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
博物·生活·乡土
山中待了三日之后重回城市,入眼是人群熙攘,入耳是车马喧嚣,恍惚觉得在山中的日子好像那武陵渔人误入了桃花源,梦幻美好却不复得路。不同的是这三日我们是真真切切地度过,有回忆熨帖人心,也有再见的约定,便是有来路也有归途。
这趟山中行是举办小童冬令营去的,营期主题是寻找温暖过冬的种方式。还别说,这个主题怕只有在这江南才适用。若是在北方,温暖大概就是“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躲在屋里过两三个月蛰居生活,也暖却显单调。若是更南方的闽粤呢,四季并不分明,如郁达夫所写,是“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只有江南的冬天,明明是冷的,但是又藏着含蓄的生气,你去认真寻找,便能寻出许多温暖过冬的方式来。于我而言,这个冬天的温暖就是和小朋友们的这场冬林之约。
从相见开始,一双双澄澈又带着好奇的眼睛,一张张比阳光还和煦的笑脸,温暖就已经开始流淌。
我们是团结的山野小队,一同在村寨寻宝,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思考让我们好生赞叹。
我们回望过去,遥想古人在寒冬数九盼春的巧思与情致,画出当今有自己特色的九九消寒图。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