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北方90后青年移植造血干细胞为南方儿
TUhjnbcbe - 2024/9/13 22:25:00

通讯:北方“90后”青年移植造血干细胞为南方儿童接续生命

中新网包头7月15日电题:北方“90后”青年移植造血干细胞为南方儿童接续生命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尽管有新婚不久的妻子陪伴,但“90后”辛立斌还是有些许紧张。

他知道移植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因为在遥远的中国南方有一个儿童在等待着他身体里的这些“血液”延续生命。

辛立斌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年5月,他在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前夕,来到云南红十字会,自愿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简称中华骨髓库),这也意味着此后的日子里他的血液随时都有可能去挽救另外一个人的生命。

当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娶妻,并在当地的中冶西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市政设计研究院工作。一切看起来波澜不惊,直到今年刚过完春节不久,他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来自云南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骨髓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并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捐献。

几乎没有太多考虑,辛立斌当即表达了捐献意愿。此后,经初筛、再动员、高分辨、体检,辛立斌顺利完成全部准备工作,7月7日,他医院,7月8日开始注射动员剂,7月12日开始正式捐献。

当天早晨6点,医院,按照捐献流程,他打了最后一针动员剂,让自己的血液处于积极状态。

两个小时后,进入正式采血流程。辛立斌躺在病床上,望着医护人员,还是有些担忧,他回忆说:“这个时刻非常重要,最担心的是采血能不能成功。”

辛立斌想得没错,采血过程并不简单,在他的左手臂换了两个医护人员一共扎了4针,才把回血针扎入血管,这个过程用了足足一个小时。

他好奇地问医护人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医护人员答,大概是由于血管壁韧性不足。

整个捐献过程用了4个小时,当天,医院将采集到的毫升造血干细胞通过邮寄,最快地“送”医院。在那里,一个9岁的孩子正在等待这些造血干细胞来延续生命。

“小朋友,我们素昧平生,却以这样的方式产生了联系。我知道,你正在经历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挑战。这只是生活给你的一个小插曲,你要平常心对待。我希望把力量传递给你,助你战胜病魔,拥抱新的生活。”辛立斌捐献后,为这位南方患病儿童写了一封短信。

据称,患者母亲读到这封信后非常感动,点赞辛立斌是一个“有爱心的大写的人。”

采访中,辛立斌告诉记者,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在加入中华骨髓库时,我已经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一系列知识进行过了查阅。这次捐献后,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通过查阅和了解,辛立斌注意到,在中国,截止到目前中华骨髓库入库人数为万人,而有需求的匹配患者人数为9.6万人,目前成功捐献的仅仅是1.1万人,“也就是说必须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才能解救剩下未能匹配成功的人。”

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辛立斌,很快回到了他所在的城市继续生活。

这几天他说得最多的话是:“移植造血干细胞是挽救血液系统患者,特别是白血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之一,希望社会各界都能重视这事。”(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方90后青年移植造血干细胞为南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