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自驾回山东漫记方向盘前方,美景与心灵
TUhjnbcbe - 2025/1/6 0:15:00
白癜风在哪看比较好 http://www.xxzywj.com/m/

明广义

多年前,几乎不敢想自己竟然也能学会开车,更没有想过还能长途自驾从广东回山东,尤其不会想到自己从广东到山东来来往往竟然有三、四趟之多。长途自驾,一个人无人替换,尤其需要精力和体力,何况每次都由于时间问题而必须飞车赶路!而一路上路况多变、风雨云雾、未到服务区时的疲劳困倦、塞车时的焦躁、因疏忽而来不及变道下高速多走的冤枉路、夜间行车的视线模糊、景物幻像、阳光直射照耀时眼睛的不适等行车问题,都能让人尤其是我结结实实的打消长途的自驾的念头。

可自从第一次自驾回山东后,我却迷上了长途自驾,尽管家人常常反对,亲人们也多有担心忧虑,我还是兴致勃勃地说尽自驾的好处,然后兴致勃勃地上路!

方向盘前方,美景与心灵一齐飞动

我为什么如此痴迷长途自驾回山东呢?很简单,首先是应接不暇的无限美景摄人心神!大路宽广,你手把方向盘,每寸道路都在你的车下,整个世界似乎都为你敞开了胸怀,你尽情飞驰,虽有身体疲劳,但精神却遨游在天地自然之间!当千山万水向你迎面扑来时,高天之下,大地之上,蓝天白云,隐隐青山,高架桥盘旋高山半空,江河缠绕在大地之上,珠江湘水、长江黄河尽在车轮之下供你检阅。

从珠三角向北出广东,高速路不止一条,最常用的道路是京港澳高速,出广州奔韶关,然后一路北上,过长沙,经武汉,进河南后转日兰高速,直奔菏泽、济南。全路平坦宽阔,大多时速为限速每小时公里,但此路车流量大,大货车多,有时行车并不太爽。另一条路是从韶关转韶赣高速,再转粤赣高速,然后转樟吉高速、沪昆高速、福银高速,再转济广高速,越江西、入湖北、进河南,到山东。此路南半部高山相连,隧道多而且长,但车少,大货车更少,可以行车如飞而自由自在。缺点是此路往往多限速为每小时公里,或每小时80公里,不小心就会超速行驶,开到、甚至、都完全有可能。还可以转到浙江东部走安徽黄山入合肥,经过南京,过徐州、经过沂蒙山区而入山东。走京港澳高速入清远到韶关段皆为喀斯特地貌,类似桂林山水,移步换景,烟雨蒙蒙时如水墨山水,让人神清气爽;蓝天白云,苍山葱郁,上接云天,使人心神安稳。

江西与湖北交界处,大山绵延,隧道幽深,路况远不如京港澳高速。其隧道内灯光较黯,路面也多有颠簸,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两省经济状况。如走浙江东部入安徽黄山一路,其路面黑亮如漆,山上又多植翠竹,其山秀美,风光撩人,真是江南清丽地,自与别处不同!

如从广州入清连高速、许广高速,走清远阳山,过连州,入湖南衡山,其景色又另有风采。清远阳山到连州一带,高山林立,高速路往往架空在山腰中,下临深渊,远看惊险异常;车上远眺,山势陡峭,矗立身旁,境界高远开阔,顿觉惊险刺激,真难得一见之奇观!当年韩愈被贬阳山,在其《送区册序》中曾言及此地“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当时由于大山阻隔,此地人语言十分难懂,“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笔者学车时跑长途曾到阳山,因见此地山势险峻,山泉甘甜,开车来阳山者往往自备水桶,带回家煮饭沏茶,心生感叹,立志欲自驾一游。如今心愿得偿曾来回几趟走清连高速,自然兴奋不已!

一入河南境,越过大别山后,黄淮平原逐渐呈现眼前,爱人说,第一次到北方,曾惊讶如何不见一座山。常在家乡时,自然感觉不到这平原的广袤!尤其在暑期,无边的绿色覆盖了这平原,两行树木如排排哨兵,又如夹道欢迎的仪仗队,挺拔整齐,穿行而过,陡然升起了某种自豪感,觉得自己也了不起起来。最喜欢两旁都是柳树时,树冠形状柔和圆融,枝条随风拂动,自己心情也变得柔和起来!放眼一望无际的庄稼,这些词汇自然涌现:沃野千里、良田万顷,地肥水美,大地母亲,厚土高天!看着自己熟悉的田野,不禁眼湿!

“清远鸡”与小时候的味道

醉心长途自驾,比美景有更实在的吸引力的是,你会不期而遇种种你常常魂牵梦绕的特别喜欢吃的东西!有人说,你怎么用“特别喜欢吃的东西”的这个短语,而不用“美食”这个词汇呢?这里要说明的是,我所说的好吃的东西,并非大家说的一般的美食,更非山珍海味、满汉全席、法国大餐,而是看似极其平常,却实实在在难以吃到的小时候的味道!你可能会问,小时候的味道不大都在你自己的家乡吗,回家吃不就得了?然而,事情远非这么简单,比如,离开家乡近二十年,吃的最像小时候的味道的大盆烩鸡竟然是在清远清新县的一个路边店里。广东人尤其是珠三角一带,都说清远走地鸡好吃,行车来到清新县,见一路边店招牌上有大盆鸡字样,此时已是下午三点左右,爱人本是特别爱干净的人,一般不会见饭店即停车,但现在已经饿了,只好下车先看看。此时店里只有一壮年男子在柜台内,因为不是饭时,店内非常冷清。爱人问了价钱,又问了炖一只活鸡多少钱。后厨一青年厨师引领我们到鸡笼中抓鸡宰杀,到厨间后,爱人因见并无其他顾客急等吃饭,便和小厨师说,她来亲自下厨。开始时,我想去后厨洗手,在柜台内坐着的老板阻拦不让我进去,可爱人几句话便和小厨师熟络了起来,小厨师竟然同意她自己择菜,自己洗切。小厨师将鸡宰杀切块后,爱人便指示他拿东拿西,先炒后炖再烩入自择自洗的辣椒青菜种种作料,大约四十分钟功夫,一大盆烩鸡出现在餐桌上。先舀一勺汤,搭口一尝,味道鲜美异常,青菜绿盈盈漂在盆中,鸡块不肥不腻,口感极佳,小时候自己家养的鸡就是这个味道!当年过节或来客时一家十几口人,炖一只鸡,往往吃不到几块,今天一家三口可以尽情饱餐,真正的大快朵颐!一顿美餐,让人大呼过瘾,此诚可遇不可求的享受啊!

美餐真的不是想吃就吃到的,如果遇到小店里养的鸡不是地地道道清远走地鸡,如果坐等小厨师烹饪而不是爱人自择青菜下厨洗切炒炖,如果不是遇到饭店内无其他顾客急等吃饭,我们是绝不可能享受到如此既卫生又可口的炖鸡的!因为不管在任何地方,缺少一个条件都无缘最佳美餐。食材要具备,厨房各种条件要具备,自家吃的责任心要具备,基本的厨艺要具备,做菜时的心情要具备,稍有马虎,入口就肯定不一样!如果不是自驾爱走就走,爱停就停,那就更不可能享受到了!

不期而遇老式北方饺子

没有想到是,这次路过河南信阳鸡公山风景区竟然吃到了最正宗的老家饺子!行车到离信阳鸡公山不远处的京港澳高速出口时已经凌晨一点多,早就听说鸡公山为避暑的好地方,决心下高速到鸡公山夜宿。可没想到的是,从高速下来后的一段路属于湖北广水,而鸡公山风景区是河南的,这段路是京深线的湖北段,到鸡公山还要行车40多公里,下高速不久,心里就后悔了,没想到这短短的40多公里,竟然走了1个半小时!你根本想象不到,这段路完全是在平原上,但却烂到了不能再烂,不仅凹凸不平,浮土飞扬,更有大小车辙深陷,坑洼之处随处可见。这条路上竟然还有不少大货车行驶,尤其不可思议的是,广水汽车站就紧紧贴在这条路边,为什么连汽车站旁边都不修整一下呢,很敬佩湖北同胞如九头鸟一般的聪明,但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抓紧修好这条路呢?后来我了解了一下,这条路走的主要是湖北方面的人,河南人不走这条路,河南这边是从信阳去鸡公山,所以,一进河南界,同样属于京深线,路就好了起来。很多武汉的朋友去鸡公山避暑都走这条烂路,据说这条路要五年后才能修好,就这样一条地方道路为什么非要5年才能修好呢?我猜测主要是因为湖北人走这条路是到河南的鸡公山旅游的,对本省的经济发展似乎没有那么重要吧?试想如果这条路连接的是湖北的著名景区,我想可能就会另是一番样子了!有关路的闲话就此打住,还是说饺子。走到鸡公山时,已经快凌晨三点了,小睡了一会,似乎睡意全无,干脆这时开车到鸡公山上去。此时的景点大门已经无人值守,车子一路畅通,山中山路蜿蜒,空气好的不得了,尤其在山里看到了天上十分明亮的星星!透过树丛,看到碧蓝的天空,密密麻麻布满了明亮闪烁的星星!这种景象也是只有小时候看到过,我唤醒女儿,一起看天上的星星,这种星空对她来说更难见到。人有一种福气,就是和天上神秘的星空,大地上美丽的风景相遇!

晨曦初露,车行山间,上午十点左右游览完鸡公山,下山来到山脚下的依云森林温泉酒店,倒头便睡。傍晚醒来,忽觉浑身酸疼,家人劝我吃点东西,无奈毫无食欲,反复被劝,于是说,如有饺子,可胡乱吃些。所住温泉酒店,面积相当大,如一个小村落,住客并不太多。私下想,即或有饺子,也比速冻饺子好不到哪里去,聊且填肚子而已。勉强起来,到餐厅吃饺子,见菜单有一洋葱拌木耳,正是特想吃的爽口菜,点上;饺子一盆28元,点上。尽管来得早,但一会来一家人要酒要菜,饺子便一直不来。一直等那家人的菜上个差不多,有过大约十几分钟,饺子终于端了上来。

饺子带汤满满一白瓷盆,一看饺子形状,刚才等饺子的不快便缓和了好几分,原来饺子是地地道道的老式饺子,半圆如月牙。瓷盆白净,饺子和汤清清爽爽,煞是诱人!这种饺子北方农村又叫“扁食”。包这种“扁食”,需将饺子皮摊在手中,放入馅子后,用另一只手将饺子皮从中间提起,然后一点一点捏上,有心思的女性还往往将饺子捏成花边,饺子的形状就更加好看。这样的饺子形状似月牙,包的也结实,根本不会漏汤。里面的馅均匀地分布在扁圆如月牙的饺子中,由于饺子馅中蔬菜都是在调馅前杀了水的,菜和肉结合的十分紧密,包起来后,饺子皮和馅结合的也十分紧实。

以前小孩子们吃饺子是不用筷子的,有一种“饺子插”,讲究的人家是用竹片做的:一个比筷子短一点,宽约一指的竹片,一端将中间竹片挖去,留下两齿。不讲究的家庭还可以用高粱杆的一截,一端用刀子削出两齿。吃饺子时,将饺子从中间轻轻一插,左边吃一口,右边吃一口,面香和馅香合在一起,吃一口,美死人!

大约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这种饺子在北方就逐渐消失了。大家纷纷仿效大拇指与食指将所包饺子合在一起,猛地一捏的方法。包好的饺子上如两翅,下如圆肚。指法娴熟的可以包的飞快。但殊不知这样的饺子好包却并不好吃,原因是下面饺子皮的面被抽缩到了上面形成疙瘩,下面的皮往往较薄,下到锅里滚水煮时,底部容易煮烂,这是不好吃的原因之一。不好吃原因之二是,盛在碗中如果和汤在一起,筷子并不易夹起,如果用以前的饺子插插来吃,一插容易烂。如果用筷子夹起,一口吃完整个饺子也就罢了,但如果一口吃不完,馅子常会漏出,即或不漏,经过饺子汤浸泡,饺子的香味也大打折扣!北方的老饺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逐渐被改革掉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将这种老式饺子彻底打翻在地,不管是走亲访友,还是过年过节,这种老式饺子基本不被摆在桌面上了,大家都追求的是这种两手一捏、大肚展翅的现代饺子、时尚饺子!我本是个笨人,好不容易学会老式饺子包法,可就是学不会新式饺子的包法,于是往往还是包成这种月牙状的饺子。记得在南方的岳父家,岳母看着我包的月牙状饺子,笑眯眯说我包的饺子像月牙!如今老人家故去,每念及此,心中一痛!

如今在此时此地见到了月牙状的饺子,兴奋之情可以想见。赶紧夹起一只饺子放入口中,更让我喜出望外,这个饺子的味道把我彻底带到了童年时期!馅子肯定是杀过水的,其中的肉和菜十分和谐的混合在一起,菜和肉结合成了一体,饺子尽管比较小,完全可以一口吃下,但我却不忍一口下肚,便左边一口,右边一口,边吃边品边赞不绝口,想不到老式饺子几近绝迹的今天,竟然在河南的鸡公山吃到了,其幸运如此!爱人和孩子听我如此说,尝了尝,也大呼好吃,为饺子之最!于是,前后两天,除早餐外,顿顿饺子!饺子口感好,吃的胃里舒服熨帖,此时在鸡公山,真的是不知魏晋,无论有汉了,自觉羲皇上人不过如此!吃到如此饺子,先前行车遭遇湖北广水道路的种种不快,一夜行车夜宿鸡公山的疲劳也似乎减轻了许多,屡屡向家人说,即使仅仅为了吃这里的饺子,我也要重来鸡公山!

马蜂菜·王哥庄大馒头·郓城壮馍·糊粥

不只是饺子,还有家乡的野菜,想吃扫帚菜,想吃榆钱窝窝,想吃马蜂菜卷子,想吃硬面高馍馍,想吃炸绿豆丸子,炸酥肉,想吃茄夹子,想吃种种家乡凉调菜,小葱拌豆腐也只有家乡的才好!行车到安徽黄山汤口镇时,竟然吃到了又鲜又嫩的蒜蓉炒马蜂菜!到青岛崂山里面时,吃到了刚出锅的王哥庄大馒头,买了几个,带到车上,一天竟然不想吃其他东西,凉水就馒头竟然吃的十分幸福,因为那馒头就是小时候吃的味道!

二十多年没有吃到郓城大壮馍了,几次回家都是下午到郓城,因为壮馍属于早餐食品,最晚卖到下午两点,这次尽管时间特别紧张,甚至来不及会会老友,我便早早驱车来到郓城,专程赶到“何家壮馍店”,一个壮馍5元钱,基本上一个壮馍一碗粥,足够一个壮汉吃饱的,我买了五个,切开一吃,口中顿时感觉妙不可言!

走遍了中国的东西南北,吃遍了种种馅饼诸如陕西肉夹馍、河北河间驴肉火烧等等馅饼类食品,如果放在一起评价一下,我敢打包票,没有任何一种馅饼类食品会比得上这“郓城大壮馍”!“郓城大壮馍”,其貌不扬,百度百科这样描述:“形状椭圆形,长约30公分左右,皮分4层,面皮肉馅、馅以鲜羊肉为主,也有素馅的,如鸡蛋、韭菜等,以葱、姜、菜蔬、香油等多种祖传佐料搅拌而成。皮为小麦精粉,包装成形后,放在特制工具平底煎盘(铁制)中进行煎炸加工,火候和时间要恰到好处,经几次翻动即成。熟后的成品壮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传说为水浒壮士所吃之馍,故名壮馍。色泽金黄,外焦里嫩,油而不腻,香酥可口。如果再配以葱白蒜泥,更觉鲜美异常。”此物最好是出锅趁热吃,炸后外层焦皮十分焦脆,更奇的是里面的竟然有四层之多,吃起来柔嫩滑腻,香留齿夹,如果再配上一碗郓城糊粥或者鸡蛋汤,更是无一毛孔不熨帖!

关于“郓城糊粥”,我都差点忘了!此粥入口似有点“糊”味,但其清香适口是其他粥类无法比拟的,粘稠而不糊嘴,似有糊味而齿夹留香,且回味悠长。百度百科这样介绍:“此粥特点为入口米香,豆香甚浓,略有糊味,故称糊粥。食之,温胃养胃。尤其醉酒之人早晨喝一碗糊粥,胃顿觉舒服。稍加冷却,则起一冷皮,但下面依然烫热,所以有“心急喝不了热‘糊涂’”之说,糊粥凉透后,可用刀切成豆腐块状。相传郑板桥偶然从郓城路过,喝了糊粥之后,挥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人以一代传一代,遂成至理名言。”

(上图为郓城县何家壮馍店的壮馍和糊粥)

有关此粥特色的介绍,其言确实不虚,但说郑板桥与此粥的典故,我有点不信!学生请我宴饮,中途上一碗糊粥,立马唤醒了久远的记忆:当年高考时,因考前拉肚子,吃不下东西,伯父当时在郓城新华书店工作,集体饭堂就有糊粥,吃了两天糊粥,胃口复原,那是我第一次吃糊粥,当时就感觉此物真神品!几十年后在酒席上吃到,终于弥补了遗憾!饮粥之间,思及伯父不久前故去,我却未能抚棺而送,不禁一阵酸楚!

回家最想吃油炸“爬叉”

每次暑期回老家最渴望吃到的,还是油炸“爬叉”。“爬叉”对我而言则是顶级美食,万吃不厌的!在饭店,这道菜被命名为“油炸金蝉”,而我十分固执地在心里叫它“炸爬叉”。在广东,也从网上购买后炸来吃过,也在饭店里吃到过,尽管十分美味,但总不及在老家时老母亲炸的好吃!

(上图是母亲做的炸爬叉)

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爬叉”,是河南、河北中南部以及鲁西南方言叫法。“爬叉”为地方口音误传所致,实为“爬蚱(pazha)”,一般指蚱蝉未脱壳的幼虫。由于蝉面临蜕变的幼虫(又称为若虫)蝉猴善于攀爬,故在鲁西南的泰安东平一带以爬叉称呼之,河南称之为爬叉猴.,豫西巩义嵩县洛阳一带也叫“马知了(马几了)”。据我所知,在鲁西南这个并不太大的地域里,也似乎只有山东东平、梁山、郓城一带称为“爬叉”,而到菏泽牡丹区以及以南的曹县、成武等地则一般称做“知了猴”。这个东西并非人人可吃,有一年,我和一广东朋友到山东,晚间热情请他品尝“油炸金蝉”,开始他不敢吃,尝后觉得好吃,就吃了一些。但到午夜时分,他却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医院打针治疗,此时才深刻体会到,自己觉得好吃的东西别人吃了并不一定好!小时候,每到夏天6、7月份,就是摸爬叉的季节。那时,父母总是忙农活和做饭,他们基本不可能出门去摸的。小孩子们最有兴趣的事情,除了跳到坑塘游泳戏水,就是傍晚到树林里“摸爬叉”了。这个东西总是太阳落山后才开始钻出地面,如遇下雨天,就会出的更多一些。村子的东西南北树林里,到处都有摸爬叉的大小孩子们,家里有钱的,就拿一手电筒照着摸,那样摸到的几率更大些!摸这个东西也是有人水平高,有人水平低,如我一样的笨人就摸的比别人少,但一旦摸到一个,就如学生考试得了第一一样的兴奋!从参加工作离开家已经35年了,随着离家越来越远,在家呆的时间越来越短,和小时候一样到树林里去摸“爬叉”的时机再也没有了。有时在异乡听到热闹的蝉鸣,就想,这里的蝉是从哪里出来的呢?怎么就没有人摸呢?儿时的情景如在另一个世界里出现的一般,一切逝去了就似乎永远逝去了,念及此,不知为什么竟然涌上来一阵一阵的酸心与怅惘!更让我难以释怀的是,每次回老家,不管是我提前告诉母亲还是没有提前告诉母亲,不管是在家住两天还是吃一顿饭就走,母亲总能端出一盘“爬叉”来。这次回到家,母亲在我不注意的时候,自己走到厨房,又炸了一盘爬叉和刚刚蜕皮的蝉。这里要说的是,这种刚蜕皮的蝉油炸后,口感更佳。母亲端来让我们一家人吃,我先吃了一个,口感酥中带软,油香和蝉的香味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饭店里的厨师和我自己怎么也做不出来的!有人说,你这是典型的妈妈的味道,我说不是,而是母亲的烹炸技术绝对高出一般厨师,因为爱人是南方人,以前不吃的,现在却吃的津津有味。家里炸过,饭店里也吃过,确实口感差的远!

母亲已经八十岁了,身体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兄弟们也都越走越远,小妹妹尽管离的近,自己也一大家人家,回家看看也是有时候的。我不知道母亲和父亲是怎样走到村边去摸“爬叉”的,而且,不管是我回家,还是弟弟们回到家,母亲总能有“油炸金蝉”给我们吃!

人有母亲,自己就可以永远做孩子。母亲心态好,身体还算好,让我免去了很多牵挂!开车离开时,心里难受的很,眼见我也五十好几了,总想什么也不做,就和母亲相守几天,可是,这种时间却很难找到!

返程,挺进大别山·陈留蔡邕与上蔡李斯

家乡总是给我充分的馈赠,甜脆的桃子想象不到的便宜,10元可买8斤,大大的西瓜想象不到的便宜,一斤只有5毛。路边卖瓜果的摊子随处可见,停车即买,好在是开车回家的,甜瓜、西瓜,桃子,放进后备箱,一路可以边走边吃!自驾之乐,还在没有手提肩抗行李之苦,没有赶车检票促急等待的焦虑,更没有拥挤推搡的趔趄与尴尬。风不怕,雨不怕,沉沉暗夜里你似乎独孤地行车在天地间,却再也不会产生“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惆怅与失落!不期而遇的地方美食给人别样惊喜,一个一个连接着历史的地名如他乡遇故知。返程时选择走日兰高速转大广高速,入河南境后,杞县、尉迟、通许、鹿邑、周口、项城、汝南、上蔡、新蔡、息县,进入大别山区,接着至固始、潢川、光山、新县。

想当年刘邓大军年6月11日至6月27日间,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菏泽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刘、邓率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间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然后挺进大别山,正是走的这条线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然后直插国民党军队腹地,刘邓所率部队伤亡过半,并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七十一年又一个月后,即年7月23日的下午,我驱车走在这条线路上,看到一个个历史上熟悉的地名,想到当年战争的残酷,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历史也仅仅前进了71个年头,人间却是翻天覆地!我一平民百姓,今天行进在这条道路上,走乡过县,越河上桥,轻松驱使着车辆,仅仅四五个小时就越过了大别山。如果再回顾更早的历史,河南南部这一带的地名早就出现在《诗经》、《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些古代典籍中,典籍中的历史人物一个个向我迎面走来,眼前的风物和历史上的人物自然的融在了一起,由我浮想联翩……这条路上有两个古代历史人物的死亡让我产生深深的感叹:一个是东汉时期的陈留人蔡邕,一个是秦朝上蔡人李斯。关于蔡邕,流传最广的一件事是逆贼董卓被吕布刺死后蔡邕伏尸痛哭,鲁迅先生曾赞扬“敢抚哭叛徒的吊客”,《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也许特别想弘扬一种特立独行的士人精神,于是在虚构的小说中让其于大庭广众之下“伏其尸而大哭”。其实只要仔细一推敲,这种细节应该有点不靠谱。那么蔡邕和董卓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蔡邕才高,文名著于朝野。东汉董卓是害民的元凶大恶,在其权倾朝野之时,特别看重蔡邕,想让蔡邕入朝做事,蔡邕自然知道董卓的为人,一开始并不愿意答应董卓,董卓便威胁要杀他,《后汉书·蔡邕传》这样写道:“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史家在短短的21个字中,一再点明董卓对蔡邕“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可见董卓对蔡邕的的确不是一般的敬重!“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从这里我们知道,蔡邕并没有如《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在“董卓暴尸于市”时,“伏其尸而大哭”,也就是仅仅“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意思是蔡邕在王允面前随口说了有点叹息董卓之死的话而已,王允便不顾朝中大臣的纷纷反对,务必要将蔡邕置于死地!

从后汉书的记载中,我认为蔡邕对董卓之死有所叹息,也并没有反对诛杀董卓,完全是情理中的事情,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而《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则有点不合情理,在举国上下共同声讨的时刻,蔡邕绝不会如此作态,大庭广众之下,“伏其尸而大哭”的。而我要说的是,人厚待我,其暴死后我叹息之,是人情之常,但这种人情之常,在权重位高的人面前是不能袒露的,因为权力有其狂暴的一面,也许很多人追逐权力,就是为了任意狂暴,如果你在权力面前“敢抚哭叛徒”那就更不可赦!权力的傲慢和无理性应该是有权力的人和无权力的人都要警惕的!鲁迅先生在《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这样的现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多大改观,至于像先秦孟子倡导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卓然独立之英风傲骨,出现的可能性就更小。我以为原因是,中国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密集的地方,权力的优越性更大,要把权力争到手,付出的心力和精力也大,成本和风险自然也高,一旦得到,必然变本加厉,充分享受运用权力的快感。有一分权力就想得到两分的好处,有两分权力力争得到四分的好处,普通人的自由就被蛮横的权力蚕食鲸吞了。结果就是你的任何异于权力的做法都会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再说秦朝上蔡人李斯之死。李斯临死之时,司马迁是这样写的:“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每读到这里,我都会久久停留在这段文字上,尤其反复琢磨他临行前回头对二儿子说的这句话:“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这位在大秦王朝的丞相大位上权倾朝野的人物,临死前想的不是荣华富贵和权力的丧失,而是不能再和儿子“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我认为他在这个时候似乎悟出了点什么,至少人生最珍贵的并非他一辈子孜孜追求的权力和地位,而是自由地在大地之上与自然万物交融在一起!而事实上李斯的一生也正是为权力而生,又因权力而死!李斯是秦朝大才,历史贡献也大,比如“废分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驰道车同轨”等,都是李斯建议并谋划的。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则有殊勋。”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称为书法鼻祖。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怎么会死在权力上呢?我们先看司马迁《李斯列传》开头的一段,司马迁很有意思,他在《李斯列传》的开头就特意写了这样一件小事,作为笼罩全篇的文字:“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李斯著名的“厕鼠仓鼠”论。大意是,李斯年少时在郡中做小吏,看到厕所中的老鼠,吃的不干净的食物,而人和狗又时常来骚扰,这些“厕鼠”常常处在惊恐中。李斯又来到粮仓中,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在堆积如山的粮食中任意食用,居住在高大的房屋中,还没有人和狗来骚扰。于是李斯的人生观就诞生了:我要努力奋斗,做一个类似仓中老鼠的人!很明显,就是我一定要胜过别人,占到最好的位置上。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一生都在谋求占领仓鼠之位,捍卫自己的仓鼠之位,忧虑自己失去仓鼠之位。我这样说李斯,有两件事为证,一是陷害自己的十分欣赏的老同学韩非,一是在小人赵高的威逼利诱下合谋陷害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尤其在陷害扶苏和蒙恬的事情上,起初李斯是坚决不同意的,他和赵高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但赵高毕竟不是一般的小人,一句话打中了他的要害,也就是击中了李斯一生奉行的价值观,赵高这句话是这样说的:“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尤其赵高又进一步说:“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李斯听此,“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听高。”就是说:我生在乱世,既然不能死,那么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还是听赵高的吧!曾国藩谈李斯真是谈言微中,笔者为之叹服!曾国藩有这样一段话:“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好一个“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这李斯杀韩非,与赵高同流合污陷害扶苏、蒙恬,不就是是想把人置于死地后保住自己的位置,“在胜人处求强”吗,看来曾氏有穿透历史迷雾的巨眼,古今多少奸雄政客就败在“胜人处求强”上!李斯临死前,似乎彻悟了,人生真正的快乐,生命的自由欢畅的状态,应该并不来源于“胜人处求强”,并不来源于对权力的占有!如今于这宽广的高速公路上,逐风光景物与历史烟云而飞驰,不正如李斯渴望的“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一样驰骋在原野上吗?大广高速,正要经过上蔡东部,也正在其东门之外,遥想李斯当年,感慨系之!之所以特别想到了这两个人物,是因为这两个人物的命运都与权力有关:蔡邕先因恐惧权力之威而享受荣宠,后因不提防不知畏惧权力丧命牢狱;李斯因悟仓鼠厕鼠之悬殊而孜孜追逐权力,务求胜人保高位而以权害人,后则在权力斗争中死于非命。权力逞私欲无理性之时的暴虐岂可不惧,我等斗升小民,岂可见权力而不敬而远之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是我们最实在的中国梦,如果真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大家健康和谐自由地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就可能靠点谱了!

进湖北境,过麻城后,再次进入京港澳高速,一到红安境,“中国第一将军县”的大牌子就醒目地立在正前方,董必武、李先念的名字如雷贯耳,陈锡联、秦基伟、韩先楚、刘华清等人同样赫赫有名!一个并不太大(目前该县也就70万人)的县竟在一个历史时期产生了二百多位将军,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其姓名高挂于大道通衢,乡人提起,骄傲自得之状溢于言表;游客遇见,羡慕颂扬之语啧啧有声。还有一个数字,必须提及,据《红安县志》载:“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红安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革命烈士就有人,牺牲之重、贡献之大,全国罕见。”大将功成,血染乡土!不管是刘邓从鲁西南挺进大别山,还是历史上的红安的光辉历史,更别说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上上演过的种种刀枪、硝烟的战争和勾心斗角的倾轧,我自驾的车轮下,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尸骨就铺在了这样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上!于是,方向盘前的每一寸道路都直挺挺地告诉我:生命无限美好,自由极其可贵,珍惜生命,永续和平,能多一次“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活动就尽量多一次,至于自然的生老病死,那是与天地自然同在的自然规律,含笑接受就是了!

又一次回来了

人在30岁前大约总是在盼望,盼望时间过的快点,30岁以后越是年龄增长,越想让时间走的慢点:哦,我要奔40了啊!呀,我正迈向50了!啊,55、60已经向我招手了!时间总是越过越快。头发又掉了一些,又白了一些,这种生命逝去的感觉,直让人感觉触目惊心:我怎么这样就进入中年,很快就进入老年了呢?但当我驾车走在高速上时,却总想快了再快,只要有可能,还要和别人比着看谁开的快!有时,感觉到有点疲劳了,想快点到某个服务区休息一下,几十公里的路,也就是十几二十几分钟就到,但却觉得无限漫长。车上的里程表也似乎觉得走的很慢,甚至仅仅百米,也似乎有好一会才走完,其实百米也就以秒计!一旦开车行长途,总觉得这长途怎么那么漫长,要何时才能走到呢?似乎整整一生都是在开车行路一样。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人一旦上路,就把生命拉长了呢,这种生命拉长的感受,是不是和青春飞逝的感觉可以相互抵消呢?但自驾行路让人忘却时间,或者说时间变慢,让生命更加充实丰满了,我觉得应该有的!

又行驶在武汉的一座座高架桥上看大武汉的城市夜景了,今天一定越过武汉到达咸宁,还记得上一次湖北咸宁服务区看天边高挂的彩虹,还记得进入湖南后服务质量最好、最干净的服务区是京港澳临湘服务区,京港澳高速的服务区,比其他高速的服务区好,北方的服务区比南方的好,最要面子最繁华吃的喝的玩的最齐全的服务区应该是山东境内的,你到梁山服务区去看看,你到曹州服务区去看看,就知道了!江西、湖北境内的服务区大多档次不高。长沙到了、湘潭到了、株洲到了、衡山到了、郴州小城各项服务还真不错,韶关到了,英德到了,机场高速、广州绕城高速,到广珠西线南丫站收费站了,陈村、碧江收费站终于到了,我安全到家了!我期待还有下一次自驾回山东,更期待将来自驾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驾回山东漫记方向盘前方,美景与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