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涧深林密。美景藏于深山,宝物生于险境。现代人对于中药材的认知,医院里的大夫,或者是药房里的药剂师。虽然他们整天和各种药材打交道,但是所看见的都是经过加工和泡制出来的药材。很难有机会真正看到原生状态的药草,更别说亲历采药的经过了。虽然我不是医者,但早年采药的经历,那其中的艰辛和乐趣,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
老中医都讲究货出地道,药采时节。什么地方,那种气候条件,最适合生长某种药材,都是天时地利造成。那些味中药成熟在什么季节,都有规律可循,只有严格按时采摘,才会具备最佳的医用效果,药物才最绵厚醇正。比如重阳节采菊,沐露带霜,用来泡茶,那种秋韵的苦涩,才能充分品味出甘洌的芬芳馥郁之香。
每年的端午节,都是爷爷非常重视的采药时令。因为故老相传,端午节这天,是药王孙思邈定下的采药节日。乡亲们都相信,就是这天的泉水沏茶,也比平日的味道,也更加甘甜。
爷爷是老中医,虽说上了年纪,可老人总是坚持自己上山采药。端午节的早上,天刚亮,爷爷就会叫我起来。背上竹篓,我扛上镢头,再拿上弯月牙镰刀。趁着晨雾未消,朝露晶莹之时就上山了。深山春长,林海夏迟。五月初的天气,早晨山中还是有点寒意。走在杂草丛生的山间曲径上,任由露水沾湿布鞋和衣裳,空气中散发着无法言表的清新。杜鹃花娇艳欲滴,布谷鸟啼声响脆。这时候的艾草已长过膝盖高了,微风吹过,叶子的背面,露出“鱼肚白”一样的颜色。爷爷说,只有这品相的艾草,才最见药效。将这艾草带露水整棵割下来,用葛藤捆成小把,带回家挂在屋檐下晾干。用于艾灸才是上乘之选。一片金银花含苞待放,*白相间的花色,很是醒目。只有在端午节的二花,最适宜入药,再晚些时候,花朵全开了,药力就弱了。这藤蔓也是一味药材,就是医书上说的忍冬藤。这些个随手拈来的草药遍野皆是,开紫花的地丁,半个穗子的荊芥;还没有开花的柴胡,小溪边上,还长着叶子快干*了的夏枯草。树林中的连翘,现在才过了花期,结出绿油油的小角。五味子架上,挂着一串串的粉红花蕾。石榴花也开始像火一样燃烧……。
山高云深仙境美我知道,爷爷今天最希望的是,能够挖到野生天麻,这种能祛风治头痛的东西,在这时采来才算一个宝。天麻是一种甴树根或草根,干腐后滋生菌丝,种子吸收菌子营养,在土壤中生长营养根块的植物。说它难以寻觅,是因为天麻生长在地下,从地面看不到,只有在初夏季节,才会长出茎蒂。要判断出可能适应天麻生长环境的区域,一般是通风朝阳的面南山坡上,才能仔细找到。爷爷领着我,在老人记忆中,那几片生长天麻的洼地里,寻觅了很长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桦木丛中,看到一棵刚长出地面的天麻蒂儿。这是一株粉红晶莹的小精灵,在绿草丛中,散发出神秘的光彩。爷爷小心翼翼的,先把周围的杂草和枯叶用手清理干净。再用镢头从以离天麻株株三,四尺以外的地界,开始慢慢挖起。爷爷说,这是因为天麻在地下都是一窝儿长的。只有长大的才会出蒂,其他部分都隐藏在土中。挖出的土里有很多腐烂到,只剩下根皮的树根。土壤里有多棕色或黑色的菌丝,正是这些东西,滋生出了天麻。土被一点点地挖走,地下的天麻逐渐显露出来。天啊!真是奇迹呀。这下看到一大窝子天麻依偎在一起。一个个都像马铃薯一般大小不一,通体晶莹剔透,带着泥土的芳香。爷爷把大的轻轻取出来,把那些如同手指粗细,还有像枣子或米粒一样的小家伙留下。然后重新把坑封上,树叶盖上。过几年等它们长大了,再请宝贝出山。
千年松根生茯苓今天收获不小,除了草药之外,还挖到了十几个天麻,爷爷和我都很高兴。太阳照到了头顶,我们吃了从家里带来的粽子,喝了些泉水。爷爷带我登上了长满松树的山岭上,在松林中找块长满青苔的岩石,爷爷坐在上面休息。那年我十三岁,爱动的我在松林中,来回跑着看稀奇。在岩崖边上的松树,大都长得弯曲如虬龙般苍劲。树干上全是龙鳞片一样的皮块,像青筋绷起的松树根,裸露在地上。我用双手去抚摸松根,想感受他们千年的沧桑。在一棵干枯了半边身子松树下,我转了几圈。树无语静立,我用力去搬动树根,想看看树根是不是干的。却不曾想用力太大,弄破了干朽的树根,从里面露出个像大红薯一样的东西。我用手把土扒开,取出来拿去给爷爷。爷爷笑弯了眉,抖动着胡子说:“哎呀!真是药王爷赐福,这是松茯苓呀!娃娃你可得了大宝贝了。”经爷爷这么一说,我仔细端详起茯苓的模样。外表是一层光滑坚实的,跟松根皮一样的黑红色表皮,用镰刀切开一个小口,里面露出肉白色的瓤子,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松香味。爷爷收起茯苓,跟我到发现茯苓的松树下。我们挖开树根边上的土石,那些不知沉睡了多少岁月的古松树根,重见天日。这种孕育茯苓的松根,并不像寻常树根一样被腐化为尘土,而且形成炭质,外表完好,但拿镢头一敲,松根就立刻散断成无数块整齐的红色方块。爷爷挖了好一会儿,但并没有再找到整块的茯苓。却挖到一些零碎的抱根而生的茯苓,爷爷说,这叫茯神,也是一种名贵中药材。茯苓的药效主要是去湿利尿,皮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茯神可起到安神静心的作用,能治疗失眠和心浮气燥。这都是些可遇不可求的好药。
与茯苓生长特点相似的是猪苓,所不同的是,猪苓是柞树,桦树,椴树等杂木树根长菌而生。猪苓生于地下,不会长出芽苗。要想挖到,只能根据经验,判断所生地貌,再刨土试挖,所以爷爷和我挖了不少土坑,还是没能找到猪苓。据说等到伏天,天降暴雨之后,猪苓窝上面就会长出一株像一堆小伞一样的蘑菇,人们称之为“地花”。
猪苓开出蘑菇花太阳已经偏西,爷爷的背篓里也装许多药材。我跟在老人身后,从林海幽涧中,寻觅路径,往回走。沟壑里的小溪跌宕起伏,清澈见底的溪水,流淌的声音,像跳动的音符。小溪边的崖岩上长满了,石斛,石豆角,还有像单片竹叶一样的石叶子。爷爷说,这些都是清肺解*清热的药材。晒干后用泉水泡茶,十分甘醇爽口。
爷爷在一处阴凉避光的石坎下,发现了一些非常美丽的小草。长着像兰草或韭菜一样的叶片,每株有四瓣叶子,形状如星星。这精灵一样的小生命,最神奇的是,它的叶子由宽到细,长得很长。弯弯的叶子,顶端又扎进石缝中的土里,就会再长出一棵草来。如此反复,就像搭起了几孔小桥。爷爷惊喜的说,这是仙草。就是传说中的过桥草,又叫“仙人大过桥”。古书上说,谁要是能找到长了七孔的过桥草,服用后可平地飞升,成为地仙。我听了,赶紧仔细寻找,可两孔,三孔的草都有。但七孔的仙草,寻寻觅觅找不到。
过桥草我和爷爷在夕阳的余晖中回到了家。累了一天的我,早早的睡了觉。在梦中,我觉得自己踏上了仙草的七孔桥,飘呀,飘呀,手一伸,蓝天的星斗,我也能够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