但他们不会种大米,就大麦这么可怜的产出比,你告诉我尼罗河三角洲得有多大,古埃及多少人种地,才能供应得起古希腊千万人?

再提醒一句,古代买粮跟现代根本不一个道理,粮食是古代最重要战略物资,没有之一,不是有多贵,是你拿多少钱都买不到,你去扒拉中国史书,看那个皇帝敢疯到出口粮食。

再反过来说,如果地中海附近有某个地方特别能产粮,粮食多得吃不完,那他们实力一定非常强大,又怎会轮到古希腊在地中海逞威风?

最后一句,谁来解释解释,古波斯2亿人口,又是靠吃什么长大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以食为天,古希腊人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