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言,帮您一对一分析各种问题。转载须注明原创
前方高能:此文绝非鸡汤文,真实到可怕
升职加薪由天不由我。但是本文也许有助你提升30%的概率升职加薪!
每一个职场人很少逃得过职场概率的力量。
趟过10年魔咒,否则迎来中年危机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曾推出首份中国总监晋升报告。
报告发现:一位职场人士从开始工作到晋升为总监平均需要9.6年,
本科、硕士、博士等学位对职场人士升职为总监的平均年限没有显著影响,
而拥有MBA学历的职场人士晋升为总监的可能性更高。
但是,另一方面,10年后,在30岁后半程的你,已经步入中年危机,有可能永远都无法成为中层负责人了。
我要采访的幸运儿,7年工作经历,多次跳槽,刚刚成为总监。
我对面的他,年轻却疲惫。但是谈起话来却神采奕奕,在采访中他总是提到要自然一点,自在一点。
01千万要换个视角看职场职场老实人,其实是井底之蛙
没有人迁就你,你只能变强。他语焉不详,笑着说“现在笑脸真多,多的有点不习惯”随后说了黄渤的例子。
演员黄渤,曾经说过那么一段话,他说,以前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啊,各种什么的。去了以后也结不出账来,谁搭理你啊?
但现在(成名了),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
黄老师黄老师,你累不累,休息一会儿。黄老师,你要吃什么,喝什么,我给你拿点什么?黄老师,你太辛苦了。
永远不要高估一个人的善良,也不要低估社会的冷漠。
笑容背后的往往是有所互补或者有所忌惮。
你要一直跑,只要你变得越来越强,你才能发现你身边的好人越来越多。
做事只是“不出错”还远远不够他说刚入职场时带我的师傅,大家应该见过很多个“他”,他们是职场上的老黄牛,
做事情勤勤恳恳,努力或者习惯了跟同事搞好关系,
做事情一丝不苟,拿到手中的文案都会仔细的校对三遍,很少出错。
他已经快40岁了,仍然是经理级别。
老婆孩子旺盛的消费升级需求,支持着他苦逼的赚钱工作努力加班。
但是他也教会我很多东西。一开始我确实也如他那样做,做事情勤勤恳恳,尽量不出错。
但是有一次总监拉住我谈话,举了他的例子,说你的师父,虽然年纪大了,升不上去了,但是工作非常认真,你要向他学习。
我震惊了,因为这句话反过来意味着,虽然他工作认真,但是年龄那么大了,也没什么用处,升不上去了。
我反过来担心,难道我以后都是这样的吗?
工作中要有一种价值互换,
你只是勤勤恳恳不出错,
为公司赚馒头,人家也只会给你馒头;
只有当你为公司赚到了黄金,公司才会拍你的马屁。
靠关系就是行,不过关系过了保质期就是清算时刻。而和我一起同入职场的美女小张,却有不一样的境遇。
她做事情也算勤勤恳恳,但是在竞争云集的普通员工里,她并不是特别显眼,但是一年以后,她是升职成为经理的3人之一。
理由很简单,她在企业有靠山。
关系确实是硬通货,当然,维持关系本身也需要成本。
而老黄牛师父的自荐升职申请依旧没有下文。
老黄牛师父也许已经见怪不怪,习惯了。
因为“中年人可以随便骂,他们不敢辞职”
他确实不敢辞职,因为他还有新的房贷需要还,他还有不断升级的老婆孩子的消费需求要满足。
“趁着你还能拼爹的时候,让你爹拼一把。”
所以我后来也陷入了一种错误的方式,我也开始四处找关系,拉拢资源。
但是我发现,你找的关系不会突破你现在所在的层次,而我先天又没有比较得力的师长和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互利互惠,他可以给我一定的职位或者好话,但是我又能给他什么呢?
也许是性格使然或者误打误撞吧,这两步我一直没落下,竟然成了。
02我干了啥?竟然升职了
我定期进行创新,大概为加薪升职增加了15%的概率创新真的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成本最低,收益最大!而且一旦成功,你就有了人才标签。
做事不能只是“不出错”,平时我就比较喜欢分析问题,
每隔一两个月,都会在会议上或公开场合发表创新建议,
当然有些人认为我是刺头,私底下看我不爽。但是公平的说,大多数人还会觉得,这个小伙子是能够为企业想办法,也是能积极主动想办法的。
当然,我创新建议都是深思熟虑的,每次都不会超过两个
在这里要强调专注的重要性,要一个地方或者领域走得深,办法就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问题。
后来我越发熟练应用,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上看问题,站在地球上看问题,乃至站在宇宙中看问题。
视野越发开阔,能够整合各种事物因素,发现问题背后的种种关系、种种可能性,总能找出个一二三来。
后来,我还进行了商务合作,通过不断的创新想办法,陆续谈成了3项拖了几年的合同。
这样,我更加得到了上司的青睐。
实际上,创新确实能够给无资本的人带来一本万利的机会,
你有创新想法,起码会被别人认为是点子多,想法多,万一成功,你就立马成为了人才。
有了创新,你也会能够很快的解决掉一些事情,不必靠疯狂的投入时间,来进行规模复制。
我还定期进行了跨界,每次跳槽都能升职加薪,增加了15%的概率
跨界自古就有,达芬奇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神人!
我从原来的文案到数据分析再跳到金融行业,都进行了一定的跨界。
事实上,“人挪活,树挪死”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尤其是调到全新领域,扑面而来的新鲜名词
像榨汁机一样榨不完。
你会更加的产生更多的想法,做事情想工作也会更加的周全,有时候还会产生很多创新的办法,你也就能成为“干才”
同时,一定要坚持松耦合,
人生在世,你与企业并没有那么多的联系,想的太美好,伤身最终又伤心。
当你有了一定的能力,走出去是应该的。
我现在已经认为人这一生必须要换三次以上的工作,才好。
如果换的太多,哎,我不知道怎么说了。
半年前我联系了师父,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愿意离开自己工作十几年的地方,去了一家国企去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发展的不错,对工作也比较适应,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庭。
03成功了才发现,没啥幸福的,事情一堆堆的来。
当然我也目前也面对很多的问题,比如,年轻就是容易被人轻视
但是不能慌张,因为创新可以改变看法,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随时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像离职的济宁市市长一样,永远保持随时可以离开的能力。
眼下,我经常站在宇宙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这可不是发疯。
视野越高,就会发现,你我他如同蛛网中的一个点一样,
表面上是一个人,但事实上你我他的背后都有很多的传统意识、利益纠葛,
副总裁骂总监我,骂的都是总裁骂他的话,这是实情!
而这些东西都不是你我他所能左右的,所以,我也放开了自己,也放过了他人
老子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嗯,我真切的感觉到了这句话,
事实上,生而为人的确不容易,所以要活得自然一些,自在一些
遇到纠葛我会更多的想到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
总结下来,
第一,要用很高的视野来看待人生和事物,
你会发现你和他背后的种种历史文化以及利益和欲望,这样你会更加看清自己的存在,也会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二,在工作中,一定要争取一种价值互换。
整个宇宙都还在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人生也同样如此。你们看,真是一样一样的。
你给别人馒头,别人也不会给你黄金,你给别人黄金,别人一定拍着马屁,留住你。
第三,对于人生,一定要坚持弱联系,
不要有太多的事务牵扯到你这样,不要给自己背负太多的责任,家庭的、亲友的,有些黑锅真的不能背,要培养你的亲友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
樊胜美的悲剧不能在我们身上复现,那你会离事业发展会越来越遥远。
只有保持一种专注,才能更加的在人生中游刃有余,而不至于被蛛网所捆缚。
最重要的,要坚持创新,
如同美女小张一样,她后来也离开了公司,因为他的关系人,先前离职了。
只有创新才能够让你一直保持存货和留下的能力,让你能够卓尔不群。
职场一步青云,一步沉沦,变化就在前10年,你能抓住吗?抓不住也没关系,用更大的视野来看待人生,自然一点吧。
作者介绍:宇宙自然分析方法由作者刘宇宙首创,主张每天用3次宇宙视野,用24个关键词,分析地球所有事情。期待让地球之子减少焦虑和压力,回归安宁,获得超脱。
请留言方便我们联系您,帮您一对一分析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