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对话眼科专家一文读懂近视防控关键
TUhjnbcbe - 2023/2/1 22:16:00

医院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儿童近视防控专家袁冬青博士

文|冯玮

图|pexels

来源|成长的可能

近日,成长的可能团队与医院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儿童近视防控专家袁冬青博士进行了对话。

年7月,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近期,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指导编制的《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同时强调,2岁及以下儿童不建议看各种屏幕;3—5岁儿童每天视屏时间累计不超过1小时;6—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可以看到的是,近两年国家对近视防控的力度正越来越大,而与之相对应的问题在于,青少年的近视率逐年增长,且随着年龄段的上升呈现出更为严峻的趋势。

“0-6岁”被称为视力发育的*金阶段。那么,在孩子0-6岁的关键发展期,我们该如何预防近视?在家庭环境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1

3岁可让孩子建档,眼轴是重要指标

成长的可能: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这听起来是个很严峻的数字,以您的工作经验来讲,目前国内青少年近视现状如何?

袁冬青:从近视的发病状况来讲,发病率是逐年增高的;同时从年龄来看,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占比数量也在逐渐增长,像今年高中生的近视率超过80%已经是很高的数字了。疫情的出现也对青少年视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比如网课的时间被拉长、电子产品接触较多、户外活动较少等。

我们做过一个半年左右的随访,发现疫情中期的半年时间里,受调查的青少年近视率增长了接近17%,这是非常高、非常可怕的数字,也是现在整体环境下的一个现状。

我们能看到,青少年近视问题正呈现低龄化的特点,以前可能还有一些是假性近视,现在是低龄的真性近视也在增多。

这个过程中,很多专家也一直在呼吁,近视防控不能只是医生或家长重视,学校也需要重视,视力保护也存在家校共育这样一个需求。比如孩子的课业负担是否比较多,太多了对视力的压力也会相应增长,再比如户外活动较少,近距离用眼缺少了对眼睛的缓解和锻炼等等。

这些都是比较突出的现状困境。

成长的可能:您提到关于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能否具体介绍下?

袁冬青:真性与假性近视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单从表现看这两个比较难以区分。真性近视为即使眼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验光后仍有近视,无法自然恢复。假性近视的屈光度数可在放松调节后数周或1~2个月内降至正常,视力在适当休息后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也很容易发展成真性近视。

举个例子,面对之前没有验过光的孩子,我们都是建议让他先做散瞳验光。散瞳验光不是为了散大瞳孔,主要是为了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

在我们的眼部有一个睫状肌,通过它的拉紧和放松来调节晶状体的展平和凸起。散瞳验光的目的就是在睫状肌放松时、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看看孩子的度数。如果最放松状态下依然有度数,说明这是一个真性的近视,需要去治疗,如果不治疗,后面的近视程度可能会越来越深。

成长的可能:看来我们对于视力保护的问题的确还有很多知识空白,那能否再介绍下目前家长中普遍的视力保护误区?

袁冬青:有三点误区是比较常见的。

第一个是关于孩子视力建档的问题,尤其是要让孩子在3岁能认识视力表的情况需要大家重视。

我们常常会接待一些孩子,比如最低年龄段是2岁到4岁的小朋友在来了之后不认识视力表也不会指,就不知道怎么配合医生。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小孩只要他会讲话、能识别东西以后,家长要有一个意识,要去给他买或者画一个视力表,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分辨和识别能力。

这样等孩子可以去做检查的时候,一般差不多3、4岁是完全可以比如辨别上下左右或是指出方向等等,只有孩子能识别,医生才可以判断他视力发育的情况。

第二个误区就是一类相对来说比较消极的家长。

有些家长发现小孩子可能近视了,要么就是家长觉得这个是假性近视不用检查,过一段时间孩子自己就好了;要么就是他不愿意直视这个问题,觉得我小孩有一点近视不要紧,同时也认为眼镜戴上了会越戴度数越深,以后就摘不下来了,或者认为眼镜压鼻梁骨、眼睛有点凹不好看了等等,总之就是能不戴就不戴,这是一个比较消极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其实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当发现了小孩有近视的倾向,家长要医院进行科学验光,然后再由医生去提供一些治疗建议,总之不管怎么样都需要科学的处理才能找到正确的办法。

第三个误区是另一类家长,他们的处理方式相对来说就太过积极了。

有一些家长其实态度不错,当孩子出医院先进行检查,但是他们往往在后面会选择一些很激进的方式,比如医生建议先佩戴普通眼镜,他会希望把最好的最贵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孩子都弄上。

我们也遇到过比如孩子只是假性近视,只要科学用眼放松睫状肌,再加上一定的户外活动,孩子的视力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是家长坚持要给孩子佩戴眼镜的这种,就属于比较激进的了。

成长的可能:这些误区的确很常见,您能否再具体介绍下从病理性角度来说,造成孩子的视力问题的都有哪些原因?

袁冬青:导致视力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来自于遗传,一个来自于环境。

遗传导致的视力问题,其实是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去处理的。比如父母是高度近视,这种病理性的高度近视的遗传率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建议如果父母有高度近视,也就是至少一方在度以上,一定要早一点介入去给孩子提早进行屈光检查。

环境因素的话,比如刚刚提到我们希望小孩早点做视力检查、早一点学会认识视力表,其实是因为希望孩子在3岁起就能坚持比如每年都能去做全面的眼科检查,让医生评估他的视力发育、屈光状态、眼轴发育等状况。

这里的眼轴发育,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现在大部分家长有这个意识去了解孩子近视多少度,但并没有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话眼科专家一文读懂近视防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