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中医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马长青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同时也伴随着肥胖率的逐年提升。肥胖被公认为一种慢性、复发性、渐进性疾病。伴随着肥胖率的提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富贵病”逐年增加,其中以糖尿病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且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西医西药治疗是公认的一种正确的选择。但是,对于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中医应是最好的选择。一、糖尿病的形成
西医认为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障碍引发一系列的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中医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症”的范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及发甜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消渴病名最早出自《*帝内经》—“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瘅仆击,偏枯痿厥,…。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这里说的非常清楚,糖尿病产生的原因就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是那些天天大鱼大肉,“以酒为浆”的“肥贵人”。过去人们都称糖尿病为“富贵病”,是富人得的病,穷人很少有人得这种病。而现在人大多是衣食无忧的“富贵人”。糖尿病后期严重的会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有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严重时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治疗,而糖尿病眼病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失明的状态。糖尿病患者后期严重时还会导致糖尿病足病的发生,糖尿病足病有致残、致死的风险。可见,糖尿病前期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二、糖尿病的治疗
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具有与非糖尿病者同等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糖尿病的治疗以控制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糖尿病综合管理的5个要点(又称“五驾马车“)包括: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包括口服药降糖药和注射制剂两大类。中医治疗糖尿病较为权威的方法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主要涉及到肺、肾、胃,而以肾脏为主。根据临床症状可辨证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情况。病程较久,则易发生以下三种病变:一是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往往因燥热偏盛,暗耗肝肾阴液,阴不制阳,目失濡养,导致二目干涩,视物昏花,甚至失明。即所谓“耗乱精神,过违其度,则燥热郁盛之所成也”、“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刘完素《三消论》、《*帝素问宣明论方·消渴总论》)。二是“壮火食气”、阴损及气(阳),脾肾气(阳)阴俱虚,致使水湿泛滥,发为水肿,或阴竭阳亡,而致神识不清,皮肤干燥,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危候。三是在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甚至阴阳俱虚的基础上,阳虚、气虚则血行迟滞,阴虚则血脉虚涩,终致血行不畅,渐致血瘀,而为络脉病变。或久病入络,多因热结、气郁、湿滞、痰阻等诸多病理产物互相胶结,致使络脉瘀结,成为多种继发病证发病的基础。即《诸病源候论·消渴候》云:“其病变多发痈疽。”和《证治要诀·消渴》云:“三消久之津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虚实夹杂。即本虚有气、血、阴、阳之不同,尤以脾肾气阴两虚为多见;标实则多为燥热、瘀血、痰阻、寒凝等痹阻脉络之各异。阴虚燥热常贯穿病程始终,一般而言,早期以阴虚燥热为主,中期以气阴两虚为主,晚期则阴损及阳,以阴阳两虚为主。在治疗上,应根据其病机特点,标本兼顾,药物疗法与饮食疗法并举。当然,中医门派众多,争议始终是存在的,对糖尿病的病机和治法存在两种激烈的争论,可谓水火不容,但这种争论是学术上的、十分有益的探讨,有利于中医的发展,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三、对于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中医是最好的选择
孙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说道“消渴病所忌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忌此,虽不服药亦自可。”千百年来,中医总结了治疗糖尿病的多种方法,但在初期的治疗中众多医家首推这一句。可见,中医对糖尿病患者的初期治疗,首推患者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有所为有所不为,现代人所忌者有五:一、饮酒狂欢,二、房室无制,三、肥腻辛辣,四、昼夜颠倒(熬夜),五、四体不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之道!这一点西医和中医认识是一致的。糖尿病初期,患者一般会感到口中黏腻、口渴善饥、手脚无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症状。中医普遍认为是由肺、胃燥热引起,属于中医消渴的上消和中消的范畴。上消肺热津伤证: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脉洪数,治疗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中消胃热炽盛证:多食易饥,口渴多尿,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脉滑实有力,治疗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中医的两大特性是“整体性”和“辨证施治”。个体差异决定了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必须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患者肺部燥热的同时,还有肠胃积食、消化不良等症状,就要在清热润肺的同时加上山楂、麦芽、六神曲、莱菔子、陈皮等促进消化的药物,甚者可以使用大*、枳实、芒硝等清泄肠胃、荡涤积聚的药物。我们不可以只考虑肺部的问题,不考虑其他问题,这也是中医应当是全科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医治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的虚实平衡、寒热均匀,归于平和。即《道德经》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对于肺胃等热症,中医可以用寒凉方药清热泻火,使之平和。中医调治经验丰富、效果明显,可谓手到擒来。建议初期患者不要轻易使用降糖药,这类药物会使人无法摆脱枷锁,成为长期服药者,而它仅仅是控制血糖,使人能和糖尿病共存,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治愈无望。高血压、高血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对于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中医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归其根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治疗糖尿病的王道!农历壬寅虎年壬寅月丁酉日常山书于银川
年2月13日
l如果您认为文章内容对您有一些帮助,请把她转发给您的亲人朋友,让大家了解中医是我的心愿!
l文章内容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指正和探讨,我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