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果不绝四时鲜
旧《唐栖志》中道:“凡唐栖周围三十里,汊港纷歧,绝少平畴广陌,而土质系冲积土,黏性,含有机物甚富,土产水果最宜。”“每当春夏之时,筠筐千百,一亩之地,值可百金。”至今,当地一些老农报起果名来还历历如数家珍。
樱子开头炮,荸荠收龙艄。
梅子连枇杷,还有杏李桃。
花红接石榴,柿子加葡萄。
重阳吃菱藕,腊月咬甘蔗。
梅花谢幕
青梅登场
今天,带你进入梅子的世界
青如翡翠碧玉球—青梅
春末夏初时,超山梅子大抵已经成形。进入梅园,一片翠绿,千树万树漾起青浪碧波。置身其间,仿佛沉湎于幽深的湖水之中。绿荫中簇簇梅果已悄悄缀满枝头。站在梅树下,顿时齿颊间津液涔涔,口渴全消,你会想起曹操带兵远征时鞭指远方,说一声前面有青梅可以止渴的故事。
梅子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水果之一,起源于长江流域,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诗经》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侯栗侯梅”,“其子有梅”的诗句。超山青梅也有悠久的历史。据宋朝咸淳年间何熹之的《重修福臻寺并增建钟鼓二楼记》说,五代后晋(-)时,“超山始植梅”。宋朝赵清献在海云洞的摩崖石刻上也有超山梅的记述。
年编的《中国实业志》记载:“浙江所产梅子,品质最优者当推杭市及杭县。”年的《杭县志稿》记载:“以超山为中心……环绕三十余里,梅树约数百万,花时,游人最盛。”新中国成立后的年又扩展到20公里范围的乡村。梅树面积约亩左右,全年总产量达万斤。
超山青梅历来是传统名果,果实肥大,色泽青绿,味酸汁多,松脆爽口,无论鲜食或加工都令人叫绝。超山梅树通常分家梅和野梅。家梅即青梅,俗称青榔头,花纯白。野梅即红梅,花色微绛。
清人有咏青梅诗一首,道出了梅子的滋味:
绿叶已成阴,枝头孕梅子。
浸以昔昔盐,余酸溅人齿。
妙枝缕成丝,相思亦如此。
超山脚下有梅坯加工场。梅子除少量鲜食外,大部分用来加工成盐梅干和蜜饯。过去也制梅酒、梅酱、梅膏、梅醋,现今梅子升值,不必生产低档食品了。30年代初,超山的腌梅业独盛,上海冠生园在这里设腌梅铺,俗称梅作。腌梅分两种,一是青壳梅,即半熟之梅。小满前后,择梅之半熟且大而青者数百斤,加食盐,拌和后置缸内,腌半月后取出,用刀在梅子上钻洞或破梅出核,放在清水中漂淡,再置大缸内,以白糖腌之,溶完再加,先后多次,即成糖水青梅。另一种腌法是盐梅坯。5月底至6月初,梅子成熟了,采摘下来渍于上年的梅汁中,数小时后取出沥干,放入大缸内加盐,半月后取出,再沥干,曝晒干燥,即可出售。
梅子也是酿酒的佐料。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被后人传为美谈。过去塘栖酿造厂曾制青梅酒,在赏梅季节特别畅销。青梅酒的制作方法是很讲究的,从原料到成品,需经过选果、浸泡、封存、开甏、配料、上糖、沉淀、过滤等十余道工序。浸制青梅采用上等白酒,然后密封贮藏半年之久方可开封。开甏后再经过几次过滤,才装瓶出售。
青梅与其他水果不同,不是以甜取胜,而是以酸喜人。人们说起青梅,马上会齿颊味酸,甚至想到“望梅止渴”的典故。青梅含有单宁酸、酒石酸、林檎酸、苦味酸、氰酸等多量的酸元素,还含有少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初夏时节,妇稚皆爱,食用梅果能生津止渴,开胃解郁。在医学上用途很广,早在公元年至年的《神农本草》中,就叙述了梅的果、花、叶、根在医疗上的作用。盐梅有解热、祛风寒的功效,乌梅有治肺气、燥咳、伤寒、下痢、虚痨、酒*、反胃、噎隔等功能,果汁可治肠炎和痢疾。
20世纪30年代初期,超山一带共有梅林亩,年产青梅担,所以各地工商界纷纷前来超山采购青梅、自制梅坯。每年5至8月,是腌梅季节超山附近的接坝桥、屯里、泰山、南山、半山等地,腌梅的作坊林立,有祥丰泰昌、长丰、悦来盛、李源泰等大小15家,皆系苏帮开设,尤以祥丰、泰昌等8家规模最大,每家有大缸千余只,工人四五十人。除苏帮梅作外、本地的塘栖汇昌、恒昌泰、仁昌等南北货栈,其规模也不小。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超山果农大力发展蜜饯生产,使之形成一条产业链。
本文由文旅临平整理编辑
素材来源:超山文旅资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