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保家卫国到植绿护绿的使命担当记西邑
TUhjnbcbe - 2025/5/22 10:21:00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赵连建,一个有着36年党龄的林业站老站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来了一方“绿荫”。默默耕耘三十载,他用脚步走遍西邑的山山水水,把一个曾被群众称作‘四山红’的西邑乡变成了郁郁葱葱、花果飘香的生态文明乡,大家都说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情怀质朴,对党忠诚,是人民的“绿衣”战士。

十八岁走进绿色军营

57岁的赵连建是西邑乡西邑社区张家寨人,他的父亲是一位退伍革命老兵,曾任西邑乡西邑大队大队长,待人宽厚,受人敬仰,优良的传统家风造就了赵连建“参军入伍、报效祖国”青春理想。小时候,家境贫寒,他只读完小学就再没有上过学,为了改善生活条件,13岁时的他就能独自背芭蕉、松毛、柴火到柯街、丙麻卖,以此换取洋芋与家人饱肚滋味。“男儿自当投部队,炼就本领报祖国。”年,征兵的号角传到了西邑乡,对于参军报国无比渴望的他积极参加了验兵体检,因为年龄限制,次年他才得以成功应征入伍,他说当时他与父亲一起在农田里干活,村里的喇叭播放着入伍人员的名单,当念到他的名字时,全家人顿时欢呼雀跃......从此,他与“绿色”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14军42师团部队,赵连建铭记父亲的教诲,做到“服从上级命令,严守部队纪律”,积极参加体能训练、学习文化知识。在炊事班里,他更是种菜、养猪的一把好手,多年的学习锻炼,练就了他“拿起大勺能做饭,举起菜刀能歼敌”的过硬本领。年4月,老山、者阴山战役打响,他所在部队参与了对越自卫反击,对盘踞在云南边境地区的越军发起围歼,史称两山作战。不能直接参与作战,可把这个热血男儿急坏了,他屡屡主动请缨上阵杀敌,但基于后方任务艰巨,上级拒绝批准,要求他留守保障后勤。虽心有不甘,但他服从命令,带领着炊事班的弟兄们坚守阵地,为战场上的战士们供给物资......战争胜利,赵连建因表现突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记三等功。

入伍以来,他吃苦耐劳,团结战友,9年间他没有照顾过家庭,探亲假期也只是匆匆来匆匆去,在部队三次“进退走留”中,赵连建都被部队留了下来。26岁,大好年华,在一次转业机会面前,部队劝说他把部队里学到的文化知识、技能、优良作风带回家乡,至此,他来到了西邑乡林业站,继续他的“绿色”梦想。

用青春播洒绿色

初心不改,使命不淡,情怀依旧。年退伍后,他到西邑乡林业站担任会计。大家都知道会计数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分一毫都差不得,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为确保会计账目清楚、准确无误,他不怕麻烦,校对数据总是一遍又一遍,他做的账目毫无挑剔,件件做得令人放心满意。年,由于他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乡党委政府任命他为林业站站长。自担任站长开始,他就知道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退耕还林、林改确权、陡坡地治理、产业发展......,每一项工作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以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抓实抓好。当时乡里条件艰苦,没有交通工具,他依靠两条腿走遍西邑的沟沟壑壑、村村寨寨。西邑作为林业大乡,林业的各种项目都涉及,而林业站在职人员少,形成任务重、人员少、压力大的局面。面对困难,他并没退缩,而是以身作则,“白加黑”“5+2”的坚持着,一年天时间,没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就连每年的春节,都是带着家人在站里值班,做到以站为家。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如林权制度改革、石漠化治理、公益林建设、森林防火、森林保护、林政案件查处等,他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西邑是一个山区大乡,有史以来就存有开荒种地的陋习,形成大量的坡耕地。作为林业站负责人,面对这一现状,他大胆探索发展核桃产业。年一年就完成核桃种植2.5万亩,年完成核桃种植2万亩,年完成核桃种植3.5万亩,年完成核桃种植2.7万亩,使西邑乡这个核桃种植面积不足1万亩的核桃小乡在短短4年间,一下跃居成为全区核桃种植第一大乡,截至目前,全乡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在核桃产业建设中,他从地块规划到发动群众,都能做到以身作则。亲自带领林业站干部走遍全乡22个村村寨寨,把政策、技术、核桃效益宣传到家家户户,由于宣传到位、服务到位,核桃种植在群众中得到积极响应,全乡形成了从“要我种”变为“我要种”的良好发展氛围。每年核桃种植苗木调运期间,他每天5点多钟就起床,带领涉及核桃种植的村干部,早早地到达区苗圃验苗、点苗,确保当天就把调运的苗木发放到农户手中,每天工作结束时已是深夜1、2点了,就这样一天一天重复着,无怨无悔,全心全意为林农服务、奉献。

在护林防火方面,即便是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名护林员身上,即便是与各村(社区)签订了《护林责任状》,他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工作30年来,他能准确定位林地所在位置,准确判断起火原因,一旦出现火情,他便不会去思考种种凶险,更不会去考虑家人的牵挂,而是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不假思索地迅速投入战斗,第一时间达到现场扑火灭火,用他的话来说,这就像是一种本能反应一样。我想,这一定是他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情怀使然。工作以来,他不记得扑过多少次山火,但他知道他与群众的心却因为工作靠得越来越近。提起这些年的林地变化,他如数家珍般的娓娓道来,年—年林改确权15万亩,确权小斑14万个,年至今发展核桃产业18万亩,年新老林地退耕还林1.5万亩,年至今陡坡地治理亩,实施公益林项目亩......

一晃眼30年过去了,昔日的荒山红坡披上了“绿衣”,年,西邑乡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第十批“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目前,全乡共有活立木蓄积达多万立方米,林地13万亩,其中公益林亩,天然林亩,商品林.6亩,森林覆盖率由年之前的38%提升至50%。林业工作先后获得市、区、乡奖励荣誉23项,其中,年,市林业局授予赵连建林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年,市委市政府授予赵连建“十一五”森林保山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年至今,区政府、区林业区、区森林公安多次授予赵连建林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绝不要特殊照顾

在工作上,赵连建对自己对家人要求特别严格,从不接受吃请,从不收受好处,在林木砍伐、退耕还林等重大问题上坚守原则,更不会为家人、朋友开绿灯,行方便。在家里,赵连建“不合格”,参军期间无法陪伴老人左右,爷爷病逝也未能送终;工作后,家与单位仅有1小时路程(摩托),但好似无比遥远,大小节日林业站总有他的身影;女儿从初中以后就寄宿学校,独立学习、成长,料理生活起居;妻子爱家顾家,与他一起在林业站工作了一辈子。有人看重他的工作能力,说要帮他调整工作岗位,将他调离到环境更加舒适、待遇加更优越的单位上班,但是被他拒绝了,他说没有“特殊党员”,自然就更没有“特殊干部”。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从不请假、从不抱怨、从不讲条件的“绿衣”战士也会生病,也会疼痛。

年,赵连建被检查出右侧眼眶内肌锥外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良性肿瘤性病变,需要进行颅内手术治疗,但是成功率很低。想想在岗位上奋战的时光只剩3年,那还有时间接受手术,再说,如果手术不成功,见不到亲人不说,就连自己热爱的林业工作也要......说到这里,赵连建似乎有些哽咽。家人曾多次劝说他请假休息,他总说再等等,等脱贫攻坚结束,等再种一棵树苗;医院复查复检,他总说再等等,年轻人不容易,家里妻儿老小,房子、孩子全是压力,先让他们回去处理;领导劝他劳逸结合,工作上给年轻人施展才华,他总说那是当然,但是他怎么可能完全放手,不是不放心,只是他早已把一草一木当做家人,只想为“绿色”事业再多做一点,做多一点。有人说他傻,一年天,一天24小时,天天在岗,天天想着干些什么,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讲任何条件。我说这叫痴,正因为对“绿色”事业的痴心绝对,才使得他从始至终从不改变为林为民的奉献之心。

他是最美劳动者,将青春和汗水浇灌这里,用坚守和担当守护这里,用双手和责任播洒这里。今春种下一棵苗,来年垂下万千绿。如今,西邑乡生机盎然的绿色产业正逐步展现在人们眼前。回首风雨历程,作为林业人,赵连建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为这片热土辛勤耕耘,播撒绿色的种子,让青山更绿,让群众更富。

(刘晓静)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保家卫国到植绿护绿的使命担当记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