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年的同治雕母事件
2,中国钱币拍卖史上不同凡响的一年
3,清钱大师逝世
4,奉天一两现世
5,世界上最古老铸钱作坊
6,评级公司爆雷事件
1,跨年的同治雕母事件
我之前在今年年初做的盘点国内古钱币拍卖成交排行榜时,提到过一枚同治重宝雕母,这是当年的成交价排名第三位,落槌价90万元,加佣金共元成交。
这个继而就爆出了大瓜,因为这枚钱币是年初在某平台网拍5万结束的,仅仅过了十个月,价格从5万变成了百万,5万出手的卖家心里肯定不平衡,查平台当初的成交信息,怀疑平台内部故意降级低评,暗箱操作,催促成交,之后再拿到另外的平台拍卖。
一时间各种猜测,各种阴谋论轮番上演,在当时短短的几天之内轰动了整个钱币圈,“连环套”啊,“局中局”啊,各种分析,各种蹭热度的,有意思的是还扒出了这枚钱最初是在国外网拍,是掺在一堆钱里当作通货,总共花里元买的,这剧情,感觉像看了一部贺岁大片。
关于母钱和雕母恐怕大家都恶补了一番:
雕母又叫祖钱。自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要铸新钱,就用铜、锡、牙、木直接雕刻成雕母,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母钱在翻砂铸造子钱。制作雕母的铜必须是精铜,表面光滑,才可以在印范时不挂沙,这是雕母的基本特性,雕母的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清晰,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雕刻的痕迹。所以雕母和母钱另一个重要分辨点就是,雕母必须是雕、刻、凿等方法制成,而不是铸造的。
雕母
然后其实大家慢慢会发现,玩收藏的很重要的两点,一个是眼力,一个是圈子,这个真的是要自身的水平,需要大量的积累。然后,让时间去说明一切,其实有很多事情,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2,中国钱币拍卖史上不同凡响的一年
年真的是中国钱币拍卖史上不同凡响的一年,这个年末的秋季拍卖会诚轩光钱币项目成交金额突破两亿。
这里诞生了世界拍卖史上首枚超过人民币万的中国钱币,也让我们看到了把拍卖槌震掉,让槌子多飞了一会的有趣画面。
中国机制币的空前盛况真是不容小觑,成交率高达99.1%,2.48亿元,很多中高档币种连创价格新高,在年度春拍首破亿元后又翻了番。要说没有资本介入那是不可能的,这些高档品种已经脱离地心引力了,作为普通爱好者还是来欣赏一下这些在公开拍卖史上创下同品种最高成交价的钱币吧。
另外《古钱金银锭纸币》专场的成交率也很高91.3%,成交金额余万元。还是比较稳的,清代“一本万利招财童子至利市仙官来”五十两开炉吉语银锭(GBCAMS63+),这个铭文确实寓意吉祥,品相极佳,最终以万元成交,也是创下同品种吉语锭的最高成交纪录。
3,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年11月15日,一位研究清朝钱币的大师辞世,引起了众多钱币爱好者们的沉痛哀思,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因研究清朝钱币而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博士布威纳教授。
这是一位执着且纯粹的老人,作为一位德国学者,布威纳热爱中国历史文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于研究我国清代钱币。
年布威纳用他的《清钱编年谱·至雍正王朝》在慕尼黑大学通过了论文答辩,同时被授予博士学位。
同样是汉学,他的同学们选择其它研究目标,花三四年就可以攻下博士学位,而他,却为此足足用去了16年时间。
《清钱编年谱·至雍正王朝》出版后,被英国皇家钱币协会授予年度勒霍特卡纪念奖(英国皇家钱币学会成立于年,是最早的钱币学的专业社团。)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钱币届获得极大的赞誉。
不过布威纳先生并没有满足,决心对乾隆以后的清钱继续进行研究整理工作,然而,这一干就是30年。
因为在研究乾隆时期以后发现,清钱的货币体系变得极为复杂,而当时的资料非常非常稀缺。直到年,布威纳获得了历史第一档案馆的一批珍贵微缩资料,含奏折在内有卷铸钱报告(假设我们一天阅读整理一卷,天天读,要7年9个月)布威纳将它们装订成了60卷,共页。
当然布威纳教授对清朝钱币的研究并不仅仅限于书面,还有大量的实物钱币,而且很幸运的是,一位慷慨的香港商人听说了他的研究,给他赠送了7吨原本要被熔掉的钱币,这批钱币也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7吨,一枚钱币按3.7g计重,也就是万枚,所以不论是整理实物还是整理史料,这都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需要常人无法想象的耐心。
正是这部重8.2公斤的大作()将他的藏品与大量档案文献联系了起来。
布威纳逐字逐句地向读者介绍清朝钱币的基本概念和俗语。包括有皇帝列表、重要原始资料的缩写、钱币识别号码、在钱币的下面有关于钱币类型(比如母钱、宫钱)、钱币文字写法的术语(比如满文齐头宝、汉文三撇宝)、钱币珍稀度(介绍钱串的概念)、铸币厂(以及它不同的含义)、金属材质、重量、私铸和铸币厂账目等等各方面的信息。
尽管货币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探索,布威纳博士超越自我竭尽一生的研究使得我们这些后辈受益匪浅。对于我国清钱圈的爱好者们影响真的是极为深远,许多国内清钱研究者都是以此为基础,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分阶段深入研究。正是由于他的突破,使我们现在有了关于钱币的大量新信息和认知,我们确实应该认真的去认识《清钱编年谱》的重要性。
相信布维纳老人一定是深深着迷于清钱历史,而孜孜不倦,因为,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4,中国机制币王现身
年10月22日,上海泓盛拍卖了一枚奉天癸卯库平七钱二分,w,因为是沈阳人买下了,所以令沈阳钱币圈的爱好者们兴奋不已,还有老师专门去拜访了买家,观摩这枚品相万里挑一,MS62分值的精品(pcgs此品种第三名分数且高于此枚分数者仅五枚)
之前记录这期的时候还说如果奉天癸卯一两现世会怎样,结果10月24日冠*拍卖的直播间就亮相了这枚号称机制币之王的奉天癸卯一两。
“奉天一两”享有“中国机制币王”的盛誉第一是因为曾两次打破中国机制币拍卖纪录,第二是因为迄今为止是孤品。
第一次是古德曼在年耿爱德旧藏拍卖会上以美元的价格买下奉天一两。这枚币后来又在年古德曼旧藏拍卖上被中国台湾藏家张秀青先生以美元的价格竞得,再次打破中国近代机制币的拍卖纪录。奉天癸卯一两在台北鸿禧美术馆珍藏20年以后,于1年转内地藏家接手,迄今该币仍为孤品。
癸卯年是(光绪29年),现在的沈阳造币公司在当时叫“奉天制造银元总局”,年始建,历经余个春秋,跨越了三个世纪的沧桑。是中国现有历史最悠久的造币厂,可以说沈阳造币厂在年的历史中,缩影了中国近代造币的兴衰变迁。
这两枚银币若是放在一起,确实有趣,一两是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后*,七钱二分是以光绪为主的帝*,表面上是两种面值的区别,只不过一方主张主张用传统计重银两制,生产以“两”计价面值的银币。另一方则主张采用民间盛行多年的,仿外国银币重约七钱二分的“一圆”制造。
然而这是帝*和后*的权利之争,即便帝后*争只是后人对朝局的一个笼统性的判断,但是在当时造成了一时间的币制混乱,在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间,迫于压力,很多地方都曾进行试制“两制”的金银币,奉天省当局就铸造了以“两”为单位的“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和以“圆”为单位的“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两种银币。
实际上,以“两”为单位,与民间使用的重七钱二分的外国银元,还会要再进行比值,无形中是增加了流通困难。直到年(宣统二年),清*府颁布的《币制则例》明确规定了以“圆”作为计重单位。“圆两之争”才算告于结束。
所以奉天的这两枚精品机制币,虽然是隔着屏幕还隔着盒子观看,依然令人兴奋不已。
5,世界目前年代最早的铸币作坊
年8月,郑州大学考古团队在英国权威考古刊物《古物》上发布了一项最新考古研究成果:确认河南荥阳官庄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现存年代最早的铸币作坊。
7~8年,郑州大学考古队在河南荥阳官庄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两枚空首布和60多个用于铸币的陶范。
钱币的发现并不令人特别惊喜,而铸币陶范的发现才是真正令人兴奋的——因为这意味着存在一个非常古老的铸币作坊。
考古团队在荥阳官庄发掘的这处铸币作坊,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属于一处规模很大的青铜器铸造作坊的一部分,其主体是一座具有“凸”字形格局的两周时期城址,始建于公元前年前后。
“整个作坊以铸造兵器、礼器和车马器为主,而钱币则是工匠们‘捎带着顺便’制作的,所以铸币遗址所占的面积比较小。”
那么这个是怎么确定的呢?这里要提到的是碳14测年法。在官庄的铸币作坊遗址灰坑里,考古队员发现了碳化的小米和小麦,应该是来自当时铸币工匠们吃的粮食。最适合碳14测年法的就是植物种子,而且最好是一年生的植物种子。“因为碳14测年表明的是有机物死亡的时间,而树木往往可以生长几十年甚至数百年。”
最终,考古人员得到了一个相对准确的年代范畴: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
考古人员强调的是:官庄遗址的空首布并不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古老的钱币,目前土耳其以弗所古城的金币窖藏仍是考古工作发现的最早的金属货币。不过以弗所城并未发现铸币场所。
因此,官庄遗址这个春秋时期的铸铜工坊,是迄今考古发现且经碳14测年确认的世界最古老铸币厂。
6,钱币评级公司年底暴雷事件
年震惊钱币圈最大的瓜无疑是某评级分公司爆雷事件,从古钱币到银元,从普通版到中高档品种,涵盖范围之大,令人大跌眼镜,然后在网上搜,其实历年都会有一些揭发、投诉,然而这一次,影响实在是太坏。
对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不再赘述,浅浅的聊一下个人感受,本人其实很少玩评级盒子,最开始的时候觉得隔着盒子不好玩,后来溢价特别厉害又不愿玩,但是对于评级盒子一直是保有敬畏之心的。
个人感觉评级就两个作用,1是把关,给藏品进行真假鉴定以及定级。2是增值溢价。很明显这两点都是建立在公信度的基础上,表示对它有信任。
因为个人水平有限,那么多钱币品种,会玩的太少,如果有一层信任保障,自然会宽心许多。即便是偶尔出现错误的盒子,也会觉得是在容错率范围内的,然而越来越多的错评事件出现,会让人丧失信心,这次暴雷,不仅仅是某一个公司的事,整个评级行业都声誉受损,是国内整个评级行业的危机,真的令人痛心,信任这个东西一旦被毁掉,重新建立是相当难的。
评级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发展这么迅猛,和钱币本身的上升势头是相互作用的,问题就是一定会出现不好的现象,况且现在很多评级公司和拍卖平台是合作关系,这里面有多少利益纠葛,太难说了。
除了网友们对于评级公司的各种批评和建议,建议个人收藏还是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
关于过去的,您还有什么想告诉我的,来评论区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