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要记叙了我大学实习时侍诊孙达武教授时
所学、所见与所闻,虽学识有限、格局亦小,但亦足以反映上世纪中医人之传承与发展一貌;文中披露的几个单方验方秘方,亦多是临证屡试屡效之方,用之得当,可以除人间部分苦痛。
(文末有福利)
本科时代,主修了中医骨伤科学
因为我入大学之前拜师白鹤山庄的张一法天为师
学习采药、炮制与伤科用药
并得先生家传跌打损伤秘本——《张懋遗书》
故入学后许多老师都知我颇有基础
课余之时对我也颇为照顾
实习分配将医院
医院在湖南中医界绝对的是泰斗级单位
号称“湖湘名医摇篮”
什么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附一等
各个单位都是从他那里分出来的
中医界著名的“湖湘五老”,我知道的至少有
李聪甫、谭日强、刘炳凡、夏度衡
医院走出去的
本科时主修是骨科,当然就要在骨科进行主要学习
由于我从大二暑假就开医院见习
所以,医院各科室老师相对比较熟悉
进入骨科轮科后,我就领了个差事
侍诊孙达武教授
当时正值孙达武教授作为
湖南省“国医大师”推荐人之一
我就有幸参与了相关原始资料搜集整理
对于一些事情就掌握比较深入
侍诊孙老左右有将近一年
那时候孙老每工作日上午门诊,下午治学
门诊时,孙老为了保证看病的质量限诊十号
从接诊到开药
一概亲力亲为,极少假手学生
(图注:孙达武先生撰写的病案,一丝不苟,诊诊如一)
大概在跟诊2周后,诊余略有闲暇
尚未到下班时分
孙老给我分析了当天接诊的两个病案
一个踝关节急性损伤
一个踝关节劳损(反复损伤)
并着重讲解了他自创的踝关节损伤U型铝夹诊断器
为踝关节损伤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颇为简易,但甚为可靠
分析完病情与治法
孙老问我一个问题
“小吴,问你个专业问题看看。”
我是一向比较轻浮型,直接说
“孙老,没问题。”
孙老说
“小吴你说说看,距骨与哪些骨头相关节?有几个关节面?”
我赶紧掰手指头一个个数,并回答“7个关节面”
孙老听闻之后,甚是开心
(图注:踝关节示意图,踝关节是人身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关节;本图截取自互联网)
于是,他就跟我讲起了他跟师学习的故事
我第一次知道“北张南詹”
第一次知道“张紫赓”,也有记作“张紫庚”
孙老说,他刚刚跟师学习的时候
张紫赓老先生要求每天蹲马步、做指卧撑
蹲马步蹲的不敢上厕所
我说我也可以蹲马步、做指卧撑
于是,孙老给了办公室的钥匙给我
嘱咐我每天下午来办公室进行专业学习
每天早晨7点到办公室蹲马步、做指卧撑
以求达到孙老恩师张紫赓先生正骨的秘诀水准
先识骨骼辨体形,察形摸骨认得清;
临证整复施以法,手随心转接骨灵。
(图注:侍诊期间,笔者在孙老指导下撰写问诊记录,一直到侍诊后期逐渐让我独立诊断处方用药,孙老再作修订签名)
言归正传
就来说说老师的老师——张紫赓先生
张紫赓先生,年出生于株洲县姚家坝乡石庄村。先祖张光靖,好习武骑射,于乾隆28年()坠马折断肱骨,求治于当地已告老还乡的清廷太医殷法祥。张光靖病愈后拜殷法祥为师,尽得其传,其后传其子张昭赤、子传孙张先玉、孙又传曾孙张绪长、至于第五代玄孙张紫赓,前后延续至今将近年。
张紫赓先生14岁时随父学医
18岁便开始独立悬壶应诊
张紫赓先生深得家传正骨秘术之精髓
并不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年春,技雄一方的张紫赓先生
同其父亲商量,为谋进一步发展
将诊所迁往长沙
于是,张紫赓先生父子由老家(株洲)迁至长沙
首先在坡子街裕湘旅社挂牌行医
年转至长沙高井街窝正园1号
开设“正骨伤科医师张紫赓诊所”
因医术高明,时任湖南省省长程潜曾亲授“今之华佗”匾额
民国时期,湖南省中医骨伤界公认有两大学术流派
在衡阳、常宁地区
以詹顺庭、詹镇川父子为主
在长沙、株洲地区
以张紫赓、张建民父子为首
故有“南詹北张”之称
(图注:该图为张紫赓先生部分流派传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合影;图片源自于互联网)
长沙解放后,张紫赓先生在
五一广场永康堂药店继续开诊所
(图注:笔者收藏的张紫赓先生处方签,常常赞叹先生处方用药之精简)
年组建“湘一伤科联合诊所”,并担任所长
该诊所医院前身
年,湖南省省立中医药院长
也就是“湖湘五老”之一的谭日强教授慕名拜访
事后,请求卫生厅将张紫赓先生及其子张健民先生
医院创建骨伤科
医院,又名湖南中医院
张紫赓先生入院后,培养了四个著名的弟子
张茂珍、张禄初、孙达武、詹经山
在当时湖湘骨科学界号称“四大金刚”
其正骨术亦开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人称“张氏正骨”
年张紫赓指导编写了《简要正骨手术》
与《中医伤科单方验方选》二书
(图注:笔者藏用的张紫赓先生指导编写的《简要正骨手术》一书)
(图注:笔者抄录的张紫赓先生指导编写的《中医伤科单方验方选》)
年,张紫赓先生出席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座谈会
在会上作手法整复的操作示范
年,张紫赓先生仙逝,享年80岁
张紫赓独特的正骨术
除了传给弟子外
还有他夫人林应凡女士以及子女均得其传
他夫人与其他传人创建了“健康伤科诊所”
也就医院的前身
孙老在门诊诊余
多次给我讲到了张氏正骨的学术精髓
关于学习正骨手法学习
总则是
先识骨骼辨体形,察形摸骨认得清;
临证整复施以法,手随心转接骨灵。
迄今我都清楚的记得,孙老办公桌抽屉里
放着四肢骨的标本
诊余尚且不时揣摩
足堪垂范我等后生
正骨之时,务必遵循
功能当首,时间为金,肿痛预警,伤痛从瘀。
孙老在张紫赓老先生的这正骨心法之上并有发展
其一是功能当首:
孙老认为可以借助现代C臂机等技术
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损伤肢体正常生理功能
才是是治疗跌打损伤的最终目的
说罢这点,他常常挽起袖子
把手背给我看看
粗糙在手背是早年接骨时
常常在X光照射下留下的辐射损伤后遗症
其二是时间为金:
孙老一再嘱咐普通骨折手法复位常常是越早越好
最佳复位时间大多数是在伤后1~4h内
断肢再植的*金时间是8h以内
孙老一再强调张紫赓先生亲传
复位之时手法有五
一曰触摸,二曰拔牵,三曰顶挤,四曰摇摆,五曰推拿。
视部位与伤病性质之不同
或择二三之法
或五法兼用
而对于“拔牵”之法
孙老一再告诫于我
“宁可重叠三分,切莫分离毫厘”
此即切勿过度牵引之理
复位一成,立即外敷方药
夹板固定,松紧适宜
孙老在骨折手法复位上承前启后,总结
张紫赓先生手法复位精髓
进一步提出张氏正骨“十点要求”
1、熟悉局解
2、明确机制
3、尽早复位
4、循其旧道
5、以子寻母
6、以动应定
7、以筋束骨
8、以骨张筋
9、旋转勿过
10、牵引适度
这是对张紫赓先生正骨心法的一次系统总结
此外,手法复位后
对于皮肤未有明显损伤者
宜用尚可膏药外敷
张紫赓老先生秘传“新伤消瘀散”
我亦得师传
一并摘录于此
(图注:笔者记录的孙老传授的新伤消瘀散配比;该方药是医院跌打损伤外敷制剂的基础处方)
其三是肿痛预警:
孙老一再告诫我要重视警惕继发性肿痛
当骨折、脱臼复位后
疼痛肿胀都应该有明显减轻
如果肿痛持续加重
要及时查明原因
尤其是双下肢
切勿大意,应该积极处理
其四是伤痛从瘀:
孙老临证时,常常念叨
“久病多瘀”
“久痛多瘀”
“老年多瘀”
“杂病多瘀”
此乃基于:骨求于肾
瘀生于血,血藏于肝
肝又主筋
故治疗时往往
肝肾并重,筋骨并重
且孙老一再告诫正骨的要求在于:
以筋束骨,以骨张筋,筋骨并重,内合肝肾
待正骨固定完成,务必辅以汤药
外敷外洗,内服内用
跌打损伤气血主,三期分治破和补;
初期用药先表散,伤及全身辨证熟。
此既是张紫赓先生教导
也是孙老自身的总结
根源于孙老自己早年是
解放后石门县较早的
有合法行医资格的“中医内科医师”
扎实的基本功
铸就了孙老内外精通的本事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邦柱先生题赠
“中医世家,正骨大师,医德高尚,惠及世人”
(图注:笔者跟师侍诊期间与孙老合影,摄于年劳动节前后)
故孙老也获得了一系列殊荣,如
年5月被推荐为第二届“国医大师”候选人
年11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学术发展成就奖”
年6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骨伤名师”荣誉称号
誉满三湘,名传海内
孙老治疗外伤与筋骨病痛,强调手法与汤药并重
多次跟我提到
詹经山先生及其传人的理筋手法
可谓得张紫赓先生真传
(图注:笔者藏读的詹经山先生及其哲嗣撰写的专著)
故遣方用药之时
常嘱咐患者配合理疗
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而用药之时
则需多加注意
首重张紫赓先生病重住院期间传授给他的
跌打损伤气血主,三期分治破和补;
初期用药先表散,伤及全身辨证熟。
孙老门诊时,每遇一新伤患者
便告知我当用发散方或师传羌活五积散以开路
发散方
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归尾川芍泽兰枳壳干姜
师传羌活五积散
羌活归尾桂枝木通赤芍香附乌药桃仁防风丹皮苏木川芍红花细辛生姜
其要义有二
一者在于通利利二便以据其主动权而便于治本
一者在于“新伤易感寒”务必散表邪以固本
次以桃红四物汤化裁
此其要在于伤损必有瘀
辅以引经药
(图注:笔者跟诊时,常以挂号单为便条签,随手整理孙老指导处理病人时的片言只语,并纂存起来,除搬家丢失一叠,还存有十多张;此为整理的孙老常用引经药,并经孙老改订部分)
治瘀之要在治血,治血之要勿忘“理气”
故青皮、陈皮、香附、*芪
随证随人随时间段而酌情用之
并据张紫赓先生之法
伤损前期用破血逐瘀之法
伤损中期用和营补血之法
损伤后期用益气养血之法
但一再嘱咐破血逐瘀务必掌握法度,切勿伤正
此外,辨证论治时
对于危重症、老幼虚弱患者尤须顾护脾胃
这些嘱咐,孙老生怕我记不牢靠
每次遇见病人,就跟我讲解一遍
我整理在当时一台PAD上
孙老还给我反复改订
那可是大学以来第一台可移动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可惜被诊室患者趁人多没注意的时候偷走了
一并偷走的还有当时里面储存了近千例孙老门诊病历影像资料
回想起来,颇为遗憾
幸亏孙老讲课的内容我牢记在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安全生产宣讲深入开展
普通伤损骨折病人门诊占比逐渐下降
孙老应时而变
发现生活方式与条件的改变
疾病谱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故其在教我学习正骨之余
每天给我整理一篇“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症
前后持续半年
(图注:大概侍诊孙老两个月后,孙老每天早晨给我一篇他先一天下午辑录的神经卡压综合征相关笔记,鞭策我当天下午坐他办公室研习;我持续收集,竟有百余张,整理成册,至今珍藏我书柜)
孙老在详细给我讲解各类神经卡压综合征,包括而不限于
解剖定位、病理生理、临床症状即体格检查后
讲完之后,往往示之以中药方案
(诊余,孙老给我讲解神经卡压综合征运用中医药“立体”治疗方案)
(图注:孙老指导我做下肢疼痛相关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时,记录的部分要点)
此外,孙老师古而不泥古
良好地继承了张紫赓先生的精神
张紫赓先生从当时株洲乡村大胆跑到长沙城悬壶应诊
最终成为享誉全国的一代宗师
孙达武先生也是从石门优选进长沙城而成家成名
最终成为一代骨科名师
指导我学习时,也是要求
中西并蓄,古今兼收
不囿门派,择优而用
并要求做到“一专多能”
他反复嘱咐
作为一名合格的骨科医生
要强调体格检查与详细的问诊
同时,对于X光片等影像资料阅读也提出严格的要求
尤其是腰椎、骨盆、膝关节、踝关节
等部分的片子,非专科医师容易囫囵吞枣而过
而专科医师必须细致入微揣摩
门诊时反复再三要求我
先望闻问切初步诊断
再针对性体格检查
再开出针对性影像学检查与必要的生化检查
拿到检查后
务必先自主阅片,再看报告
再分析患者病情
遇有影像报告与临床症状不相符的情况
要求亲自动手划线,测量
常常能发现新的问题
(图注:孙老指导阅张口位片时记下的相关阅片要点)
(图注:年8月副省长李友志观看孙老带领学生接骨;图中施术者:孙达武先生、周朝晖教授、吴彬才)
孙老常说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读书是修行的不二法门
在那个网购还不甚主流的年代
孙老还医院附近几个医学书籍专营店转转
看看学术出版动态
遇见经典专业书籍必定买下,从不问价钱
如《石氏伤科集验》《神经卡压综合征》等书籍
就是侍诊孙老时在孙老指导下购读
时间很快,转眼就是十年
祝福先生健康长寿
年,笔者拜访孙老时拍摄的孙老撰写病历影像资料
转发并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