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挂号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05703.html年还剩不到两个月,年日历书产品早已纷纷上市。抖音、小红书上各类开箱、推荐视频“霸屏”,彰显这一细分市场热度依然。10多年前,以《故宫日历》为代表的创意日历产品“横空出世”,嗅觉灵敏的出版机构紧跟大潮,投身到这片蓝海当中。然而,随着入局者激增,市场由“蓝”转“红”,优势品种、品牌建立,读者消费趋于理性,出版机构捕捉大众热点、拓新营销渠道的能力备受考验。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历书产品如何兼顾多种属性,在内容和形式上同时出新?最佳宣发周期转瞬即逝,营销编辑如何玩转新渠道?本文对目前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数十种日历书进行盘点,探寻新赛道下日历书“突围”和“避雷”的经验做法。
热度减退,精品化趋势“淘金”
此前几年间,日历书“一拥而上”,市场热度不断攀升,受到大批读者
受成本因素影响,日历书定价相对高于普通图书。记者对比约30种日历书发现,该类产品定价均在80元以上,其中,80~90元区间占少数,定价百元左右的占多数。从市场表现来看,名人、IP效应明显,例如樊登、麦家、混知团队、尹建莉父母学堂等名人、品牌以及故宫、敦煌等IP影响力的加持,其日历书销量、口碑都位居前列。同时,《生肖日历:威虎兴业》《湛庐珍藏·大英图书馆》《笺谱日历》《启功题签日历》这类积累多年的品牌日历,发挥长尾效应,也有不错表现。
拼增值比服务日历书营销阵地转移
与高定价对应的,是出版机构在日历书内容增值设计、用户服务延展等方面的“绞尽脑汁”。抢夺读者注意力成为重要课题的当下,追求产品的新、奇、特是出版方的普遍策略。在内容上寻求增量、设计上追求精美、形式上实现融合、使用上突出功能性等是主要趋势。例如,日历书“领头羊”《故宫日历》今年升级改版,植入AR技术,让读者体验增强现实技术给文物藏品带来的全新视觉感受。已延续多年的《笺谱日历》,今年特意在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作品的基础上,增加了虚谷、傅增湘、李采繁等人所绘的一些不常见的作品。《本草光阴中医药文化日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