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媒体札记
这折射出的是环环失守的失察之责和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思想。
最近,一场原本普通的植树活动,以始料未及的方式演化成了“背锅”讨论。此前,有网友反映,某地植树活动专为处级领导设立植树区。相关资料显示,在植树活动现场,设立了“处级领导植树区域”红色标牌,有几位戴着白色手套、穿着黑雨靴的人正在植树。
随后,南宁市西乡塘区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由于该局工作人员小王对城区方案理解不深不透,把城区*委、人大、*府、*协四个种植区域的牌子统一制作成“处级领导植树区域”,造成了工作上的失误和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深表歉意。同时表示:从此事看出“个别干部*治站位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严不实,浮于表面,对上级的工作部署落实不到位”。
通报中,小王作为“个别干部”的代表,被推到了归责的“C位”,而公众对此似乎并不买账。许多网友表示“心疼小王”,还脑补了“我太难了”的小王内心戏。新华社发表评论直言:出了问题往下推,追究责任小王“背”,这种做法是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各级**部门务必提高*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不要让“小王”们成为“背锅侠”。
回顾这场“不寻常”的植树活动,明显经历了两重舆论焦点。前期,舆论主要质疑的是那块不合时宜的标牌,以及从中反映的形式主义和官本位思想。植树本是**干部与群众共同推动生态建设的有益活动,可是“仅限处级干部”的标牌,却表现出了拒群众于千里之外的等级观念。
对此,《新京报》评论道:这块牌子一竖,就意味着“非处级勿入”,植树瞬间就跟级别挂钩起来了,没到相应级别的还不配在此区域植树。这难免让人心生疑惑:合着植个树也要被分成三六九等,植树区域也要条款分割、因级别而限定?
此外,事件中一些干部种树还要戴手套、穿雨靴的做法,也显得不接地气。如此“全副武装”、过于“讲究”的表现,让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在种树还是作秀?红星新闻对此评论道:如此爱干净的做派,虽然不太像当真干活的植树人,却无疑大大增加了本次活动的“秀值”。
视频引发争议后,当地回应中有些避重就轻的归责逻辑,则成为衍生舆情的“吐槽”重点。对此,长城网一篇评论的标题一针见血:《设“处级领导植树区”,“小王”能做主?》
事实上,一场活动的安排策划,需要经过层层把关审核,不是由任何一个“小王”能单独拍板决定的。从想法雏形到这块标牌被竖起来,再到活动现场大家“见怪不怪”,默许遵守这一明显带有特权思维的不当划分,折射出的是环环失守的失察之责和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思想。遗憾的是,对于这些明显的问题和漏洞,当地在回应中并未多提,也缺少进一步的整改方案,而是把小王推到前台“认领责任”。
这种套路化的解决方式,不仅没有得到公众认可,反而成为当地有关部门官僚主义作风的又一注脚。《河北日报》发表的评论指出:设置一块不合时宜的标牌,已显现出官僚主义处处讲级别、分等级的积弊,而出了问题往下推,让下属当“背锅侠”,则更是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
在相关通报中,当地称“今后一定会举一反三,确保此类错误不再重犯”,可是“甩锅”小王的做法,难免让人怀疑:相关部门是否真正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
警惕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国家反“四风”的态度也十分坚决。只是,一些地方不时出现的“某领导打下属一记耳光”“给领导的专用厕所上锁”等新闻,还是显示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反复性和顽固性。
出现类似事件后,当地还需深入反思和问责,而不是简单归责“小王”后不了了之。《南方日报》对此直言:这是一个整顿官僚主义的好机会,希望不要没了下文。
媒体札记,中青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时事,我们下周再见。
撰文/任冠青
编辑/*帅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