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小档案
中文名:玉米、玉蜀黍、包谷、玉麦、珍珠米等
学名:ZeamaysL.
科属:禾本科(Poaceae)玉蜀黍属(ZeaL.)
花果期:夏秋季
食用部位:雌花序受精结实后的成熟果穗
春末以后就可以常买到新鲜玉米了。顽皮的孩子看到新送来的玉米,会赶紧扒开裹住玉米棒的苞叶、扯一把紧贴在玉米棒上长长的花丝,然后挂在自己下巴上,冲妈妈喊:“妈妈快看!我长胡子啦!”逗得家里人笑。
刚摘下来的新鲜玉米棒子
(图源:刘艳春)
玉米上的花丝
(图源:刘艳春)
等到第二天早上,蒸锅里就会有热乎乎的熟玉米,拿起啃一根,一顿健康的早餐就解决了。
蒸锅里的玉米棒(图源:刘艳春)
玉米是禾本科(Poaceae)玉蜀黍属(ZeaL.)植物。不像大多数被子植物的两性花,一朵花里面既有雄蕊花药又有子房花柱,玉米的花单性,它的雄花序生于枝顶,又被叫做天缨或天花,雌花序生于茎中部的叶腋内。
玉米雄花序
(图源:刘昂)
玉米雄花序上的雄蕊
(图源:刘昂)
我们吃的玉米棒就是雌花序受粉结实后的果穗,而被孩子淘气用来当胡子的花丝就是雌花序结实后残留的丝状花柱了。
玉米叶腋的雌花序
(图源:梁珆硕)
玉米雌花序上的细长花柱(花丝)
(图源:梁珆硕)
湖南老家把玉米叫做包谷,文献里查一查,发现玉米的名字还很多。从最早有记录的年嘉靖《巩县志》的“玉麦”,到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序作于隆庆年)中的“御麦”,再到万历年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玉蜀黍”,乃至到乾隆年的《贵州通志》里的“包谷”,还有“珍珠米”、“包芦”、“苞米”,如此等等,加起来居然有好几十个。
地里的玉米(图源:梁珆硕)
不过,玉米却不是中国的本土作物,它原产于美洲大陆的墨西哥、秘鲁及智利。和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一样,也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玉米才先被引种到欧洲,随后才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迅速成为了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现已和水稻(Oryzasativa)、小麦(Triticumaestivum)并列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传入我国大概是在在16世纪初,较有可能是通过滇缅陆路和闽浙沿海两路传进,尔后也迅速在我国南北各地安家落户,后来者居上,还成为了很多丘陵山地人民“持以为终岁之粮”的重要粮食作物。
玉米(图源:刘昂)
玉米能有如今之地位,得归功于多年前生活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不知是何种机缘巧合,那个时期的印第安人对玉米的祖先——大刍草(teosinte)产生了兴趣,并逐渐开始了驯化。
大刍草与玉米比较(图源:SustainablePulse)
大刍草不只是某一种植物,而是禾本科玉蜀黍属内除栽培玉米以外的其余野生种类的统称。大刍草类植物的雌花序很小,结实后的籽粒互生成单行排列在脆弱花轴上,籽粒还极硬、发亮、具甲虫似的稃壳,与现在的栽培玉米相去甚远。
大刍草与玉米果穗的比较(图源:UBCBotanicalGarden)
虽然摩擦草属(TrispacumL.)植物也曾被认为参与了玉米的起源,但目前考古植物学证据及遗传学分析结果都表明玉米的祖先是来自于墨西哥西部低地的野生大刍草(Zeamaysssp.parviglumis),在其驯化过程中又经过了长在高原地区的另一种大刍草(Zeamaysssp.mexicana)的基因渐渗,以适应高地环境,并同时得到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的提高。
从大刍草到栽培玉米的果穗形态进化(图源:参考资料9)
说起来,大刍草的英文“teosinte”其实是单词“cinteotl”的倒置版本。“cinteotl”一词在阿兹特克族印第安人(Mexicas)中,指的是供奉玉米女神“Xilonen”的神庙。仅仅从“teosinte”这个单词来源,我们就可以看出大刍草与玉米之间的密切关系。至今,印第安人都还把大刍草奉为“玉米之母”(marddemaize),而玉米的起源驯化之地墨西哥则被称为“玉米之乡”。
墨西哥印第安人把玉米果穗图案雕刻在陶器上(图源:参考资料11)
玉米能被全世界人民喜爱,是有它的原因的。玉米的秆叶可作饲料和造纸;花柱、根与叶均可入药;籽粒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B2、维生素A和C等,可加工制成面粉、葡萄糖、糖浆、油脂,还可酿酒,制作酒精,胚还可榨油,总之,可称得上浑身都是宝了。然而玉米最接地气的价值,还是可以被做成各种食品,于古今中外,老少皆宜。
首先是玉米棒子蒸煮烤,然后有玉米粒炒什锦、玉米胡萝卜排骨汤、*金玉米烙,这都是新鲜玉米。据东北室友说,新鲜玉米棒子还能发酵湿磨后做成特色酸汤子,这很多人不一定吃得来。
玉米炒什锦
(图源网络)
玉米胡萝卜排骨汤
(图源网络)
晒干了的玉米棒子,脱粒细可磨成粉,粗可磨成碴。玉米粉可以和面粉一起做窝窝头、玉米奶香饼,玉米糕,或者直接煮一碗玉米糊糊。玉米碴子可以和红豆一起煮成碴子粥,早上就着红肠咸菜来一碗,也是心满意足。还有一款地球人民都爱的美食,那就是甜脆的爆米花,在等待希望的日子里,完全可以来一点。
晒干的玉米棒(图源:刘昂)奶香玉米饼(图源网络)玉米碴红豆粥(图:刘艳春)
可不是嘛~连《龙猫》里的小梅和小月都为妈妈送来了玉米棒子,希望妈妈早日康复早点回家。原来,玉米棒子也代表着健康和希望啊。
小梅和小月送给妈妈的玉米(图源《龙猫》)
审核:爱丽丝喵
参考资料
1.JohnDoebleyAdrianStec()GeneticAnalysisoftheMorphologicalDifferenceBetweenMaizeandTeosinte.Genetics,(1):-.2.Hernández,J.A.S.().TheoriginanddiversityofmaizeintheAmericancontinent.UniversidadAutonomaDeLaCiudadDeMexico.Mexico.
3.JoostvanHeerwaardenetal.()Geneticsignalsoforigin,spread,andintrogressioninalargesampleofmaizelandraces.PNAS(3):8–.
4.NingYangetal.()ContributionsofZeamayssubspeciesmexicanahaplotypestomodernmaize.NatureCommunications8(1):1–10.
5.何炳棣()美国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二).世界农业5:21–31.
6.佟屏亚()墨西哥——玉米之乡.世界农业2:60–64.
7.佟屏亚()试论玉米传入我国的途径及其发展.古今农业1:41–48.
8.王向东()玉米育种学的发展回顾及展望.玉米科学12(增刊):5–6,9.唐祈林,苏月贵,荣廷昭()玉米及其野生近缘材料的分类.玉米科学17(1):1–5.
10.杨秀燕,蔡毅,傅杰,唐祈林,荣廷昭()玉米及其近缘种大刍草的核型研究.中国农业科学44(7):–.
11.徐仁吉()玉米史话.农村科学实验1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