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汉方
大家好,这里是一壶汉方。今天我们继续上周的话题,接着讲皇甫谧的故事。
寒食散论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著名学者多有厌世情结,但他们厌世并不厌生,学者们多从药石、山水、音乐、宗教等当中寻找更多的慰藉。由于玄学的发展,使得彼时养生之术、服石之风盛极一时。皇甫谧也在不知不觉间卷入了服石之风。中年之后的皇甫谧,罹患风痹,且病耳聋,更兼服石召祸,苦不堪言。既有一定学养,又精通医道的皇甫谧在这种特殊的情形下,深刻反思自己服食寒食散后身体所发生的反应,广泛考察历代医家之学术言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完成了《寒食散论》,在当时也很有名望。
《寒食散论》或称《论寒食散方》,是皇甫谧的另一部重要医学著作。可见除针灸医学之外,皇甫谧在药物医学领域也有一定的造诣,《寒食散论》可谓窥豹之斑。
寒食散,又名“五石散”,其药方托始于汉人,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关于寒食散中的“五石”,葛洪所述为丹砂、雄*、白矾、曾青、磁石,隋代名医巢元方则认为是钟乳石、硫*、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尽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烩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传说何晏耽声好色,服了五石散后,顿觉神明开朗,体力增强。在其影响下,五石散广为流传。然而,许多长期服石者都因中*而丧命,至唐代孙思邈则呼吁世人“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学术贡献
如《医心方》云:“皇甫唯欲将冷,廪丘欲得将石药性热。多以将冷为宜,故士安所撰,偏行于世。”可惜《寒食散论》原著早已亡佚,其相关内容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及日人丹波康赖之《医心方》中有部分保存。考两部著作收录《寒食散论》遗文,其主要学术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察服石渊源从《寒食散论》遗文看,寒食药不局限于石类药,亦有草类。寒食药始于何人,无人能确切其实,有言华佗者,有云仲景者。皇甫谧认为,华佗于中医学术思想钻研得更为深入精微,用方施药比较单省;而张仲景之经方中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等,都是多味药物参合出入组成的大方剂。因此,寒食草、石二方,出自张仲景,而非华佗。皇甫谧云:“仲景虽精,不及华佗。”指出以华佗之精微,是不会应用这种具有严重*副作用,且临床不太好把握的配方的。仲景虽然也精于医道,然其精明尚不及华佗。传世《金匮要略》载侯氏黑散方为:菊花,白术,细辛,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芩,当归,干姜,川芎,桂枝。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止。
从服用法中“常宜冷食”、“冷食自止”等语观之,当为寒食药无疑,方药组成以草药为主,则侯氏黑散为寒食草药之属。
又有紫石寒食散方,或许即皇甫谧所说紫石英方,药物及用法为: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煅),栝楼根,防风,桔梗,文蛤,*臼,太乙余粮,干姜、附子、桂枝(去皮)。上十三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
与侯氏黑散相比,此方以石药较多,少量配以草药,但总以温热立法,仅以栝楼根相佐,方名“紫石寒食散”,当为寒食石药。
由此二方可见皇甫谧对于寒食散方渊源考察是比较严谨的,其“出自仲景,非佗也”之论是可信的。《针灸甲乙经》序中有仲景见侍中王仲宣“令服五石汤”的记载,此五石汤或许即五石散。
对于石药和草药,皇甫谧还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吾观诸服寒食散者,咸言石药沉滞,凝着五脏,故积岁不除;草药轻浅,浮在皮肤,故解散不久。其违错草石正等。今之失度者,石尚迟缓,草多急疾,而今人利草惮石者,良有以也。石必三旬,草以日决,如其不便,草可悔止,石不得休故也。然人有服草散两匕十年不除者,有服石八两终身不发者,虽人性有能否,论药急缓,无以异也。”
2.指明服石危害
皇甫谧在其《寒食散论》中明确指出了服食寒食散造成的严重危害。有舌缩入喉者,有痈疮陷背者,有脊肉烂溃者。总之“暴发不常,夭害天命”。服石之风如此盛行,是因为当时的尚书何晏,耽声好色,服用此药后,心情开朗,体力增强,于是“京师翕然,传以相授。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由于人们只喜贪近利,而看不到远期后患,因此在何晏去世以后服石者与日俱增,于时不辍,就连皇甫谧本人也参与其中。尽管当时就出现了因服石而招祸的不少事例,但人们还是不能引以为戒。
3.批判医患之过
既然服食寒食散祸端百出,人们为何还竞相参与?侯氏黑散、紫石英方出自医圣,后世传用,服食寒食散却出现如此之多遗患,原因何在?皇甫谧指出这是因病乱投医,盲目源自无知。寒食药是至难之药,首先它有比较难以驾驭的较为复杂的药物配伍关系,虽侯氏黑散、紫石英方后世传用,但人们竞相服用的并不是此二方,而是一成不变的“五石散”。皇甫谧指出,服寒食药亦当辨证配方,不能千篇一律;同时服用寒食药后还有一套比较复杂的自我调理方法,而世人怠惰,多不遵循。他批判道:众人喜于近利,未睹后患;而医者精方不及华佗,审治莫如仲景。将至难之药,视为普食之方,岂有不招祸之理?
4.制定服散量法由于皇甫谧在当时已是饱学名士,服寒食散后找他救治的人不在少数,更兼他也参与服石,身自苛*,于是开始琢磨服散之法。“咸宁四年,平阳太守刘泰,亦沉斯病,使使问余救解之宜。先时有姜子者,以药困绝,余实生之,是以闻焉。然身自荷*,虽才士不能书,辨者不能说也。苟思所不逮,暴至不旋踵,敢以教人乎?辞不获已,乃退而惟之,求诸《本草》,考以《素问》,寻故事之所更,参气物之相使,并列四方之本,注释其下,集而与之。匪曰我能也,该三折臂者为医,非生而知之,试验亦其次也。”经过深入研究,皇甫谧制定出了服散剂量和服用方法:“服寒食散,二两为剂,分作三帖。清旦温醇酒服一帖,移日一丈,复服一帖,移日二丈,复服一帖,如此三帖尽。须臾,以寒水洗手足,药气两行者,当小痹,便因脱衣,以冷水极浴,药势益行,周体凉了,心意开朗,所患即瘥。虽羸困著床,皆不终日而愈。人有强弱,有耐药。若人羸弱者,可先小食,乃服;若人强者,不须食也。有至三剂,药不行者,病人有宿癖者,不可便服也,当先服消石大丸下去,乃可服也。”当然这也是一个大致的法度,皇甫谧是很注重辨证的,“若老小不耐药者,可减二两,强者过二两”。5.明确将养之法寒食散不但服用方法有一定规矩,服散之后,也有一套严格的将养调理之法,大致而言宜寒衣、寒饮、寒食、寒卧、冷浴,极寒益善。但皇甫谧又反复设案举例特别强调仍须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如药势未散者不可冷浴,否则会药噤不发,此时应换为温酒饮食,并配合活动出力,令人体温热即可。还应使服散者多次饮食,不分昼夜,因为饥饿亦会使人感觉寒冷,进食则会温热。又如,“凡服药者,服食皆冷,唯酒冷热自从”。此外,服石将养还须十忌:第一忌怒,第二忌愁忧,第三忌哭泣,第四忌忍大小便,第五忌忍饥,第六忌忍渴,第七忌忍热,第八忌忍寒,第九忌忍过用力,第十忌安坐不动。
6.详述解救之法
若服散后将养失节,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应当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予以治疗解救。皇甫谧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了“违人理,反常性”的解救总则,总结出“六反”、“七急”、“八不可”、“三无疑”等解救特点。
六反:重衣更寒,一反也;饥则生臭,二反也;极则自劳,三反也;温则滞利,四反也;饮食欲寒,五反也;痈疮水洗,六反也。
七急:当洗勿失时,一急也;当食勿忍饥,二急也;酒必淳清令温,三急也;衣温便脱,四急也;食必极冷,五急也;卧必衣薄,六急也;食不厌多,七急也。
八不可:冬寒欲火,一不可也;饮食欲热,二不可也;常疹自疑,三不可也;畏避风凉,四不可也;极不能行,五不可也;饮食畏多,六不可也;居贪厚席,七不可也;所欲从意,八不可也。
三无疑:务违常理,一无疑也;委心弃本,二无疑也;寝处必寒,三无疑也。
最后,叮嘱您一句,千万不要自己配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千万不要自己配食!千万不要自己配食!千万不要自己配食!
推荐食谱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食疗推荐:
青椒木耳炒荸荠
:青椒50克,木耳50克,荸荠克,盐2克。:1.青椒洗净切块;木耳用温水泡发洗净;荸荠去皮,洗净切块。2.热油锅爆炒青椒和木耳,将熟时倒入荸荠翻炒。3.最后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就可以出锅了。:本菜有清热生津、益气强身的作用。
:木耳味甘,性平。归肺、脾、大肠、肝经。补气养血,润肺,止血,降压,抗癌。荸荠味甘,性平。归肺、胃经。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
菠菜粥
:菠菜克,粳米克,盐3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植物油少许。
:1.将菠菜洗净,在沸水中烫一下,切段;粳米淘净。2.锅中加水适量,下入粳米,常法煮粥,粥将熟时将菠菜下入粥中,继续煮直至成粥,停火;再放入盐、味精等调匀即成。:菠菜粥具有养血止血、敛阴润燥、通利肠胃的作用。
:菠菜味甘,性平。归肝、胃、大肠、小肠经。具有解热*,通血脉,利肠胃之功效。常用于头痛,目眩,目赤,夜盲症,消渴,便秘,痔疮。
银耳大枣炖猪肉
:银耳10克,猪瘦肉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银耳泡发,去蒂洗净,撕成小朵。红枣洗净,去核。猪瘦肉洗净,切片,放入锅中,加水烧开,撇去浮沫,加入冰糖、银耳、红枣,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猪瘦肉熟烂即可出锅。:补胃益中,健脾抗衰。适用于脾胃亏虚导致的失眠、健忘、眩晕等症。: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多种微量钙以及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分。猪肉味甘、咸,性微寒。归脾、胃、肾经。具有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益气,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肾虚羸瘦,血燥津枯,燥咳,消渴,便秘,虚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