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桉树,社会各界的评价褒贬不一,两极分化严重。有人认为,桉树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应该继续推广;但也有人认为,桉树林是不折不扣的“绿色荒漠”,耗水量大,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土壤缺水缺肥,应该严格制止。
不可否认,桉树的种植确实利弊共存。一个现实问题是,即便桉树的种植具有很大争议,但全球的桉树栽培面积依然在不断增加。时至今日,全球至少已有95个国家在大面积种植桉树,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巴西、中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
桉树林在中国不断扩张
澳洲大陆是桉树的“老家”。自从18世纪末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命名了桉树后,这一物种就被迅速传到了世界各地。从~年,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增加了万公顷,平均每年增加66万公顷,这使得桉树在全球人工林中的占比由3.4%提高到了7.8%(见下表)。
桉树在人工林中的比例不断扩大中国于年引入桉树,至今已有年的历史。在引种初期,人们仅在广州、福州、香港等地小范围栽培,所栽树种主要包括大叶桉、兰桉、赤桉、细叶桉、柠檬桉。之后桉树作为速生树种又进一步传到了广西、海南,种植规模逐年增加。
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上世纪60年代国内开始大面积种植桉树,在80年代又取得了桉树良种选育和无性繁殖技术的重大突破,人工林面积进一步迅速扩张。截止到年,中国引入桉树整整年,此时的桉树人工林面积已经发展到了67万公顷。
年,中国植桉面积达到万公顷,年为万公顷,年为万公顷,年进一步扩增到万公顷。如今,国内的桉树面积约在万公顷左右,但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近几年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开始呈现出放缓的态势。
种植桉树有哪些好处?
种植桉树最大的好处,就是经济效益显著。
桉树是世界著名的硬木树种,最大能长到50多米(广西省最大的赤桉,胸径公分,树高51米,材积17立方米)。桉树不仅可以用来制浆造纸,还能制成各种家具、纤维板、胶合板等材料。此外,桉树油还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学品、食品以及医药领域。
桉树产业链桉树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树苗、肥料、林下经济以及中游的采伐、运输以及加工,还包括下游的木材、木浆、桉叶油、桉叶碳等相关产业。据统计,桉树每年为中国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0多万个,总产值高达5亿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颇为显著。
和其他常规树种相比,桉树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成材速度快。自从无性繁殖技术被攻克后,“十年树木”的育林理念被打破。国内的植桉方式80%以上都是短周期的连栽,平均5~7年就能成材,有些地区甚至只需要3~5年。
虽然育林时间被大大缩短,但是桉树人工林的产量却不低。在广西,桉树林的平均立木蓄积量能达到5~6个立方,高产的桉树林能达到7~8个立方,堪称中国林业发展史上的“高产奇迹”。
桉树株型高大,一般能长到20多米除了显著的效益,桉树的种植还使得南方木材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木材的主产地,这种格局持续了五十多年。在~年间,中国的木材主产地悄然向南方转移,广西省“后来居上”,取代东北成为了中国木材的“一把手”,商品材产量居全国第一。
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和平均产量变化这一格局的转变,正是因为广西省大面积种植了速生桉。资料显示,年时广西的木材产量只有87万方,到了年就增加到了多万方,在这背后,速生桉树功不可没。
桉树的危害
年,广西省的桉树种植面积多达万亩,合计为多万公顷,在全国首屈一指。由此,国内还产生了“世界桉树看中国,中国桉树看广西”的说法。然而,专家通过调查发现,桉树的种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广西省表现得尤为突出。
事实上,桉树的争议由来已久,最早出现于印度的学术界。早在年,印度学者就指出:“桉树林会大量抽取地下水分,可能导致水资源枯竭”。受相关言论影响,印度、巴西等国的桉树种植业一度停滞不前,面积持续减少。
这种争论在中国也掀起了阵阵热潮。
在年,印尼的金光集团有意在中国云南投入数10亿美元,用于建设万公顷的桉树速生林。该事件被《中国青年报》披露后,受到了国内众多媒体的严厉抨击。《中国绿色时报》甚至发文指出:在中国大规模种植桉树,其生态危害不亚于在怒江建立梯级水电站,甚至有可能导致局部“沙漠化”,桉树也因此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研究调查显示,对于不同的树种,每1公斤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有所不同。每公斤桉树干物质的耗水量在~升左右,推广种植桉树确实是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水土流失。
在国内,大面积植桉还是导致丘陵、山地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很多桉树林都采用全垦的方式整地(即“炼山”),进而形成大片的“桉树海”。由于多地均采用短期连栽的方式,像割韭菜一样获取桉树木材,往往导致土壤养分库亏损,桉树也因此有了“抽肥机”的称号。
更要命的是,桉树还会产生“毒素”,释放出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但凡是桉树密集生长的地方,地面几乎都是光秃秃一片,其他植物无法在此立足。在广西,当地人都知道桉树林“上不飞鸟,下不长草”,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物种多样性降低,病虫害也非常猖獗。
桉树林下几乎寸草不生在过去,桉树曾是广西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近20年来却成了众矢之的,变成了“抽水机”、“抽肥机”、“产毒机”,甚至还被称为“断子绝孙树”,着实令人唏嘘。
总结
桉树是国内最具争议性的树种之一。
在我国广西、海南、广东、福建等地,桉树种植由来已久,规模大、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被很多人誉为“黄金树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反对桉树的种植,称其对水源涵养、肥力保持以及生物多样性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问题的出路或许在于,保持现有的桉树面积不再扩张,由产量向质量转变。为此,有必要探索出一套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改善桉树林的区域生态——这离不开专家学者和林业部门的积极探索与不断求证。
对于桉树的扩张与种植,您持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