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语
本文将聚星障分为风热犯目证、肝胆火炽证、阴虚内热证,并将湿热证作为其他证型的兼证,治疗始终贯穿“养阴生津”“退翳明目”二法,严格遵循“清肝泻热,苦寒勿过”的用药原则。
[摘要]认为经典基础理论在辨证与治疗上的应用至关重要,结合临床实践将聚星障的证型分为风热犯目证、肝胆火炽证、阴虚内热证,临床上可将湿热证作为其他证型的兼证,在用药上兼顾之。治疗严格遵循“清肝泻热,苦寒勿过”的用药原则,重视“养阴存津”在退翳明目法则中的重要性,以期减少瘢痕形成,尽可能恢复角膜透明,并防止复发。
聚星障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书中详细记载其翳之形、色及变化过程:“聚星或团聚,或散漫,或一同升起,或先后逐渐一而障证,乌珠上有细颗,或白色或微*,微*者急而变重,或联缀,二,二而散,三而四,四而六七八十数余”。聚星障类似于西医学之单纯疱疹病*性角膜炎,是黑睛浅层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连缀,或团聚,伴沙涩疼痛、羞明、畏光流泪的眼病。本病常在热病后,或慢性疾病,或劳累后等情况下发病,多单眼为患,也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生。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不及时,可发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症,愈后遗留瘢痕翳障,影响视力。从现代医学对聚星障的认识出发结合中医的辨证治疗规律,根据自身临床积累,对本病的辨证分型与治疗颇有自己的见解,临床运用收效显著。现简要阐述。
1辨证分型
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证治准绳·杂病》谓“翳膜者,风热重则有之”。本病多由风邪犯目,肝火内炽,风热相搏,上攻于目,素体阴虚或热病之后津液耗伤复感风邪致病。《素问·太阴阳明论》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性轻扬,易袭阳位。眼为至上之窍,居体表,曝于外,易受风邪侵袭,故有称风邪为外障眼病之先导。风性善行数变,易走窜经络,引动内邪。当其入里化热,侵入肝经,具体表现《灵枢·热病》有云:“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筋躄目浸,索筋于肝”。故可见泪出不止。风邪入里引动肝火,灼伤黑睛,耗损津液,阴液亏虚,阴不制阳,阳气相对亢盛则虚火内生。本病发展规律多为早期风邪犯目,中期外邪入里,郁而化热,继而引动肝火灼伤黑睛,后期风热肝火煎灼津液阴津亏乏,虚热内生。证型分为风热犯目证、肝胆火炽证、阴虚内热证。查阅多版中医眼科教材,绝大多数将本病分为风热犯目证、肝胆火炽证、湿热犯目证,阴虚内热证。因湿性黏滞,其所致眼病起病常较缓,鲜见急性起病,且常出现病程冗长。当缠绵难愈时应考虑湿邪致病,湿邪很少单独为害,常与风邪、热邪相合而致病,故没有单独分出湿热证型,临床上可将湿热证作为其他证型的兼证,遇病变侵及角膜深层、水肿明显或病程缠绵、病情反复时可以兼顾湿热证的治疗,如加二陈汤类方、温胆汤类方等。
2治疗原则及
要点
《灵枢·大惑论》曰:“筋之精为黑眼”。肝主筋,筋之精即肝之精,肝之精气升腾结聚为黑眼,而根据《五轮学说》,黑睛属风轮,内应于肝,肝胆相表里,黑睛病多责之肝胆,故本病治疗应把握“清肝泻热,苦寒勿过”的原则。选方用药过于寒凉,量大、久用可导致气机运行迟滞,翳障难退,谓之“寒凝气滞,翳定难退”。此要点契合《审视瑶函·内外二障论》的精髓:“治火虽云苦寒能折,如专用寒凉,不得其当,则胃气受伤,失其温养之道,是以目久病而不愈也。”
津液对维持眼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灵枢·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津液能够滋润营养眼睛,从而明视万物;《灵枢·五癃津液别》有“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灵枢·口问》云:“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也……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津液还能够维持眼睛圆润如珠,使黑睛盈润光整,发挥眼睛视物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养阴生津、退翳明目二法。养阴是因为本病多由风热*邪所致,易耗伤津液,且治疗多用辛香温热和苦寒清凉药,量大、日久易耗伤津液,角膜的润养和保护也需要津液来发挥作用,养阴存津具有重要意义。退翳明目既是原则也是治法,治疗过程中牢记苦寒勿过,防止翳障难退,同时各证型的治疗过程中要善用有退翳明目功效的药物,如祛风的蝉蜕、菊花、木贼;清肝泻火的决明子、谷精草、青葙子,滋阴的枸杞子、女贞子等,尽可能恢复黑睛晶莹透明之性。退翳法为眼科特有的治法,著名眼科专家陆绵绵认为及早运用此法可促进炎症的吸收,减少瘢痕形成,恢复角膜透明。
3病案举例
男,62岁,年9月28日初诊。主诉:双眼视物模糊伴畏光流泪7d。病史:患者年3月初次出现双眼视力下降、眼红、疼痛、畏光流泪症状,医院眼科诊断为双眼单纯疱疹病*性角膜炎,经治疗痊愈,左眼角膜遗留大片云翳,已盲。此后,如有感冒或疲劳,易复发,可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病。7d前,患者感冒后,出现双眼视物模糊,眼红,疼痛、畏光、流泪。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双眼单纯疱疹病*性角膜炎,予抗病*类滴眼液点眼及口服抗病*药物治疗(具体药名不详),未见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双眼疼痛、畏光、流泪明显,睁眼困难,咽干欲饮,口苦,小便*,大便三日未行,纳差,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脉弦数。检查视力:患者不能配合检查。双眼混合充血,角膜树枝状病变,荧光染色(+),瞳孔正圆,直接对光反射(+),眼底检查不能配合。IOP(指压)OUTn。中医诊断:聚星障(肝胆火炽证);西医诊断:双眼单纯疱疹病*性角膜炎。辨证分析:患者感受外邪后引动肝火致肝胆火盛,故见咽干欲饮,口苦,溺*,便干难解,病邪进展,黑睛受灼,故见黑睛生翳,呈树枝状,结合舌脉,辨为肝胆火炽证。治法:清肝泄热,退翳明目,方药:春柴胡10g,虎杖10g,紫草10g,赤芍10g,防风6g,秦皮10g,蒲公英15g,板蓝根15g,紫花地丁15g,决明子10g,*芪10g,炙甘草4g。共7剂,日1剂,早晚水煎服。
复诊:双眼眼红,眼痛明显好转,无畏光流泪,二便调,纳可,寐安。舌暗红,苔薄*,脉弦数。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3,睫状充血(+),右眼角膜斑片状浑浊,荧光染色(+)。原方去蒲公英、板蓝根、决明子,加蝉蜕10g,*芪改为30g。14剂,日1剂,早晚水煎服。
三诊:患者服用前方未诉特殊不适,自觉视力明显提高,双眼畏光、流泪、眼痛不显,眼红较前好转,时感涩痒,咽干耳鸣时作,二便尚调,夜寐安。舌红少津,脉细弦。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6,结膜充血(+),右眼角膜点状浸润。方药:知母10g,*柏10g,熟地*10g,山药15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山萸肉10g,当归10g,麦冬10g,*参10g,白术10g,枸杞子10g。14剂,日1剂,早晚水煎服。
四诊:患者双眼已无痛痒磨涩感,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脉平实。眼科检查:右眼视力为0.8,角膜透明,表面光滑。角膜荧光染色(-)。病情已临床治愈。
4按语
根据临床经验,患者就诊时多在病程早期或者极期,若只见风热证,银翘散投之即可,肝胆火炽可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若同时见外风与内热,即肝火和风热并存,当用新制柴连汤加减。
火为阳邪,易伤阴液,目为至宝,富含真精、真血、神水等阴液,极易灼耗。热易致肿,火易致疡,火盛成*时,易致眼部疮疡。本病例中,患者就诊时病邪深重,泪热眵稠,胞睑红肿,白睛混赤,黑睛溃疡,肝胆火盛,当选用清泻肝热力更强的新制柴连汤,该患者未夹湿也无外感症状,里实热证表现明显,故去川*连、蔓荆子、栀子、龙胆草、木通,加蒲公英、板蓝根、紫花地丁清热解*,蒲公英与紫花地丁配伍,清热解*、散结消肿的力量增强。柴胡舒肝退热,助肝胆实火外出。虎杖、赤芍、紫草归肝经入血分凉血解*。*芪早期量小,益气固表,防止病邪进一步深入,后期用量较大,益气健脾,敛溃生肌,促进黑睛星翳缩退。现代研究认为单纯疱疹病*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下降及T细胞、B细胞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芪的提取物有抗单纯疱疹病*的作用,*芪能增强细胞免疫,还能提高巨噬细胞膜受体活性,增强抗病*能力,防风入肝经与*芪配伍加强透邪之力,秦皮、决明子清肝泄热、明目退翳,诸药同用以期及早控制病情。
二诊时,患者病情较前好转,秉持“苦寒勿过”思路并积极促进翳障消退,去蒲公英、板蓝根,加蝉蜕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
三诊时,患者病情已基本稳定,但双眼时感涩痒,咽干耳鸣时作,结合舌脉,此为因实致虚,热病后期的阴虚内热表现。且根据五轮学说,角膜属肝,肾为肝之母,角膜的生长修复与肾密切相关,因加强补肾之力,故予知柏地*丸补肾滋阴清热,加枸杞子补肾滋阴明目,疾病后期阴液耗伤,角膜本身营养供应差,加当归、麦冬以养血益阴,患者既往有复发经历,加*参、白术补气健脾,提高疗效,防止复发。
从聚星障经典诊治案例中我们发现,对于疾病诊疗思维的学习尤为重要,辨证及用药不能生搬硬套,切忌无章可循。对疾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和辨证诊疗原则多来源于经典医籍,只有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摸清病情,投药即中,覆杯而愈。此即为“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治疗疾病需要一条主线,就像本病治疗过程始终贯穿“养阴生津”“退翳明目”二法,同时也需要一条“高压线”来规范用药,如本病的“苦寒勿过”。所以辨证不可拘泥于书本,治疗应忠于经典,用药当因势而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JS)
[通信作者]魏伟,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