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呀,又到了疏调学派的科普小课堂——神农识药的时间啦,今天是《发散风寒药》系列的第十一期。我们就从发散风寒药的第十一味药藁(gǎo)本继续给大家介绍了。
藁本性味:辛,温。归经:归膀胱经。
《本草纲目》记载:
藁本亦名藁茇、*卿、地新、微茎。(根)辛、温、无*。主太阳头痛、巅顶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亦治痈疽,排脓内塞。
小儿疥癣,可用藁本煎汤洗,并搓洗换下来的衣服。头屑多,可用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间干擦头发,清晨梳去,头屑自除。
《神农本草经》记载:
藁本,味辛温。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一名*卿,一名地新。生山谷。
《中药炮制》记载:
藁本,产湖北、四川、陕西等地。春秋季采挖。清除杂质,洗净泥沙,冬春用温水浸20分钟,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捞入筐内,滤干水份,放缸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切成半分厚直片,晒干。用量:3~6克。
《药笼小品》记载:
藁本,辛温。为太阳膀胱经风药。本经寒郁头痛连脑者,必用之。又去风湿,疗胃风泄泻头痛。不因寒伤太阳不可用。
《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
《别录》:辟雾露润泽;疗风邪亸曳,金疮。
《药性论》:治恶风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去头风鼾疱。
《日华子本草》:治病疾,并皮肤疵皯、酒齄、粉刺。
《医学启源》:治头痛,胸痛,齿痛。
《本草再新》:治风湿痛痒,头风目肿,泄泻疟痢。
藁本是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和根,其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在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藁本,性温,味辛,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功效,临床常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巅顶头痛等。藁本的主要活性部位为挥发油等,其还含有萜类、香豆素类、苯酞类、烯丙基苯类等。
藁本具体运用小提示:
1、藁本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研究发现,丁基苯酞是其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部位花生四烯酸释放和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而发挥抗炎作用的)
2、藁本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作用。(研究发现,藁本内酯是其降温的活性成分之一,其降低体温的机理可能与氯丙嗪相似;其镇痛成分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且以辽藁本的镇痛效果最好)
3、藁本具有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研究发现,藁本水提取液的中枢抑制作用强于辽藁本,藁本内酯可能是其中枢抑制的活性成分之一)
4、藁本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研究发现,丁基苯酞是其抗血栓的活性成分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水平、降低5-羟色胺的释放有关,且表现出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5、藁本具有一定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研究发现,丁基苯酞、丁烯基苯酞是其扩张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以及抗心肌缺血缺氧的已知活性成分)
6、藁本具有一定的保胃利胆作用。(实验发现,其醇提物可对抗小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形成,且可促进SD大鼠的胆汁分泌)
7、藁本具有一定的解痉止泻作用。(研究发现,其有非特异性解痉作用;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和藁本内酯是其抑制肠平滑肌活动的已知有效成分)
特别注意:阴血虚及热证头痛忌服。
藁本图示
在我国,凡良药大多都有一些传说故事,藁本自然也不例外,今天小师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知道的故事吧。
南宋末期的文天祥,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也是一个豪杰式的秀才。《宋史》记载,文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顾盼烨然。”“皙”就是肤色白嫩,“顾盼烨然”,指的是眼睛,回眸一看,光彩有神。
这样的美男子,在那一个时代,说不上“妻妾成群”,也称得上是美女绕身了。确实,《宋史》也是这么写的:文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平生自奉甚厚”,说的是文天祥很懂得生活,“声伎满前”说的就是身边不乏能歌善舞的美女。
但这一切,从文天祥的一生来看,是一种愤世嫉俗,是在不得志下的自娱。一旦国家有难,四岁的恭帝诏告“天下勤王”,文天祥马上驱散了声伎,变卖了家财,招兵买马,与“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连汉族带苗族共一万多人马,来到了杭州,最终成就了一段“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光辉人生。
其实,文天祥的才能早已得到了恭帝的爷爷理宗的赏识。文天祥当时上了凤凰山皇城的集英殿,理宗给对策的题目是“法天不息”。《宋史》对此赞誉仅仅十一个字:“其言万余不为藁,一挥而成”。
这“一挥而成”不是指文章,说的是殿试时答辩的语言:“其言万余不为藁”。“藁”是什么?按《康熙字典》的说法,是满山遍野一种理不清的乱草。杭州人说“搞七搞八”,其实就是这一个“藁”字。大概当时的南宋朝廷中说“藁”话的人实在太多,这也是理宗总要昏昏欲睡的缘故。文天祥说了洋洋万言,却头头是道,一点都不“藁”,理宗大奇。
藁本
那么,今天的神农识药就到这了,希望大家喜欢,有任何问题或意见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每一条留言都会看的哟~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