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4年后青山依旧,家园更美
TUhjnbcbe - 2022/10/26 22:27:00
确诊白癜风诱发的原因 http://pf.39.net/bdfyy/zqbdf/140314/4354435.html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

也是客观的见证者

14年前的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给四川省汶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青川县等地造成重创,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勤劳勇毅的巴蜀人民没有气馁,随即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灾后恢复重建。这当中,生态修复是重要一环。春末夏初,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记者来到当年的地震灾区,看到山间水流清澈,山坡上的丛丛灌木焕发新绿,片片乔木傲然挺拔,满目青绿的大地呈现勃勃生机。

重塑

生态底色

“这片竹子长了10多年了,面积已达4亩。我从没掰过竹笋,任其自然生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漩口镇安子坪村村民陈其贵说,他每天都要到竹林里溜达几圈,看着最初栽下的5株竹子长成了小竹林,内心充满成就感。

村民栽种的方竹已经开始产笋

年的那场地震导致四川省39个县损失林地万亩,损失活立木蓄积2.9万亩,森林覆盖率下降了1.87个百分点,苍翠青山变得满目疮痍。当年9月,国务院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对灾区生态修复作出明确要求。依据该规划及当地实际情况,汶川县确定了“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总体发展思路。

谋定而后动

多年来,汶川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建设等工程项目,完成了宜林林地及不宜耕作土地人工造林7.78万亩、封育管护14.37万亩、中幼龄林抚育6.88万亩、低效林改造2.5万亩。

同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人工种草15.1万亩。

“我们村利用现有的山地资源,大力种植方竹以及本土兰竹、金竹等,全村竹子栽种面积达到余亩。”安子坪村四组小组长姚熊说。而放眼整个汶川县域,目前林地面积达到.16万亩,活立木蓄积达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85%,草原综合覆盖率达85.8%。

汶川县三江镇盘龙山

共筑

“熊猫走廊”

“以前的伐木场被大熊猫‘接收’了。”在插旗山下,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小寨子沟片区负责人赵*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努力,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片区内大熊猫数量已达47只,并呈逐年增加趋势。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常有川金丝猴、金雕、绿尾虹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该片区出没。

红外相机拍摄到川金丝猴

小寨子沟是岷山山系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带,北川曾是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据工作人员介绍,地震导致小寨子沟保护区林地资源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严重损毁,局部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功能衰退,区域生态状况急剧恶化。针对此,小寨子沟实施了包括植被恢复、封山育林在内的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年全面竣工。

“我们在选择植被恢复所需的植物时,坚持不引进外来物种。”工作人员介绍,外来物种在适宜生长的新地区会迅速繁衍,可能会严重破坏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本土物种对当地土壤、气候的适应性强,更易成活,且苗源多、价格低。“因此,我们主要在北川范围内的原有植物中进行选择,并采取‘林灌草结合’的模式,以防同一地块植被单一,确保植被恢复地块水土不流失。”赵*说,保护区内人工植竹超亩,解决了大熊猫的粮食问题。

小寨子沟国家自然保护区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降低了大熊猫栖息地连通性,使部分大熊猫种群无法进行有效的基因交流,形成“生殖孤岛”。为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对小寨子沟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质量评价研究,筛选出4类18种植物作为植被恢复的主要树草种,并提炼出适用于保护区的3个植被恢复类型,有效促进了大熊猫栖息地植被恢复。

行走在小寨子沟,各类树木花草让人目不暇接。如今,小寨子沟片区内已记录植物种、脊椎动物种、昆虫种。“现在,这里又成为名副其实的‘熊猫走廊’了。”赵*自豪地说。

再蹚

发展新路

“现在大家的观念变了,都很重视生态保护。”广元市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村民唐成波说,村民世世代代与大山、森林为伴,“靠山吃山”曾是他们谋生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如今,张家村已是3A级旅游景区,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的收入日益增多。

青川县白龙湖

青川县也曾是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14年来,青川在逐步修复生态的同时,积极谋划转型发展,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电商等绿色产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我年纪大了,不愿离家太远,园区就在家门口,每天去打理番茄、草莓等农作物,每个月能挣元。”在园区务工的乔庄镇孔溪社区居民李树炳高兴地说。他所说的园区,是位于该社区的青川山珍博览园。该园区占地余亩,有中药材种植区、蔬菜种植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区和蔬菜种植区,拥有现代种业、设施农业、产地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全产业链。“博览园近年又投入万元,建成了兼具观光旅游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解决了60余位居民的就业问题。”孔溪社区*委书记赵玉亮说。在离张家村不远的青溪镇,54岁的张云过去经营一家木材加工厂。但汶川地震之后,伐树被禁止了,张云没了生意,便改行种起了菌类,以前的木材加工厂变成了菌种堆场。

李树炳正在为园区内的番茄苗修枝

这只是青溪镇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14年间,清溪镇

先后建起6处特色产业园,新增芍药、油牡丹农旅产业园亩,种植茶叶亩、羊肚菌亩、黑木耳亩、核桃亩、早笋雷竹亩;组建了56个家庭农场、34个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产业经营主体;按照农旅结合发展思路,打造青溪铜火锅、山珍宴等特色餐饮品牌,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14年后青山依旧,家园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