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秋,致我们最牵挂的人
TUhjnbcbe - 2022/6/2 22:32:00
北京专治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pf/a_8740651.html

我们的节日?

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弯月悄悄圆满

思念渐渐变长

农资人

你回家了吗?

中秋回家么?

今年回不去了······

有多少个人

是这样的回复?

中秋总是惹人相思

只言片语

也是思念

不管你是已经到家

还是在异地与家人遥遥相望

都要记得把爱与思念说出来

桂香月圆

中国作家协会田樱

中秋,清风明月,夜空,圆月明亮;院桌上,月饼香甜,尤其是小院桂花开,细小玲珑的花,金*米粒大,一簇簇,似珍珠,镶嵌在碧叶翠枝上,跟圆月的明亮,跟月饼的香甜,跟家人团聚的欢笑,从童年起就缕刻在我的记忆里。

童年时,中秋当月儿圆圆时,母亲便在自家老屋小院里,放上一盆自栽的桂花,花香萦绕。小院桌上放上两盘月饼,还有大枣、鸭梨、葡萄。母亲手拿大蒲扇,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神话中描绘“月中有桂”,把桂树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因传说月中有桂树,古代把月亮称为桂月、桂轮、桂宫、桂魄。所以,小时候桂树就给我留下了神奇的印象。

成年后,受童年母亲养桂的影响,我搬到新居后,专程到花市买了一棵桂花,原是一株小苗,经细心莳养,叶碧晶莹,花开满枝,满园芳香。

观桂品桂,“桂子飘香月中闻”。虞俦的诗句,神妙地把月圆桂香联系在一起。桂花,枝叶繁茂,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清雅高洁,香气浓郁,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古人评桂花为“浓、清、久、远”俱全,清可涤尘,浓能透远,历史上咏桂佳作甚多,特别是他们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独到见解,给人一种诗画相映、美丽高洁的享受。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诗人把月和桂的形态、神态、仪态和情绪刻画得活灵活现。桂花因叶脉的形状像中国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的玉器圭,所以得名桂花;桂花香气浓郁,还带有一丝甜意,故又名“九里香”。桂花不比梅花那样傲霜斗雪,不比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比百合那样纯洁高雅;但她的香却飞进人的心里,赋予了人们欢乐,点缀了多彩的中秋月圆夜!

观桂品桂,品赏到桂花的香韵仪态。我到绍兴拜谒鲁迅故居观桂时,见故居中有个明堂(俗称天井),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故称“桂花明堂”,据介绍,其中—株金桂有二百余年树龄,从主干上生出三株六枝来,似三树合抱的大树,荫蔽了半个院落,现在的桂树是一九六一年补种的。观桂树,让人记起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一文中回忆道:“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在三味书屋,我还看到后面的小园子,东墙下面砖砌的花坛里,南端植一丛天竹,园中原来也有两株高大的桂花树,现有两株系后人补栽。

观桂品桂,桂花在我的心目中。记得读小学时,在一次上音乐课上,老师教唱了一首鄂豫皖苏区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时,就让我想起桂花的芬芳,也联想到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学时,读古书更加深了对桂花和美好事物相联系的认识。在古代,“圭”是表示美好的意思。屈原《楚辞》《远游》篇中有“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而在域外,古希腊人把月桂枝扎成的桂冠,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戴上桂花编成的“桂冠”,是荣誉与骄傲的象征。奥运会上的获胜者,凯旋的将*和在诗歌比赛中获胜的诗人,也把它视为殊荣。英国皇帝把敕选的诗人称为“桂冠诗人”。

今年中秋,圆月明亮,桂香清芬,让人心醉。忆起童年中秋桂香月圆夜,想起母亲讲桂花的神话,感受到那美好的事物如桂的馨香。

月华如初见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张敏敏

三年前的农历八月十五,我的小侄子出生,恰逢中秋节,父亲让我给宝宝取个名字。当时脑海中就只出现一句话,便是来自苏轼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那句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于是,我给宝宝取名为“恒”,意为“长久”,也期盼他能做一个有“恒心”的人。

这是我近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中秋节,因为在花好月圆的日子里,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让我们的大家庭更加圆满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要吃月饼,寓意家人团圆。说起月饼,我对这份经典糕点真是“爱恨交加”。小时候,在疯狂玩耍的暑假过后,刚回校园收心没几日,就会迎来中秋节。对于小孩子而言,能够再次放假不论多久都是欣喜若狂的。冥冥之中,我对中秋小长假的期待就悄悄的演化为口腹之欲的满足。

在我的家乡,传统手工苏式月饼才是节日佳肴里的主角。那时亦有现场观摩加工,等待月饼出炉就即刻抢购的场景。只见师傅们熟练轻巧的将醒发好的剂子和油酥擀皮混合,再包入馅料,揉圆、盖章、进烤箱,一气呵成。等待的时候连空气都是香甜的,不多时,热气腾腾的月饼出炉了。我最喜欢黑白芝麻椒盐馅的,酥松掉渣的外表皮层层叠叠,一口咬下去,酥皮和咸甜香浓的内馅混合裹挟着味觉和嗅觉,实在美哉!可吃的太多,难免牙疼、长胖,这也是我“恨”月饼的原因。然而作为人情往来的礼馈和寄托,月饼无罪,从始至终,它为团圆的使命而来,以团圆的使命而去。

长大后每每临近中秋,就情不自禁仰望夜空中的月。这也是来自国人骨子里的习惯和信仰吧。千百年来,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一直是文人墨客咏唱不衰的对象,而仲秋时节的月更是饱尝诗书之味。幽蓝深邃的夜幕将一袭秋的薄凉撒向大地,朦胧间,可见丝绒哑光的幕布上,一弯上弦月挂在偏西的位置,散发着盈盈的光。要不了几日,这只调皮的“兔子”就会蹦哒到正空中,秀出它皎洁圆润的身姿,所谓“顾兔才满”。八月十五的月不仅皎洁明亮,更加引人深思。

自古以来就有“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说法,这是老祖宗总结出的至理至信的人生哲学。月盈月亏,潮起潮落,既是自然现象的反应与追随,也映射出漫漫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正如这中秋的月,圆满也好缺憾也罢,任其自然。是圆月,你赏识珍惜它,捂在胸口。是弯月,你摘下它,挂在嘴角,嵌入心中。

月华可洗尽流水,夜空能张开宽广的怀抱容纳光与暗。半圆的月亮虽不如太阳一般耀眼夺目,但却同样可以把清柔的光洒满人间;细小的溪流虽没有大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但却同样可以让岸边的花草摇曳生姿。愿你我都能坦然接受人生路上的缺失与遗憾,满怀热爱与希望,与温柔相遇,与美好重逢。

那年中秋月正圆

铜化集团六国化工湖北分公司 张芹艳

不知不觉,夜风来袭,秋雨浸润,秋意渐浓。街市上大大小小的商店开始摆满琳琅满目的月饼,五颜六色的包装盒显得高端而贵气,五花八门的口味让人要犯选择困难症,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月饼的甜腻。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世人昭告:中秋节快到了。

中秋之时,酷夏刚过,严冬未至,气候清爽,月亮也显得格外明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怀中,月在杯中”、“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古人中秋望月、怀人之作,比比皆是。

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合家欢聚,和家人围坐于月下花前,品香茗、赏秋月、吃月饼,是国人过中秋节的标配。于我而言,中秋赏月,似乎已是很多年前的事情。

中秋节,在我们那儿又叫八月半。那时候,每到中秋,正逢收获的时刻,父母即使忙于农事,也会抽出时间准备过“八月半”。母亲早早下地摘好蔬菜瓜果,准备团圆饭。父亲则带着我们小孩子打枣子,父亲拿竹竿打,我们拿着袋子在底下捡。枣子红红的,嘎嘣脆,拿起在衣服上蹭一下就往嘴里塞,那个甜,至今很是怀念。还要在自家院里葡萄架上挑选几串甜份超标的葡萄,留待晚上吃。

圆月悄然爬上树梢,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银辉洒满小院,照亮了院落中每一个角落。一家人吃过母亲准备的大餐,移步院里的桂花树下,在桂花香的氤氲氛围中,大人围坐在一起讲着家里的收成,小孩子们在月下追着自己的影子奔跑,满院的欢声笑语。跟诗人的中秋离不开月亮一样,儿时的月饼是一年到头只有中秋节才有的珍馐,它几乎就是中秋的代名词。母亲摆上月饼,孩子们争相抢着,打打闹闹中月上中天,虫鸣声此起彼伏,母亲将早已熟睡的弟弟抱进了屋,全家人意兴阑珊,渐次散去。

说起吃月饼,还真是怀念那时候的老月饼,透明的条形塑料袋装着,一摞八个手掌大小的。每个月饼被油浸透明的方纸包着,包装纸上印着暗红的桂影圆月。剥开纸端在手心,脆皮一层层随时要掉下了。馅是砂糖色的,里面冰糖、青的红的丝,还有啥就不知道了。虽然重油重糖,依旧吃的津津有味。

许多年以后,呆在城市的角落里回望时光,依然觉得,那时吃进嘴里的月饼,才是最美最甜的中秋味道;那时的中秋月,才是最圆最亮最有诗意的那一轮;那时的中秋节,才是一个圆圆满满的“且喜人间好时节”。

月有圆缺,人有聚散。当我远离家乡,那个月圆之夜,那洒满整个院子如水般温柔的月光,时常淌进我的梦里,温柔地拭去我所有的焦虑和忧郁,刻画一幅简单而幸福的回忆画卷。

秋天的仪式感

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陈沐

白露过后,铜陵满城姜香。人们开车去熟悉的姜农家地里挖姜,或在农贸市场精挑细选,或打电话订购,生怕错过这时令鲜美似的。蛇皮袋子被装满得支棱起来,带鲜红嘴儿、浑身雪白丰嫩的大白姜被运到城里。店门口、树荫下,人们或单兵作战、或三五成群地投入另一场战斗。这时候,千万别轻信人家“今晚来家里坐坐?”因为他(她)很可能是“邀请”你上门帮忙刮姜皮。

弯腰、低头,从水里捞起一块姜,捏住专用的小铁片迅速刮擦,手都泡涨了、腰都累断了呀!但不经这一遭,铜陵人肯定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中秋要到了,哪能少了腌好的生姜?什么事都不干,再累也要走完这个流程,因为这是给秋天的仪式感。

秋天的仪式感,开学算一个。开学前,大人和孩子一起收拾书桌、整理文具,备齐新一季的衣服鞋子,再叮嘱孩子写一篇《展望新学期》。到了周末,孩子在书房用功,大人也不闲着,喝一口热茶,穿汗衫短裤,把头发绑好,来一场“沉浸式打扫”。孩子们穿小了的鞋子可以丢掉了。废旧书报等会带出去,有人会收走。床底的绒灰、地砖上散落的头发、沙发上拍打下来的食物碎屑……边干边纳闷,日常不停地收拾,且本人真不算邋遢,家里咋这么多脏呢?但不清扫出一小堆邋遢赃物,干活不过瘾似的。

再喝一口热茶,拿起手机,发现朋友圈里的周末劳动各式各样,不乏趣味。有人趁着晴朗天气,把家里所有的皮鞋都拿出来彻底清洁、上油保养,说整个过程特别解压。有男同胞系上围裙,为家人烹制一荤两素、三菜一汤。还有一家人围坐闲话、其乐融融,谈笑间,厨房里整好了一桌菜,新包的饺子、捏好的烧卖放进冰箱冷冻,下周的早餐也准备好了。

秋天宜散步。“一叶落而知秋”,梧桐是秋的使者。清早送大孩子去学校的路上,正好观察何村路两旁梧桐叶子颜色的变化。上下班开车经过学苑路、谢陇路,犒赏眼睛的则是楝树的满枝金*。周末从自家往公婆家,沿途有树荫遮阳,偶尔走进厚重云朵投下的阴影里。

最好带孩子们去田野寻一番诗意,闻一闻泥土的气息,看稻田里谷穗低垂,指给小宝宝看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田埂、浅水洼边成片的蓼草多好看哦!小姨有次走进蓼草丛里照相,我记得那次她穿一双杏色的皮鞋。她说他们小时候燃蓼草驱蚊子,眼睛被熏得睁不开。

白露近中秋。中秋夜披着月光散步,“中秋木樨插鬓香,姊妹结伴走月亮”。皓月当空,暗香浮动,清风徐来,草丛里蟋蟀的叫声,也是秋意绵绵的。

整个秋天都在迎接盛大的节日。各种瓜果迎来丰收,采菱角、打板栗、吃葡萄。店铺里散称的、礼盒装的月饼是没有灵*的,必须要去最熟悉的那家糕饼房至少订上一回,五仁、豆沙、牛肉、莲蓉蛋*……秋天有多少美食美景,有多少赏心乐事!品尝了生活的苦乐,每一件里都有趣味,每一件里都有仪式感,每一件都做得有滋有味,人们这才有了安静的眉眼,笑意里便能藏着一枚秋月。

沁园春·中秋抒怀

中农联合赵以泰

辛丑中秋,鸿雁远去,菊花艳柔。

望群山沃野,枫红舞秀,乡村阡陌,硕果丰收。

游子千城,含情万语,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秋,致我们最牵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