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所特殊学校无声的25年搬过6次家老师不
TUhjnbcbe - 2023/2/19 17:55:00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效果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何兴武夫妇买回便宜的一包烂菜和一包烂豆,师生们围在一起挑拣。彭海惠/供图

何兴武坐在教室后听年轻教师讲课。

余希建为低年级学生们上数学课。

课间学生们在交流。

何彪给来访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教简单手语。

余希建在刻纸画。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马宇平/摄

在巨大的声音浪潮里,南昌三联特殊教育学校无声地存在了25年。

学校经常因为房租问题被迫迁徙。去年,它像一枚图钉,从地图上的一个点被拔起,摁进现在的地方。这是它第六次搬家。

这栋处在城乡接合部的3层民房,在货车、农用车、牛车、马车奔跑的公路旁。坐在教室里,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见3米外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绕到学校后面,是一大片荒地,穿过黢黑的隧道,再走上10来分钟,便到了另一条马路。

周围环境对学校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学生和老师都是聋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手语是这里唯一通用的语言。

老校长何兴武大多在学校需要“物资”时出门。他蹬着人力三轮车捡过菜市场的剩菜叶,拉过高新区的锯木屑,到旧货市场淘学校需要的二手床。

老师们不拿工资。何兴武的爱人被学生们称呼为“师母”,负责学校后勤。74岁的余希建比何兴武小2岁,在退休后加入这所学校,教语文和数学。

生于年的邬凯旋在这里待了16年,她从这里毕业,又回到这里。最年轻的教师李尚津是95后,去年在网上寻到学校的信息,抱着“改变聋人教育现状”而来。

年,何兴武的儿子何彪来了,成为这所无声学校里唯一一个听说能力健全的人。他想帮父亲把学校办得好一些,“至少不要太苦”。

1

拔出铁栅栏内侧的插销,推开一米宽铁门,便进入了学校。

除了房东的狗和一只乖顺的猫,没有人察觉到访客的到来。

学生们都在3楼上课,分为低年级班和高年级班。教师李尚津讲着六年级语文课文《草船借箭》,他抡圆胳膊在头上画个圈,左手握拳敲下右手掌心,踮起脚,喘着粗气,佯装奔跑,两只手灵活地在空中变出“曹操”“周瑜”“吃惊”“希望”等学生需要识读的词语。

五年级学生闷头算着数学题,偶尔也会走神儿“听”一段儿草船借箭的故事,兴奋地打着手语回应,喉咙里不时发出声音。

四到六年级的同学能与人写字交流,但是文字与手语建构的沟通总有差别。来的人写:“在这里读书开心吗?”一个女生写下:“在这里读书使我很开心。”再追问:“有什么开心的事?”她想了一下,把上一句的答案又抄了一遍。

学生吃住都在学校。有的孩子能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被父母接回家。也有被遗忘的,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回家。

升级和毕业都由老师考核认定。基础不好,四年级得读3年;进步快,一年后能跳两级;也可能某一年,一个毕业生都没有。

年近80岁的老校长何兴武戴着老花镜,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课。“长期生活在这个特别的环境,感受不一样。用一个词语来说,‘我们是另类的人’就行了。”何兴武写道。

2

学校创办于年。打那时起,周边农村的多个聋孩子扛着铺盖,陆续来到这里。

何兴武见过十七八岁、二十几岁被送来读一年级的聋孩子。在农村,水牛和*牛是家中贵重的资产,要有专人看管。这些孩子在家里负责放牛。每天早晨,他们将几块煮地瓜放进干粮袋,太阳下山前再赶着牛回去。来上学的前一天,有孩子对着牛抹眼泪。

也有光着脚板来学校的。除了上课、吃饭,他们大部分时候喜欢待在操场旁的树上或篮球架上,“像野人一样”。

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农村残疾人口为万人,占全国残疾人口的75.04%。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收入低于元。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万人,文盲率为43.29%。

学校招收学生不设门槛。家里特别穷的,不收费或者学费减半,超过学龄的孩子也收,父母要外出打工,一年只能接回家一次的也留下。还有一些,是“家里多余的人”。

何兴武的儿子何彪记得,一年端午节假期,有个家在市里的孩子许久未见到父亲,想回家看看。能回家的孩子老师们很少阻拦。

几个小时后,这个请假的孩子又出现在了学校里,独自坐角落里抹眼泪。“我继母让我赶快回学校去,”他用手比划着“说”,“她说我们给学校交了生活费的哟,怎么能回家里来吃饭。”

何彪在电话里问这位继母:“他不可以回家吗?他回家住一晚,明天你们全家来学校吃一星期!”

看他拿着手机情绪激动,学生拉着他的衣角,“老师,不告状,不说了。”

学校还收了4名智力障碍孩子。最小的来时只有4岁,患有先天性精神病,被公益组织发现时,她已被关在小黑屋里多年,“像狗一样”。

学费收不上来,学校穷得“账上一直是负数”。何兴武和爱人把工资都垫进了学校,另外3位老师也不拿工资。

徐茜茜印象最深的就是老校长的人力三轮车。多年来,为了省菜金,何兴武蹬着车到20公里外的蔬菜批发市场买菜——其实多数是捡些人家不要的菜叶,每两周去一次,往返需要4个多小时。

何兴武采买回来,学生们一窝蜂围上去帮忙。那些破菜烂叶摊在地上,学生和老师蹲成一个圈拾掇起来。

有一年开春的采购,何兴武连人带车翻在了路边,菜洒了一地。他自己坐在办公室擦红花油、红药水。

“我作为过来人,深知聋残人在这个无声世界里所受到的痛苦和无形的无奈。”何兴武写道,“为了这些孩子,我别无选择。”

3

何彪第一次见到这所学校是在年,他从深圳回南昌省亲。一片云雾缭绕中,他打远儿看到一条印着校名的红色条幅悬挂在二楼。

走近才发现,白茫茫的不是雾气,是一楼的作坊在生产腻子粉。他撩起衣服,捂住鼻子和嘴巴,眼睛眯成一条缝,直接奔上二楼。

教室门窗紧闭,学生们在上课。他使劲砸门,试图让残存着微弱听力的父亲何兴武听到。

“你们就在这种地方上课?你们活这么大年纪无所谓了,孩子们还小,天天吸这个粉啊?”他没好气地问。

“我们这里挺好啊。”何兴武见到儿子一脸惊喜,堆着笑说,“门窗都关得好好的,不要紧。”

5月南昌的气温已超过30摄氏度。教室顶上的旧吊扇晃晃悠悠地转着。

宿舍里的床高低宽窄各不相同,没有两张床是一样的。学生从家里带被子。何彪捏了捏被子,很多被子中间空荡荡,头上一点棉絮,脚底一点棉絮。有的床单旧到不能再旧,轻轻扯一下就要碎掉了。

午饭时,何兴武留他在学校吃饭。一盆白菜炖豆腐块,没什么油星。他就着父亲从家里带来的辣椒酱,看着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

“孩子们都在长身体,你给他们吃这些真是好狠的心哟!”何彪忍不住和父亲争吵,“回去吧,别办了,别把这些孩子坑死了。”

何彪回到深圳后不久,学校又一次被“赶走”。何彪帮父亲找场地、筹措经费,还了之前欠下的2万多元房租。年,何彪辞了销售经理的工作,拎着几个包,带着妻子和两岁的儿子回到了南昌。他找了份时间相对自由的工作,方便帮父亲打理学校。

替父亲去教育局开会,给来学校做公益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当联络员和手语翻译官,何彪成了学校里唯一听说能力正常的人。

4

让何彪下定决心回来的,是他发现普通人轻易能做到的事,在聋儿眼中却是“天大的困难”。

“很多孩子一年才能见父母一面,家长都不来接,让他们自己回去。”从学校到汽车站,再坐上回到家乡正确的车,对于聋哑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何彪帮他们买好车票,送上车,再电话和他们的父母联系。

他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个小牌子,上面是自己的联系方式。何彪告诉学生,这是应急时用的,“如果你写不好字或者人家不懂手语,就把这个给他”。

第一个打给何彪的,是上海市一个派出所。一个毕业生离开学校,被骗进了一个盗窃团伙,接受审讯时什么都不说,只提供了何彪的电话。

“他也知道父母的电话,不敢说而已。”何彪又气又恨,“这时候就知道老师比他父母还好。”他联系孩子母亲,电话那头撂下一句“这孩子我们管不了”。

何彪买了当天下午的火车票,第二天天蒙蒙亮时,到了上海,把孩子接了回来。

何彪行伍出身,身材魁梧,说话的时候底气十足。有陌生人在校门口转悠,想接近学生,他黑着脸骂走。

“你看我,看看清楚啊,我原来是*人,现在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你不要搞错了啊,你如果想带坏我们的孩子,当心我扒掉你一层皮。”

他知道的另一所聋校,有一次同时被拐跑7个学生。

“为什么这些孩子到社会上就会被骗走?”何彪问自己。他不得不承认,学校更像一个封闭的世界,孩子突然进入环境复杂的社会,很难适应。

李尚津在文章里写道:“在特殊学校,学生只在同质群体里组成关系网络,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社会化,从而创造了一种残缺、封闭、狭隘的环境。”

有受骗的毕业生告诉何彪,骗自己的也是聋人。那些聋人告诉学生,老师很笨,不要相信他们,跟着自己走就能吃香喝辣。有的学生信了,跟着走了,到头来发现,对方是一个盗窃团伙。

逃回来的学生描述,自己如何被教两只手往开水里放,练习抓肥皂,如果不去偷盗就没有饭吃,会被打。何彪气得跺脚,有几次被气得说出“你们简直是猪”。“我说过多少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相信那些人的*话!”

何彪搞不明白,为什么聋哑人骗聋哑人更容易。

类似的案子并不少。年,长沙岳麓公安分局牵头破获的“龙盈”投资诈骗案,受害人几乎全都是聋哑人,涉案金额5.8亿元,而主要嫌疑人就是聋哑人圈子中颇有影响力的聋人企业家。

何彪想过,办一个针对聋人的再教育基地,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也让聋哑孩子走出学校的时候有保护自己的本事。

5

学校毕业的孩子,多数回到农村,少数城市孩子待业在家,只有极少数人在社会上工作,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关系”。

学校的高年级数学老师邬凯旋曾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年她从这里毕业,何兴武推荐她去读初中。后来,邬凯旋在中等专科学校学了计算机,在外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这里做老师。直到现在,她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6年。

在学生们眼中,小邬老师“懂很多东西”。她平时喜欢看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和NBA,“主要看他们的‘战术’”。

学校的新地址没有了操场,除了定期由老师带着去附近公园玩耍,学生几乎不出门。他们喜欢看《老夫子》漫画书,拧魔方,在手机上看一些搞笑视频。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所特殊学校无声的25年搬过6次家老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