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苏州
范小青说
她脑海里浮现的是姑苏繁华图
“一图在目,苏州湖光山色,
山水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一应俱全
可谓苏州的点点滴滴,尽在心中。”
D.D.B.摄
雪小禅说
“只要自己还有力气,
就一直会这样写下去,
因为文字之于她恰如苏州之于她,
是怎么也离不开的情人。”
近日,苏州市姑苏区作家协会在文汇出版社长三角机构召开《春风倚棹》丛书(燕华君主编)与小说《此岸,彼岸》(小樊堡著)的新书发布会。
当天天气闷热得让人受不了,但当眷尔踏入现场的时候,已经看见这群等待已久的苏州作家,他们面露慈爱,眼神坚毅,他们用心撰写,把对苏州的无限热爱融入书中。
《春风倚棹》丛书的五位作家,从左到右依次是:路灯*、思不群、小樊堡、邱易、张万富
《春风倚棹》丛书
●《小樊堡往事》
●作者:小樊堡
●出版日:年5月
●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站在苏州城头对童年和往事的遥想
作品简介:《小樊堡往事》是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站在苏州城头对童年和往事的遥想,这故土是家乡,也是逝去的时光。小樊堡站在苏州城头,回忆、省思,往事历历,天空悠远,它已与小樊堡合而为一。所谓家乡,就是一个人的老家,也是这个人家族生息繁衍的地方。由家向外划圈,便是家族,那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群体,全由血缘维系着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里便是演绎了这样一个情景剧。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同样受到家族的影响,将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的一生。
作者简介:小樊堡,原名杨宏明,曾用笔名绿杨,江苏泰州人,上世纪90年代来苏工作,现在某区机关任职,多篇散文刊发《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
●《蕉下客》
●作者:邱易
●出版日:年5月
●写尽苏州地方市井里的男欢女爱
作品简介:《蕉下客》写尽苏州地方市井里的男欢女爱,他们欲爱而不能,欲罢亦不能,邱易让他们在爱情中陷入又哭又笑的徘徊、挣扎与叹息。这本小说集,一读就知道是苏州人写的苏州,这种感觉又可能只有苏州人才读得真切,否则读者就得是一个长期生活在苏州,对苏州的“地方个性”深有体验的人,不仅是小说人物的语言,即使是叙述语言的那一个个的汉字,都能在纸上响出“的的笃笃”的苏州声音……
作者简介:邱易,原名张超凤,60后,生长于苏州,八十年代涉猎文学创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间或写一些散文和随笔。期间中断二十余年,发表作品若干。其中短篇小说《城市的一角》发表于《雨花》年第8期;短篇小说《无处躲藏》发表于《苏州杂志》年第5期,并被《小说选刊》年第8期佳作搜索栏目选中;微型小说《听来的故事》系列陆续发表在报刊杂志。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唤醒》
●作者:张万富
●出版日:年5月
●拼尽大半生做一个五彩的苏州戏曲梦
作品简介:《唤醒》是张万富顶着一脑袋智慧,拼尽大半生做一个五彩的苏州戏曲梦……每个作品都不靠奇思妙想或极端的情绪来结构情节,而是在生活的基本逻辑上讲故事,用他朴素的语调和富有个性的语言风格做成一碗苏州味道的葱油拌面。创作了涉及廉*、司法、卫生、社区、家庭等内容的曲艺小品节目,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喜爱和领导的认可。
作者简介:张万富,男,年12月生于苏州。长期担任基层文化站站长,从事群文工作30余年,参与多项大型活动策划,如苏州市国际旅游节第八届、十届、十二届的策划工作。策划苏州市古胥门元宵灯会(第一届到十三届)。创建文艺团队如胥江曲艺团、水韵胥江艺术团等,扶持和指导百花洲龙灯队。撰写《社区文化的思考》论文,为社工培训授课。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并演出多场曲艺、小品、说唱等,作品及演出多次在省、市区获奖。姑苏区戏曲家协会副秘书长、姑苏区作家协会会员。
●《对称与回声》
●作者:思不群
●出版日:年5月
●一个新苏州人写下的回忆、梦境和呓语,是从过去和未来的回声
作品简介:在《对称与回声》中,思不群写下的是回忆、梦境和呓语,是从过去和未来传来的回声,是为亲人和他者写下的歌谣与独白、颂歌和墓志铭,它们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与前人对称、与现实对称。灵*的风景,美丽而残酷,黑暗而丰饶,吸引着我们孤注一掷,一次又一次投入其中,不能自拔。而唯一的方向,就是呼应着那些美丽枝叶和露水的呼吸,用尚未苏醒的文字,与前人对称,与现实对称,让诗歌配得上这个时代和那些痛苦的灵*。然而,迄今为止,我们所能拥有的仍然只是回声,影子的影子,只是第一次大爆炸后从遥远的宇宙深处悠悠传来的呼喊。
作者简介:思不群,原名周国红,年生,安徽望江人,现居苏州。主要从事诗歌和评论写作,作品散见《文学报》《星星》《绿风》《扬子江》《敦煌》《天津诗人》《浙江作家》《中国书画报》《苏州文艺评论》等,编著有《苏州作家研究·车前子卷》(合作)。
●《不如青园种字》
●作者:路灯*
●出版日:年5月
●从苏州农村成长出来的人有满腹的惊心与惆怅,念念不忘的是从泥土上生长出的情味悠长
作品简介:《不如青园种字》是路灯*对乡村的深情回望,这个从苏州农村成长出来的人有满腹的惊心与惆怅,念念不忘的是生活从泥土上生长出来的情味悠长。在这个有点疯狂的物质化时代里,角落里的花花草草、小猫小狗,还有生活里各种各样的小人物总体上命运不佳,这难免会让路灯*这样的人感到难过。所以,在明亮轻快的叙述、回忆中,路灯*的文字常常带着难以名状的酸楚伤痛。特别是当她的笔端触及到那曾经赖以生活的土地和家园时,我们真切地听到了她的哀叹。
作者简介:路灯*,原名*琴,另用笔名良朱、青葙等,女,年生,江苏常熟人,定居苏州。高职院教师,业余在报刊上发表散文作品若干,温慢、单纯、朴素,喜倾心读文字,喜静心写文字。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作者:小樊堡
●出版日:年6月
●从农村来到古城苏州的十八岁女孩张慧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破茧成蝶的故事
除此之外,作家小樊堡还发布了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此岸,彼岸》。
六年前,十八岁女孩张慧妹从农村来到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苏州,从服务行业做起,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好学,以及不计较的吃苦和付出,不仅为农村的弟妹提供了学费,还提升了自己的人生高度,在恬姐的帮助和支持下,有了自己小小的事业,实现了华丽转身。功成名就后的张慧妹站在此岸却眺望着彼岸,禀变的桨、醒悟的渡以及一系列活色生香、浩浩荡荡的生活,又将把她载向何方?
谈及这本书的创作时,作家小樊堡无限感慨:“写一本小说是一场修行,我在其中体会到了写字的辛苦,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的乐趣。这本书的出版,更促使我加强阅读,去收集生活中的奇闻异事,感受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因为经历也是一种财富,痛苦也不例外。”
图
李希文摄,情调苏州授权发布眷尔认真对待写下的每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