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人生篇610人生不要有太大多的欲望赵
TUhjnbcbe - 2023/2/3 0:01:00

6、人生不要有太大多的欲望

历史表明,奢欲无度,必会人亡*息;制欲止奢,多会成就一番大业。正所谓:天下大幅,莫大于无贪欲;天下大祸,莫大于欲无底,人生在世,皆有“七情六欲”。何为欲?先贤曰:“六欲者,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欲”是人们生存的一种需求和欲望。

积极合理的欲求,是进取之基、事业之梯、动力之源;负面非分的欲望,是健康之害、事业之敌、人生之祸。古人往往把后者专指为“贪欲”。以上所讲是修身、修为的必然课题。

今天,追求高质量的物质文化生活,本无可厚非。然而,倘若人生观扭曲,贪欲膨胀不止,以致欲而无度、望而无底、求而作恶,势必自焚欲火、身败名裂。

有一位哲人说:“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合理、正确剪裁,方可裁出美丽的生活。”人如树,欲似杈、需要像园丁拿树剪一样,剪去横生的枝杈,去除虫害的枯蔓,修出亮丽的美像。特别是精神家园中,良莠混杂,美丑并存,只有用道德、理智这把剪刀,剪除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为,才能让生命之树长青,使人生绚丽多彩。

君不见,有的在升官路上见“位”思迁,权迷心窍,“进一步,看三步,无止步”;有的人在财路途中,得“银”望“金”,胃口一开,“财”壑难填;有的人在美色梦里,迷*失魄,若蜂趋花,醉倒在“石榴裙”下;有的人在享乐世界中玩物丧志,昏沉迷失,醉生梦死。凡此种种,皆需用*纪国法这把剪刀,理智地剪去痴迷心窍的官欲、贪心不足的物欲、追花逐艳的色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自己一个纯洁清明的精神世界。

托尔斯泰在《一个人一生需要多少土地》一文中描述的故事结局是:一位地主终生皆在挖空心思地跑马圈地,临终前,他让仆人搀扶着他巡视自家的广袤土地,当走到自己狭小的墓地时,才顿悟真谛: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何不让短暂的人生多一些轻盈和快乐?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下面看一下我们的人生究竟应该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

房子再大也是临时住所,那个小木匣子才是你永远的家。所以,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事业未成而人先亡,所以,健康是第一位的。有钱不一定能买到健康,宁做一个健康的乞丐,也不愿做一个多病的富翁,健康重于金钱;有金钱不一定幸福,欲幸福必得有健康,生命的比拼不在名利是否显赫、地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健康的长寿。不怕待遇低,就怕早归西;不怕赚的少,就怕死得早。

健康是我们最好的朋友,病魔是我们最凶恶的敌人;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不能缺健康,有健康不等于就有一切,可没健康肯定就没了一切。

人生难过三万天,

成功失败均坦然。

是非恩怨莫在意,

健康快乐最值钱。

※※※※※※※※※※※※

高官不如高知,

高知不如高薪;

高薪不如高寿,

高寿不如高兴。

※※※※※※※※

事业无须惊天动地,有成就行;

金钱无须撑破腰包,够花就行;

朋友无须形影不离,想着就行;

儿女无须有多有少,孝顺就行;

寿命无须度过百年,健康就行。

※※※※※※※※※※※※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最好的保健是笑容;

把欲望降到最低点,把理性升华到最高点,要知道,平安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清朝皇帝乾隆的宠臣和珅,凭借他的阿谀奉迎、精明干练、笼络同僚、拦截信息、打击异己、联姻皇亲、投上所好等各种手段,博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大臣、文华殿大学士、首席*机大臣。权力之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利用各种手段聚敛钱财,比如侵吞、贿赂、索要、放债、开店、收税、盘剥盐商等。他的钱财“富可敌国”。最后结果怎样呢?嘉庆继位后革去他*机大臣等各种官职,逮下狱,抄其家,赐给他三尺白绫,在狱中自裁。

和珅被抄家时,炒出*金多两,地窖藏银余万两,没收租地顷,房屋间有余,各处当铺银号以及各种珠宝、衣物等,总家产折合白银一千万两(有的说0万两,有的说高达8亿两);还有珍珠、大珠、手串、宝石等,多的实在无法考据。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我们看到了和珅的凄惨下场,在狱中,和珅自知生命不久,对着窗外元宵明月感慨赋诗道:“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和珅贪欲如此之大,最后落了个历史的罪人,留下永世的骂名。试想,他的后代们谁也不会说:我是和珅的后人,是他的多少代孙。

朋友,人生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够吃、够花、够用就行,有了剩余的钱,要多资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积阴德、行善事,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才是人生的准则。

7、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你也挣不来

川子县有一个张御史,这个张御史在巡查云南的时候,有一天,三更半夜,他独自一人静坐,突然有一个穿红色官袍的巡警出现在他的面前。巡警就对张御史说:“我呀,是你的守钱神,已经等你很久了……”

“钱在哪儿?”张御史就问他。

守钱神就指了指他的座位下边,张御史低头一看,果然是金光闪闪,大概有一千两的样子。张御史对守钱神说:“这么多钱,我怎么能拿得动呢?你能把这些钱给我送到家吗?”

“不难,你把你的家庭住址写在纸条儿上,烧了就行了。”守钱神回答张御史说。

于是,张御史就把自己的家庭住址很认真地写在了一张纸条上,并且把它烧了。守钱神隐身不见了。

没过多久,这个张御史回朝向朝廷复命,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同年考上进士的朋友,这个朋友拜托张御史,让他推荐自己出任一个什么官职,并且这个朋友给了张御史二百两作为酬谢。张御史笑纳了,跟朋友说:“没问题,你就等着上任吧。”

张御史办完事儿之后,回到家中,晚上,他就祈祷神仙出现:“我现在到家了,把钱给我送来吧。”守钱神果然出现了,出手就给了他八百两。张御史说:“不对呀?您之前给我看的钱,我数了,明明是一千两啊!怎么给我八百两呢?,还差二百两呢!”

“你为同年及第的朋友办事儿,那位朋友不是早给了你二百两吗?”守钱神回答张御史说。

张御史听了,大吃一惊,惭愧地向守钱神道谢:“是,是,是。”

事实上来讲,他不就是先得了二百两吗,所以呀,人这一辈子的钱财是有数的,早给了你,晚了就不会再给了;如果晚给你,可能早些年你会遭点罪、受点苦。有人说,不对呀!你看李嘉诚,他怎么有那么多钱?我跟你说,人家李嘉诚命中就有那么多钱,可是人家李嘉诚做了多少慈善事业呀!财来财去,人越有钱,就要多贡献给慈善事业,把钱给了别人,这钱还会回到你身边的。如果你是个守财奴,把你的钱全部蒙在自己的被窝儿里,弄不好什么时候得一场病或遇到什么灾,这钱一下子就花出去了。

真的,我见过很多有钱人,越有钱越慈善,我有一个“董事长”朋友,他一个人就资助了三百多个孩子,家里特别贫穷的孩子上不起学,我这个朋友就供他们上学,,包括给这些孩子们生活上的费用,一直供到这些孩子大学毕业;这位董事长还资助了几千位贫困的老人,有的给钱,有的给物。所以,我觉得这位董事长他就应该有钱,因为他有了钱,他都帮助了穷人啊!

所以,我们不要贪财、重利,不要太贪心。有的时候,你的钱财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增多了,实际上在暗中很可能是减少了。例如,你特别贪财、重利,被大家看不起,没有人理你了,失去了朋友,没有方方面面的支持,你就挣不了钱了,那么,你的钱财不就减少了吗!更不用说因为你贪财、重利,用不合法的手段去牟取暴利,犯了法,那就会搭进去更多的钱财,弄不好连命都得搭进去了。

我认识一个很有钱的老板,他高利息贷款,说什么1.8%、2%的利息,你算算啊,2%的利息,块钱一个月2元,那么,10万块钱一个月的利息就是0元,一年就是2.4万的利息,要存四年,本、息就平了,很有吸引力啊!最初,他还按月给人家兑现。接着,他又投资了一个什么项目,以10%的回报吸引大家入股,前两个月还真的按着他所说的给大家兑现了,人们一看,好嘛,回报不低,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去入股,我的一个亲戚也想参与入股,我劝他不要去,我说,早晚肯定要出事儿。果然,两个月以后,这个老板就在人间蒸发了(据说他集资了几个亿),跑了。再后来,过了两年,这个老板就被抓了,判了个“无期”。你看,钱多了,命没了。我也不说他是谁,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一开始很多人都羡慕他的生活,锦衣玉食、香车宝马、前呼后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到后来不但钱都吐出来了,还失去了自由,弄不好把命都有可能丢在监狱里。

所以,我们在钱的问题上不要过于执着,够吃、够花就行了。

有一个人丢了块钱,觉得十分伤心。我跟她解释说,你不必要太伤心,这块钱很可能就不该属于你,可能你用这块钱积了德了。你想啊,你丢的这块钱,可能有一个特别穷、快饿死的人把它捡了,这个穷人可能家里还有病人,由于捡了你这块钱,把病给治好了,你想,你丢这块钱你就积了阴德了,你德行高尚,老天会让你健康、长寿的,你想,你若多活了10年,你会多收入多少个块啊?!丢钱的人听我这么一解释,高兴地说:“如果是这样,我宁可再丢五千。”

辩证法是无情的,你在这儿失去了,在别的方面你会得到的。所以,不义之财不可取,你若取了,你得了,最终老天会让你在其他方面有所失去;你不取,该是你的,早晚都是你的。

范仲淹年轻的时候特别穷,他在破庙里读书时,无意之中他发现庙外的一块空地里埋着很多银子,他弄出来数了数是五千两,哎呀!这么一大笔钱,按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他的的困难程度,他完全可以拿走这些银子,他取了这些银子,不就不困难了吗?可是他想,这钱不是我挣得,它不应该属于我,我不能要。于是他就又把这些银子原封不动地给埋上了。

后来他当了宰相,有人求他批一笔款建造大殿,他忽然想起当年发现的那五千两银子,他想把它挖出来用来布施,他就差人到当年他读书的那个破庙前去挖,差去的人回来报告说,银子不见了,却挖出来一块*布,*布上记着他做官这些年来一笔一笔的收入,范仲淹仔细算了算,非常惊奇,这些年所得的收入正好是五千两。

所以,该是你的,早晚也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你若得了,早晚会有灾难降临到你身上。大家要记住我一下的几句话:

心求安乐少思钱,

无忧无虑本自然。

万事皆空循天理,

何愁衣食不周全。

安贫守分随缘遇,

得失荣辱总在天。

人心不足蛇吞相,

机关算尽也枉然。

无药可医卿相寿,

有钱难买子孙贤。

争钱夺财不在我,

胜过逍遥自在仙。

每个人所得的财产都不会超过你命中所得的那个数儿。清廉的人可能得的晚一些,贪婪的人得的比较快,可是快得之后,可能会拿走你的福报。我们应该走哪条路呢?听了今天我给你讲了这么多,你心里应该清楚了吧!

8、赢了一块饼,毁了一个家

听故事,悟人生:

说有这么一对刚结婚的年轻小夫妻,新婚燕尔,恩爱有加,但两个人的脾气都很倔强,彼此都互不相让。

婚后的第二天,隔壁的同学为了表示祝贺,特意为他们烘烤了一种非常美味的饼,烤好后趁着热就给他们送来了,这小两口非常高兴。

小两口很是感谢,送走同学以后,他们俩就你一块儿、我一块儿开始吃着酥脆、香甜的饼,吃的是津津有味。吃啊,吃啊,这一盘儿饼很快就被他们吃完了,等剩下最后一块儿了,两个人都伸手去拿,挣着要吃这块饼。此时,这小丈夫就说了:“我呀,是一家之主,这家的生计得靠我支撑,这饼应该让我吃。”妻子一听不乐意了:“这家里里外外,你说哪一样不靠我打理?我才有资格吃这块饼!”

小两口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你来我往,剑拔弩张,僵持不下。丈夫一看妻子如此地坚持,心生一计,诡异地笑了:“这样吧,咱俩既然都想挣着要吃这块饼,咱们打个*。”

“*什么呢?”妻子问。

“咱们彼此看着对方,谁也不许出声,谁要事先开口说话,谁就算输,这饼就由对方吃,可不可以?”

妻子一听:“行啊!我不蒸馒头争口气,*就*,就这么着了!”

于是,这小两口就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板着脸、瞪着眼,俩人谁也不让谁,真是相看两不厌,真情深似海,友情如高山啊!

两个人从早晨一直坐到中午,从中午一直坐到日薄西山。内急了,匆匆窜出门外,方便完了回来接着坐(当年没有洗手间,只有房外的厕所)。他俩为了挣一块饼,更为了一份愚昧的坚持,可怜的自尊。整整就这么坐了一整天,肚子里饥肠噜噜,也不去做饭,什么也不干,一直就这么坐着,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这小两口还是这么认真地对坐着,偶尔发出一两声厚重的鼻息……

突然之间,木制的门有点响声,他们俩还是谁都不吱声。一个小偷小心翼翼地爬窗而入(那是在旧时代,当时根本就没有楼房,都是住简陋的平房,窗户和门都是木制的),睁着咕噜噜的鼠眼,搜索着他的猎物。小偷冷不防发现客厅里还坐着两个人呢,他赶紧缩回了身影,屏住呼吸。等了半天也没动静:“喔……是两个木头人。”小偷松了口气,胆子就大了起来,从卧室、到客厅、到厨房……人家刚结婚哪,收了不少彩礼,娘家配送的东西,什么金银财宝全被小偷洗劫一空;打开橱柜,取出美酒佳肴,坐在小夫妻当中大吃大喝,这小两口只是看着这小偷肆意妄为,但仍不作声,酒足饭饱之后,小偷拎着满袋子的宝贝正要离去,回头一看:“哎吆……这小女子长得有些姿色,我把他们这么多的好东西都偷走了,他们跟没事人儿似的,怎么回事啊?!”

小偷儿见了小娘子,起了歹心,放下东西,走到这个小女子跟前,开始动手动脚调戏起小妻子,这小妻子眼看着家中的财物被洗劫一空,自己还遭到了非礼,忍不住就大叫起来:“来人哪!有小偷耍流氓了!快来抓贼啊!”

小偷吓得拔腿就要鼠窜,落荒而逃。这个时候,这丈夫便高兴地拍手大笑:“哈哈……你先开口说话了,这饼啊,你输给我喽……”

你看看,这故事简直太有趣了。你想想,他的小妻子还跟他在一起过吗?这小妻子一看,这丈夫为了一块饼,失去家里的贵重财物不说,就连自己被坏人欺负他都不说一句话,跟他过日子还有什么劲!于是连夜就跑回娘家了。

以上只是一个故事,很有趣呀!可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忍苦、忍乐、忍冷、忍热、忍饱、忍饿、忍疲、忍祸……都还容易。可有时就是忍不下这口气呀……

这一口气忍不下,恩爱夫妻会反目成仇,甚至对簿公堂;这一口气不平息,多年的朋友可能就割袍断义,形同陌路了。

说有这么一对在一起混了30年夫妻,有一次,他们闹了别扭,发生了长时间的冷战,谁也不理谁,为了争口气,谁也不跟对方首先打招呼;谁若事先跟谁说话,谁就是屈居下风。那么,在这段时间,他们怎么沟通啊?他们有孩子,通常都是以孩子为媒介,与对方沟通。妻子做好了饭:“去!叫你爸爸来吃饭……”丈夫若有什么事,就跟孩子说:“告诉你妈,什么什么事儿,要怎么怎么办……”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在平时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反过来咱们再说这对小夫妻,为了挣一块饼、*一口气,丢了钱财、赔了夫人,妻子走了,新婚燕尔,成了泡影。值得吗?这纯粹是因小失大,这是十足的愚钝,百倍的傻瓜。从更高的智慧角度来看,世间的很多争执其实都是愚钝可笑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谦退礼让,才能够赢得彼此的尊重。有诗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一步才真正的是向前哪!

今天我给大家讲了这对小夫妻枪饼的故事,相信读者一定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小夫妻*气抢饼的结局是悲惨的,相信读者不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吧。很多时候,我们主动退让一步,就会迎来一个好的结局。

9、感悟朱新仲的“人生五计”,谈“人生六计”

明朝洪迈所著《容斋随笔》一书,内容博大精深,广泛涉猎历代治国安邦,纵横韬略,文坛轶事,处世哲学,历史珍闻……为历代*治家、哲学家所珍爱。据媒体说,此书为毛泽东所珍藏,从戎马倥偬(kǒngzǒng事情迫促,穷困之意)的战争年代到建国后,老人家精心研读,直到临终前的十三天,他老人家仍要索阅。

此书篇幅宏大,总计五篇,共五十万字。清初纪昀(yún日光的意思,多用于人名)所著的《四库全书总目纲要》中说:“自经史诸子百家,以及医卜星算之属,靡不引证详洽。”正因为此书的内容如此庞杂,全面阅读是不现实的,应该选择性地阅读。书中有关人生哲理的内容,其观点新颖独到,值得我们品味。

书的作者洪迈引用了他的朋友朱新仲的话。文章系古文,不易读懂,编者按着文中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文,以利读者轻读。

朱新仲认为:一个人自幼至老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每个有智慧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一生有一个清醒的设计,即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这就是“人生五计”,下面一一阐述。

(一)生计

父精母血相遇,成为受精卵,这是生命的开始。受精卵在母体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一声啼哭,便接受了大自然的气息,此时为婴儿,婴儿在父母的哺养之下,会快速成长,然后上幼儿园、念小学、上初中、读高中。在这一阶段自己对自己的人生一般是无法设计的,因为你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自己不能做主。可是,我们也并不完全排除自我设计的主动权,少年立志的人大有人在,孔子曰:“吾十有五而立志于学。”孔子十五岁才开始发奋学习。

汉高祖刘邦在青年时期看到秦始皇巡游时稳坐在銮舆中显得威风八面,臣民们伫立在道路两旁个个毕恭毕敬。刘邦不禁叹道:“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年幼的项羽看到如此盛况,则大声说:“彼可取而代之。”项羽的叔叔听小孩子如此猖狂地讲话,怕闯大祸,赶紧把项羽的嘴捂住了。你看刘邦和项羽从年轻时就有取代秦始皇的大志,所以,在他们的人生中就成就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伟业,以上实例均已说明一个人从年小就要设计自己的一生。

这就告诉我们,在学生时期就要立志,要立长志,有大志。然后向自己给自己所设计的目标努力奋进。

(二)身计

二十至三十岁,也就是青年时期,筋骨强健、精力旺盛、如骥伏枥,意在千里。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拔山扛鼎的魄力,任何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讲,这时的年轻人如“乳虎、如朝阳。”一个人的终生事业往往就是在此时打下基础的,有志之青年是不会等闲度过的。

(三)家计

三十岁以后,到四十多岁,是中年时期,这个年龄段儿的人是生活在忙碌之中,日夜注思、择利而行,位欲高、财欲厚、门欲大、子息欲胜,各方面越兴旺、越发达越好。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要重点考虑自己的前途和家庭。

但是,中年人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去攫(júe夺取的意思)取财富和高位。因此,那些贪婪的不法之徒、狗苟蝇营之辈,是不能用这些话为自己辩护的,这些人是一小撮失去理智的、不正常的小人,而大多数人是以正当的手段去“择利而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这些人自然也就为社会做出贡献,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四)老计。

到了五十岁,就是“天命”之年了。朱新仲在文章里说:“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间,智术用尽,西山之日渐逼,过隙之驹不留,当随缘任运,息念休心,善刀而藏,如蚕做茧,其名曰老计。”以上这段话一般有点文学素养的人是能看得懂的,所以,我不在翻译。

当一个人渐渐步入老境之时,应当淡薄追名逐利之念,抛弃患得患失之心,懂得收敛珍惜清名,不作贪求,善保余年。这些提醒都是非常明智和宝贵的。反观我们有些未老将老的掌权者不懂“老计”,临近退休却起贪念,乘有权在手之际大捞一把,以致败坏了一生的清明,甚至成为牢狱之囚,此种现象,不得不慎哉!

(五)死计

“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阳衔山,倏尔(读作shūer极快地,很快的意思)就木(与倏尔而逝同意,就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归西了),内观一心,要使丝毫无慊(qiàn不满,怨恨的意思),其名曰死计。”

以上这段话是朱新仲文章里的原话,一般有点文学素养的人是能看得懂的,所以,我不在翻译。

鉴于现在我们国家的形势大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要比古人长得多了(现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6岁),“死计”就比古人推迟了很多年,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反正无论谁早晚也得西去,所以,凡是进入老年的朋友都应当考虑“死计”了。

发挥余热,“春蚕到死丝方尽。”退休后,仍历尽所能,在为社会做些贡献,这是“死计”的一种;总结得失,留于后人,又是“死计”的一种;安排后事,把死后的事按着自己的想法安排好,免得等你乘鹤西去的时候,子孙临时张惶,这也是“死计”的一种。朱新仲所说的“内观一心,要使丝毫无慊”。这句话很精彩,那意思是:要死的没有丝毫惭愧和悔恨,死的坦然、安心,没有一点儿遗憾,心中再没有半点牵挂,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就是“死计”。

朱新仲先生所谈“人生五计”之说,都是人生在每一个阶段应该自己给自己设计的生活目标,可是,若要谈到前面的三计,听者就高兴;谈到“老计”,听者就沉默;谈到“死计”,听者就十分地不高兴,看到这种情况,朱新仲先生只好叹息地说:“难道人人都恶老而讳死吗?”

恶老而讳死也是人之常情,但人生有生有死,这毕竟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因此,参考一下朱新仲的明智通达之言,也许不无益处。文章写到此,我突发奇想,朱先生所谈“五计”,我们再加上“一计”如何?我们加上“活计”好吗?有一位诗人曾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精辟的哲学辩证思维,令人茅塞顿开。是啊,那些已经去世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伟人、那些有卓越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们(例如:*继光、雷锋、焦裕禄……),他们虽然已离世,但他们的英名不是与日月同辉吗!他们是真正的永垂不朽,在我们的心目中立下永恒的丰碑。现代医学的发展,可以将我们的器官移植给别人,这不也是生命的延续吗?佛教所认可的“人生有转世”的说法,我在此不妄加可否,但这种思想也是对“活计”的某种拓展吧!

其实,以上所述就是生命的“复活”,就是人生的“活计”,与朱新仲所讲“人生五计”加到一起,称为“人生六计”,岂不妙哉!

10、治愈一位富翁绝症的良方(休息、付出、放下)

说有这么一个富翁得了绝症,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效果,他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招呼儿子给他请了一个隐居的名医,这个名医就给他把脉,诊断后说:“哎呀……你这个病啊!除了一个办法之外,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无药可医了,我这儿有三贴药,你得按我的要求去做,这三贴药我编了号,每一贴上我都写明了怎么办,你用完第一贴,再打开第二贴,用完了第二贴,你再打开第三贴,等这三贴药用完了,你的病就好得差不多了。”这富翁一听:“唉……只要有办法治我的病,怎么着都行,我听你的……”

富翁回到家中,打开第一帖“药”,上面写着:“请你到大海边的一处沙滩,躺下,仰面朝天,什么都不想,躺半个小时,这样做,连续21天。”

这富翁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什么“药”哇?这不是开玩笑嘛!难道这沙子还能治病?”富翁将信将疑,但是,还是按着这位名医的要求做了。结果躺下之后,觉得真舒服,这沙子暖暖的呀,躺在那儿什么都不想,看着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椰林、树影,觉得很舒服。结果他不是躺了半小时,躺了两个小时后他才起来,他觉得太舒服了。你看,他听着风声、听着海浪,看着晴空万里的蓝天白云,觉得太舒缓、太放松了。因为他平时太忙碌了,以前从来没有感觉到如此的舒服。转眼之间21天(第一个疗程)过去了。

到了第22天,他想,估计这前21天让我放松,这接下来该让我吃药了吧,于是,他就打开了第二贴。看到第二帖上写着:“请你在沙滩上找五条小鱼或者小虾,或者小鳖也可以,然后把他们送回到海里,这样,连续做21天。”富翁想,这是什么“药”哇?太奇怪了,真不可思议。尽管他十分疑惑,但还是照着做了。在每一次他把小鱼、小虾丢回到海里去的时候,他感到有一种莫名地感动,逐渐地他明白了医生的用意了。就这样他非常认真地做了21天。

到了第43天,他兴致勃勃地打开了第三贴,他不在期盼着大夫给他开什么药了,但他同时在期盼大夫给他的下一个方法。第三贴上面写着:“请你随便找一根树枝,在离海水最近的沙滩上写出你所有不满和怨恨的事情。什么时候你写的这些东西被海浪冲走了,你再写,写完后又被海水冲走……你就这样坚持21天。”富翁就按着大夫说的办了,就这样一直又做了21天,他突然顿悟,感动地哭了。回家之后,他觉得全身舒畅,很轻松、自在,甚至不再怕死了。

我们回想一下,这个大夫给他开的三贴药:第一帖药是让他学会休息,我们如果每天忙忙碌碌,不要命地去挣钱,今天你挣了五百万,明天你还想挣一千万呢!挣了五千万,你还想挣一个亿呢!钱哪能挣得完哪!你天天不要命地挣钱,你总是在不断地忙碌中过日子。得不到休息,你就会得病的。

人是最贪婪的动物,永远都不会满足。你得学会休息,不能老是像一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你要是不学会休息,你的身体这么累着,一直累着,一直辛苦着,那怎么不会得病呢?

这个大夫给他开的第二付药是让他学会付出,你看,让他把那些小鱼、小虾、小蟹之类的扔到大海里去,不就是让他付出吗?人要学会付出,对父母的付出、对爱人的付出、对儿女的付出、对朋友的付出、对整个世界的付出,给与更多人的帮助,要学会付出,才有一种感恩的心。

大夫给他开的第三服药是在告诉他,要学会放下。你看,让他在沙滩上把那些仇恨、怨恨都写出来,海浪来了,就把这些仇恨、怨恨都刷掉了、冲走了。

所以,这三贴药是告诉我们要学会休息、学会付出、学会放下。如果我们能做到这几点就会少得病、不得病,即使是得了病,也容易治好。

贪婪是一副*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拥有了稳定的生活,接着就去追求安逸,拥有了安逸的生活又去追求富贵。你的欲望如果没有尽头,永远都不会快乐。这是人生哲理。知足常乐吧,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你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篇610人生不要有太大多的欲望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