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人生之所以痛苦,是我们无视规律,一错再错
TUhjnbcbe - 2022/10/31 20:43:00
北京湿疹哪里医院好 http://pf.39.net/xwdt/210622/9092792.html

来源:国海咨询自有原创方法论体系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首发于公号:国海管理咨询

欢迎大家进行内容订阅

大家普遍都在抱怨,生意是越来越难做,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工作是越来越难找,利润是越来越微薄,彷佛已经无处可去,彷佛到处都在“内卷”,卷的让许多人都筋疲力尽,难以招架。

可为什么这么卷,它的本质是什么?

大多数人又不太清楚,只能是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虑。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世界的话,会发现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不要说个人,即使是国家这种大型组织依旧没法逃避这个卷循环!

01

回顾历史,寻找商业规律

从东西方的商业发展历史中,寻找商业的规律

一、回顾西方商业发展的历史

17世纪的世界第一:荷兰

17世纪中叶,荷兰垄断了全球贸易的一半,商船游弋于五大洋之上,号称“海上马车夫”,实际上是一个扮演“倒爷”角色的商贸国家。

荷兰在年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雅加达、日本、斯里兰卡、锡兰等地都建立起贸易据点,大量亚非洲的货物运往荷兰与欧洲国家进行交易,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于年在阿姆斯特丹诞生,阿姆斯特丹已然扮演了今天美国华尔街的角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整个17世纪,荷兰通过香料等贸易成为了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从商业的角度,荷兰本质开展的是价值传递的工作,而发达的全球海运网、股票交易所等强化了贸易连接,提升了价值传递的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交易成本,从而获得财富的增长。

18-19世纪的世界第一:英国

荷兰对海上贸易的控制,严重制约了后起之秀英国的发展,于是双方在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打了四次战争,最终“海上马车夫”被挑落于马下,英国就是靠战争从荷兰手中夺取世界领导权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

从生产技术上,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从劳动上,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也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同时工业革命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使得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通过技术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本质上就是价值创造的效率更高了,从而让英国的经济增长飞速。

20世纪-至今的世界第一:美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越英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美国把两次世界大战变成壮大国内制造业的一门大生意,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成为供应全球生存的世界工厂。美国建立起美元替代英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殖民地地区“民族自决”,从而彻底瓦解了之前的世界第一大英帝国“中心-边缘”的循环体。

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严重的垄断现象,“铁路大王”“钢铁大王”“石油大王”一个个横空出世,中小企业家则被挤兑地失去了生存空间。面对这种趋势,美国国会在年通过了《反托拉斯法》,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分拆了,分拆为34家新公司,反垄断序幕由此拉开。

二十世纪初美国铁路的修建使得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的拉近,降低了交易成本,电话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得以分享,沟通变得便捷,火车成为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电话走近了每一个家庭,缝纫机,女包,服饰等纺织行业的发展,又诞生了平民也可以消费的消费品,因此美国走进了消费时代,商场的出现,正是美国走向消费社会巅峰的表现,各个产业链的发展也迅速诞生了大量的中产阶级,他们开始消费汽车,逛商场,打电话,看电影,去剧场欣赏艺术和音乐。

本质上美国不仅在营造了公平的营商环境,还在技术推动下在价值创造和价值效率上飞速提升,从而让自己走上世界之巅。

荷兰成为世界第一靠的是贸易,英国取代荷兰靠的是制造业,美国取代英国靠的也是制造业。

二、回顾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

原始社会后期

中国就出现了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这是最原始的商业活动。所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年)

管仲的以商治国策略。包括著名的:四民分业、贸易兴国、盐铁专营。

1、四民分业。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按职业来划分社会阶层的人,四民包括:士、农、工、商。虽然商在最后,但并不表示商在社会最底层,与此相反,在当时商人是受人尊敬的一类人群,工商和士农都是“国之石民”。

2、贸易兴国。管仲能做齐国推行其以商治国,有其背景,齐国近海,土地贫瘠,但水产品和盐十分丰富,因此齐国扶植工商业。

3、盐铁专营。开创了国家以税收+专营的方式增加财*收入的先例,利用国家的当时的支柱产业:盐业和铁业的资源垄断,通过价格调控来获取利润,并将赋税藏于商品中,让民众没有那么反感,盐铁专营是后来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的先驱。

范蠡,辅佐春秋五霸之越王勾践,后人称之为“商父”。

1、建立各种生产和*事基地,第一个以产业模块的方式规划国民经济的第一人,这比管仲又更进一步,通过建立生产、*事基地,有计划重构了国民经济能力。

2、以价格调控的办法促进粮食生产。提出是想宏观调控的浮动价格*策,稳定物价,繁荣市场。比如当市场粮食价格上涨时,国家就用低价抛售粮食的办法来打压价格。

3、范蠡还发现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并以此设计*策。

商鞅变法

1、农耕。颁布了《垦令》,鼓励农耕同时,还防止商人活跃,坚持重税,大幅提升酒肉价格,税收增加10倍,将土地和资源归为国有。

2、*占。在第一阶段初有成效之后,开始了第二轮更为广泛发变法,建立了*爵制度。收回贵族所有爵位,取消特权,重新分配。只有在战场上立功的,才能重新获得爵位,成为贵族。

3、推行了农战策略之后,开始了第三轮变法,“中央集权”。包括土地改革、统一度量衡和推广郡县制度。废除井田制度,允许民众开垦荒地,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生产热情,同时为当时的战士提供了重要的粮食和物资。

桑弘羊改革

兴汉之后,实行了分封制,各地纷纷建国,中央集权出现旁落,地方权贵和商业富豪联合起来对中央形成了威慑。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权力的下放,可以激活商业和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是这大大削弱了中央的凝聚力。如何权衡集权和放权,是历代*权首要考虑的问题。

其改革策略主要从产业、流通、税收和货币几个方面入手

1、产业和货币。从其主要的支柱产业铸钱业、煮盐业、治铁业入手,相继将其国营化,为其*事扩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还压制了地方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2、流通业。采用了“均输平准”的*策后,国家统一采购,然后统一销售,进行物价管制。形成了一个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国营商业网络。在流通和价格管制方面,形成了一种非常典型的计划经济运作模式,但这一策略当然是极大地打击了商人和地方官僚的势力,让中产阶级相继破产,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

3、税收。凡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人等,都需要向*府上报资产,并按照资产多少缴纳税收。

唐朝改革

唐朝初年,从年-年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对工商业的宽松*策延续了年之久,这也直接造就了唐朝的太平盛世。

对于工商业的宽松*策的同时,唐朝还规定官员不得经商,与民争利,唐太宗还下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的规定。而且在“均财富”方面,唐朝向富豪家庭征收一笔“公廨钱制度”,以养活*府官员,减轻了*府负担。

在对外贸易上,唐太宗组建一个跨国联盟,联合了当时全球多个国家,打通了由长安向西,贯穿整个欧亚大陆,直达地中海东岸的安都奥克地区,建立了一条长约公里的“丝绸之路”。

宋朝经济改革

1、宋朝的经济制度创新就是前朝所未见的,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和企业制度方面都出现了重大演进,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工商制度建设,在此时基本定型,延续上千年。

2、到了12世纪末期,中国人口超过1亿,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也就是这个时候,科技创新几乎停滞。

王安石变法

提出了想要富国强兵,唯一可以的办法就是采用汉武大帝控制国家重要产业的做法,提出了:摧抑兼并,均济贫乏的变革策略。其变革分为三个部分。涵盖了商品、流通和农业等一条龙产业*策: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

1、均输发。汉武大帝时期的桑弘羊也推出了均输法,就是促进商品的均衡流通,控制物流和价格波动。

2、市易法。就是*府全面垄断城市的商品零售,在各地设立市易司,负责平价购买,均价销售。这样便打造了从采购、运输、定价、销售一整套国营垄断体系。

3、青苗法。每年夏秋两季,农民可以到当地*府借贷现钱或者粮食,补助耕作,每笔贷款的利息是20%,一年可贷款两次。

变法初期很快效果显现,中央财*税收迅速增加,农业产量也大幅提升,但是也同时其弊端也很快显现,*府权力空前巨大,导致了*府性公司,到处与民争利和与商争利,对民众的财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让商人阶层在财富积累上也缺乏安全感。

元朝改革

元朝的经济制度上面多数延续了宋朝。比如专营、扑买制度、盐税制度等。但也有一个重大的创新就是建立了影响千年的银本位制度,还进行了当时全球最先进的纸币改革。

明朝改革

明帝国初建的14世纪中期,正是世界*治史和经济上上的一个转折时刻。随时明朝统治阶层对工商业的压制,中央集权主义重新抬头,社会从工商经济逐步转变为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稳定和封闭成为那个时代两个重要关键词。

郑和的足迹遍及亚非大陆,达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当地进行贸易,同时建立了朝贡关系。实际上14,15世纪的明朝也当时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强大的帝国。历史的转折出现在年。在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明帝国开始采取了闭关锁国的*策,禁止了沿海贸易,名禁止商人与外国经商,并且对当时的船只进行了集中的烧毁。

清朝改革

延续了明末的闭关锁国策略,清代的皇权专制制度胜于明代,明朝取消了宰相制度,将中央集权集独裁于皇帝一身。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落后首先体现在*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

总结:从1年-年余年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没有增长,而欧美各国相继超越了中国,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不难发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一直很强,我们输在持续的连接和进步上。

改革开放的40年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至年期间,我国将商业体制改革为计划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变了单一的商业所有制结构,变“官办”为“民办”。

年底,*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爷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改革,计划管理的商品大量减少,市场调节的商品大量增加,为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0年时间里产业的变迁却非常剧烈,早些年的靠外贸出口,使得江浙和广东等大量乡镇企业,工厂纷纷崛起,其中不乏福耀玻璃等伟大的企业,而代工企业比如富士康,伟创力等千亿市值,百万人规模的巨型企业,家电行业的发展有格力,海尔,等千亿市值的企业,摩托车的发展有嘉陵,力帆,汽车行业的长安,比亚迪,吉利等国产企业,这些都是靠企业家精神推动着这些产业的变迁。

互联网诞生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样千亿市值的企业,居民在城镇化过程对于居住的需求又诞生了恒大,万科等千亿市值以上的企业,城镇居民对于消费的追逐,又诞生了万达这样巨型的商业地产。

每个产业都有几家领*人物,他们是先知吗?还是圣贤?所以能够把企业做到这么大,以至于可以改变一个产业?显然不是,他们只是站在人的需求上面,顺应潮流抓住了自己的机会而已。

是时代机遇成就了企业!

02

名族的崛起,企业的“困局”

一、商业土壤环境的“困局”

中国上半场是要效率

中国迄今为止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他总结为重点是以“效率优先”突破计划体制的老路,集中精力创造市场经济所天然需要的平等发展条件——权利平等、竞争公平、规制中性。

98年开始,我们开启了高速城镇化,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兜售起了商品房,这东西大伙现在虽然不待见它,但它确实带动了上下游几十个行业,钢铁,水泥,家具,建材,装修、物流、金融等都是包括在内,也正是随着不断的城镇化,我们大量的重工业的产能,才能被逐渐消化。

这一阶段后的十年,房子的上涨是纯粹的需求推动,并没有什么不好,卖地得来的银子,也被用于投资研发,比如高铁的快速发展,推动教育,比如大学学费出奇的低廉,城市扩张,比如,一座座,马路,高楼,接连而起。

碰巧这个时候美国再看看当时的我们,觉得又听话又能干又没野心,简直是最理想的打工仔,于是乎,这一年,我们加入了世贸,被美国定性为世界工厂,大量的需求和技术向这里转移,和美国形成了一种互补,美国要商品,我们要美元,拿了美元又去买美国的美债,依靠美债拿到美元的美国,又拿来买我们的商品,如此,一美元当两美元在用,美国岂有不快乐的原因?而且因为物价实在太便宜,那段时间,美国人买衬衫,都是不用洗的,仅仅只是因为洗比买更贵!

就这么干了十来年,我们自己积攒了一些家底,也渐渐地发现了美国的一些问题,商品的产能,可以通过机器进行无限扩张,普通美国人的口袋,却因为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导致需求越来越微弱,在生产下去,该找谁来买单?同时美国愿意转移的技术也越来越稀少,生产能够得到的附加值,也越发不值一提!

随着人工成本、地租成本、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日子过的越来越难,继续替美国接盘,当它的代工厂,消耗的时间不说,赚的也越来越少,过去的很多年,不断做大的蛋糕,快速增长的收入,让很多人都以为它是一种常态,也掩盖了很多问题。

现在突然的被停止了,大家能够接受吗?

再说红利本身也是有极限的,工厂实在太苦了,如果有的选,没人愿意,自己的下一代依旧过得和自己一样辛苦,实在没得选,那就干脆直接维持着最低消费,彻底躺着!

这也意味着我们能够聚拢的资源,只有一代人,只有区区的二十年,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段,拉动自己的需求,而这个正是房地产,从此房子开始进入非理性状态。如果不提升自己的产业附加值,我们就会像过去的东南亚、拉美国家一样,被狠狠的割韭菜,这可是历历在目的!

可当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对于美国,就是一切郁闷的开端,因为我们是真跳出了常人的想象,跳出了美国固定的框架!

美国是这么规划世界的,把世界分为4类

一类美国,先以提供创意为主,等待研发出来后,满世界兜售,获取垄断利润。

二类德国和日本,吃透美国的创意后,以高端制造的实力,进行更为细致的打磨,降低成本后,继续满世界的兜售,获取第二波利润。

三类中国等代工国家,吃透美国的创意,吸收德日的技术,利用本土无比庞大的人力资源,直接山寨出大量的仿制品,将这些技术以白菜价的方式,向世界倾销。

四类卖资源的,例如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都可以包含在内,主要为前四个提供生产资源,大部分时间都没什么特殊表现。

我们奋力的跳出这个牢笼,我们在5G,VR,人工智能,核聚变,这些最前沿的技术,和美国并没有明显的代差,甚至有一些,对美国还略有优势。

美国的崛起靠的就是技术引领全世界,现在倒好,挖他小弟的基本盘不说(德日汽车制造),还一口气从3楼挖到1楼,搞的整个分工体系都超出了美国的预料,再怎么搞下去,美国还怎么通过,技术的传导机制,控制整个产业链?控制不住,别人又为什么听他的?大家跟着美国,就是混口饭吃,真心不见得有多么想往灯塔!

当然,在我们急需的例如芯片上,依旧被美国卡着脖子,但依旧是我常说的那句话,我们要担心的从来都不是它能不能够造出来,而是有没有人需要它,有没有市场需要它,这股需要感,到底又有多强烈!只有被需要的无以复加,全体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之所以痛苦,是我们无视规律,一错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