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讲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火。地球上能够驾驭火的只有人,使用火是人类发展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常言道,“水火无情”,远古时,自然界的大火,常会吞噬无数生命,但幸存下来的人类,从灰烬中寻找到了可以充饥的食物,同时也感觉到火可以取暖,从而产生了保存火种的意识。
有了火,有了熟食,不但便于营养的吸收,也更美味,可以防治疾病,又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育。火,带来了后来的冶炼技术,有了青铜器、铁器,以及代表中国文明的瓷器。火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1
《本草纲目》在火的记录方面,是首开先河之作。《本草纲目》里的火部将火分为十一种,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治病用的;
第二类:煎药用的;
第三类:日常民生用的。
首先是治病用的灸火,也就是针灸用火。这里通常包含了艾火、神针火和火针。
艾灸火,即燃烧艾绒所生之火。李时珍说:“艾火可灸百病”。
神针火,是指用桃枝或熟艾制成的针具,燃烧所产生的火。神针与雷火神针是灸法的一种,雷火神针比较粗大,比拇指还粗,由多种药物组成。用它熏烤,火力也是比较猛的。
火针,就是将针高温烧到炙热状态,迅速插入相关穴位。
一次我到马来西亚新山中医学院交流访问时,碰到了一位北京老中医贺普仁老师的大弟子。贺老的这个陈氏弟子采用火针二十年,把火针这一传统技艺在马来西亚发扬光大。
2
第二大类的火,是煎药的火:如桑柴火(桑木能利关节,借助药力)、炭火、芦火、竹火四种。治病其实用的是炭或炭灰,并不是直接用炭火。《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木炭治疗肠风下血的方法:用炭研为末,每天五更时服,用米汤送下,等到天明再服一次,当天就可见效。
再说说煎药吧。药煎好了,药效倍增,煎不好,就如同做了夹生饭。煎药有文火与武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特别提到了芦(芦苇的芦)火、竹火用于煎煮滋补药。为什么要用芦火和竹火呢?因为它们的火力不强,是文火,小火慢熬,不会有损药物的疗效。李时珍特别强调:“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也就是说,前面选药材炮制得再精细,药煎不好,最后会功亏一篑的。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卷首炮制图
3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本草纲目》中收录的日常用火,也就是做饭用的炊火。燧火:李时珍说,“四时钻燧,取新火为饮食之用。”我们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燧人氏,为三皇之一,相传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观天察地,钻燧取火,是华夏文明中最早取火之人。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柴列在了首位。
北方人管发工资叫什么呢?发薪水,薪是什么呢?就是柴火啊。北方天冷缺柴火,烧火可以取暖,还可以煮饭做熟食,所以柴火和食物相关,和生存相关。早前的医生还用火进行针具的消*,避免微生物的感染。火之后,人类又发明了和火相关的灯,灯火也有妙用。我们首先看看灯火:李时珍记录了小儿惊风可用灯火,去熏小孩儿的手心和脚心。李时珍还提到胡麻油、苏子油,所产生的油烟,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可以治疗一些眼疾。我们现在不用油灯了,古时候的做法也不都提倡。
小结
今天我们聊了不少种火,在人类发展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项发明,能像火的影响力这么大,是火将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火预示着事业的兴旺,愿我们的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红红火火。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END
本文来源:赵中振《本草纲目》健康智慧讲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