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进入秋季以后的第五个节气,进入寒露以后,冷空气渐起,少雨干燥,昼夜温差加大,而且“寒露”时节是在秋季最后一个月份中,所寒露的到来也标志着进入到了“深秋”模式,此时的“秋燥”才更加明显。
“秋燥”惹人烦闷,有心无力,喉咙干痒,此时我们更应该多吃一些应季蔬果来调节和滋润秋燥,恰好秋季也是各种水生食材大量上市的好时机,此时尝鲜正当时,比如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水八仙”,个个营养美味又滋润,千万别错过,可以助你滋润过深秋。
第一仙就是号称“水中落花生”的菱角
既然能称为是“水中落花生”,那营养肯定不差。菱角果实长相奇怪,有几个尖尖的角隆起,颇具“棱角分明,锋芒毕露”的气势,这可能就是被叫做“菱角”的原因。其多生于湖泊、泥沼、池塘之中,一般多在每年的八九月份成熟,我还记得小时候因为和小朋友下池塘摘菱角被家长胖揍的情形。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菱角可以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古人还认为常吃“菱角”可以“轻身”,所谓的“轻身”按照现在说法就是“减肥”,因为现代人发现菱角之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不易发胖,同时含有的钙、铁、磷等矿物质,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也很丰富,总之深秋之际每天小食几颗还是好处多多的。
菱角的吃法众多,可以采食鲜嫩果实作为水果吃,但是建议大家吃成熟的,因为生吃很容易感染水中的寄生虫,容易拉肚子,小时候我们可没少遭此罪。成熟的菱角直接用水煮熟,然后去壳后食用,口感非常的香软,同时您也可以剥壳后拿来同粳米煮粥,或者与排骨一块炖汤,也是很滋润香浓。
第二仙就是被誉为“水中人参”的鸡头米
芡叶初生绉如縠,南风吹开轮脱毂。紫苞青刺攒猬毛,水面放花波底熟。森然赤手初莫近,谁料明珠藏满腹。剖开膏液尚模糊,大盎磨声风雨速。——苏辙《西湖二咏食鸡头》
苏辙的一首诗很形象地说出了鸡头米的长相,鸡头米其实就是现在常说的“芡实”,外观“紫苞青刺攒猬毛”,因为浑身长满了刺而不敢“赤手”靠近,而将鸡头打开以后却是“明珠藏满腹”,里面满满的都是芡实果。
芡实是一种睡莲科被子植物,多生于池塘浅水之中,中国从南到北各省均有种植生长,其实上文苏辙提到的鸡头是北方水域生长的品种,外壳长满了刺,也是所谓的“北芡”。而南方所生长“南芡”外壳却很光滑,个头大,产量大,采收很方便,是我们现在所吃芡实的主要来源,其最佳产地当属苏州。
芡实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古语有云: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古人认为,常吃芡实可以健脾祛湿,固肾止泻,秋天常吃可以有润燥而又不寒凉,防燥又而不腻的好处,苏家兄弟都好这一口,苏辙写诗赞美,而苏轼则在其书中记载其吃芡实的方法,每日嚼煮熟的芡实二三十粒,年复一年从未间断,而且还会煮“鸡头米粥”拿来食用。
说实话,我小时候也是直接将鸡头米煮熟就吃,不过外有一层硬壳,去之比较的麻烦,现在基本都可以买到一些干货,而且都是去壳的,食用起来比较方便,可以拿来与薏米、红枣、银耳,冰糖等煮粥食用。亦可以与山药,排骨等食材炖汤饮用,也是妙不可言。
第三仙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藕
莲藕虽生在淤泥之中,却是古人心中的圣洁之物,就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古代的适婚女子也会佩戴一种莲藕的头饰,来表达对佳偶和爱情的期盼。
有俗话说“何莲一身宝,秋藕最养人”,莲藕中除了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纤维素,钙铁磷等一些营养元素外,还含有一些多酚类化合物,过氧化物酶,能够起到帮助人清扫体内垃圾的好处。同时古人认为莲藕属于性凉的白色食物,在秋季多吃可以润肺防燥,生津止渴,总之在秋季理当多吃此应季蔬菜。
莲藕有粉藕和脆藕之别,脆藕身段比较洁白,可以去皮后直接生吃,也可以拿来炝拌,清炒,口感脆而嫩。粉藕身段发*,不适合生吃,因为口感比较绵老,可以和排骨炖汤,亦可以把泡软的糯米塞入藕孔中,加红糖,红枣,清水炖煮2个小时,取出后切片然后淋上糖桂花,此道桂花糯米藕就制成了,可以试一试。
第四仙就是被称为“六谷之一”的茭白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诗中所提到的“雕胡饭”,其实就是古人吃的茭白的种子,也被叫做“菰米饭”,在《周礼》之中将菰米和稻、黍、稷、粱、麦称为“六谷”是古人很重要的粮食产物。
而后这“菰”因为疾病等原因出现了变异,不再能够长出种子作为粮食,转而使其茎尖长的肥大,也就成为了现代我们常吃的“茭白”,生长与浅水之中,一般在秋季收货上岸,口感不脆不软,表面光滑,内部为*色或者白色,营养较为丰富。
茭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钙铁磷等矿物质,秋季常吃可以除湿利尿解烦躁,而且其热量低,水分高,吃了以后有饱腹感,也是秋季减肥瘦身爱好者的好食物。
茭白的吃法也很多,可以切丝后和肉丝搭配来一个茭白肉丝,很是美味,但是独这道“油焖茭白”才是我的最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将茭白切车滚刀块,下入油锅中翻炒至表皮起皱,然后调入食盐,白糖,生抽,蚝油,老抽,再来适量开水加盖焖煮几分钟,待汤汁减少后淋入香油炒匀就可以出锅,味道是咸香微甜,很是可口。
第五仙就是被称为“锌王”的莼菜
揩净湘帘还斐几。暑月凉天,惟有莼羹美。鱼脍通明晶玉似。——蝶恋花-西湖莼菜
莼菜可是个好东西,会出现在很多古代文人的诗词之中,更有“莼菜鲈脍”这一成语,来表达一个人不追求名利,顺其自然,思念家乡和家乡美食,盼望早归之情。那这莼菜到底有何魔力,让无数文人食客为其倾倒?
莼菜,又名马蹄菜,湖菜,生长于清澈水池之中,其嫩叶可以食用,并且嫩茎和叶子的背面有很多的黏液,莼菜本身并无什么味道,但是就是胜在有那些黏液,赋予莼菜嫩滑,圆润,鲜美的口感味道,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属于比较名贵的药食两用的蔬菜食材。
现代科学发现,莼菜中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堪称蔬菜之中的“锌王”,一些小朋友一定要多吃,可以益智健体,提高抵抗力。古人也认为莼菜性甘味寒,可以清热解*,秋季食用此应季蔬菜,可以润燥解燥,是不错的秋补好食材。
莼菜的吃法很单一,就是烧汤,但是此单一吃法也是最佳吃法,其它任何繁杂的操作对它都是暴殄天物,只有如此简单的操作才可以保留莼菜嫩滑鲜香的口感,比如一道简单的“莼菜汤”,先用高汤或者清水等煮一些鱼丸,火腿,香菇丝等食材,高汤沸腾之时将冲洗干净的莼菜下入锅中加食盐调味,搅拌几下就可以出锅了。想尝鲜的,可以买来尝一尝,不在产地的在各大网站均可以买到新鲜莼菜,试一试吧。
第六仙是被誉为“地下雪梨”的马蹄
登俎非佳果,能消亦爽咽。温中疑内热,利物可融坚。齿颊含宫脆,污泥涤滓鲜。盘飧逢酒渴,遇尔遂泠然。——《荸荠》
上文清代彭孙贻的诗作《荸荠》将吃马蹄可以“爽咽”,“融坚消内热”的好处说得很清楚,同时也描写了马蹄脆爽的口感,一口咬下去汁水满满,不愧为“地下雪梨”,如此在秋季吃可以去燥润肺,也是恰到好处。
马蹄生长于浅水的沼泽和水田之中,外表黝黑黝黑的,咋看也不是能吃的东西,但是刮掉皮后是内有乾坤,雪白的果肉脆嫩多汁,味道微甜,喜欢的可以蘸一点白糖吃,滋味更加丰富。还可以拿来与排骨或者老鸭炖汤,也可以剁碎以后掺入肉馅中炸肉丸,但是最应该说的是它的淀粉。
马蹄中的淀粉含量很丰富,和藕和菱角被称为淀粉界的“三魁”,马蹄的淀粉可以拿来制作马蹄糕,是一种很传统中式甜点,做起来也很简单。可以取毫升的清水将克的马蹄粉稀释开来。再取毫升的清水倒入锅中加入红糖80克,冰糖克和5个切碎的鲜马蹄开火熬煮3分钟,接着取出三分之一的稀释好的马蹄粉浆缓缓地倒入锅中,搅拌成粘稠状,最后将剩下的马蹄粉浆也倒入其中,最后呈现的就是半生半熟的粉浆,倒入合适的器皿中上锅蒸25分钟就凝固成马蹄糕了。
第七仙就是同样被称为“水中人参”的茨菇
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江南行》
看见诗名叫做《江南行》,就应该想到这茨菇乃南方特有食材,我第一次吃到茨菇也是身在南方,口感粉粉糯糯的,在北方几乎很少见。
茨菇,深秋季节多吃可以生津润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钾、钙、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最为充足,深秋季节吃一点可以补充体力,滋润肠道。
茨菇的吃法很多,可以清炒和油焖,只需将小茨菇对半切开或者切片,用大蒜爆香锅底,再将茨菇下锅翻炒,加入开水适量,加食盐调味,加盖焖煮指汤汁减少,然后加入生抽,老抽,蚝油等翻炒均匀,撒上葱花就可以出锅。您也可以在炖红烧肉的时候加一点茨菇进去,味道更是不错。
第八仙就是被称为“菜中上品”的水芹菜
芹根生叶石池浅,桐树落花金井香。——《游江令旧宅》
古代所有古诗中所提到的“芹”指的就是水芹菜,“堇”或者“紫芹”多用来指旱芹菜,“水芹菜”以前是一种生长在潮湿河边的小野菜,现在已是大规模的种植了,习惯的人感觉它有一股淡淡的香味,第一次吃的人可能不太习惯它的味道。
水芹菜也是深秋的应季蔬菜,有清热解*,润肺利湿的好处,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膳食纤维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水芹菜的嫩茎和叶柄可以炒着吃,以搭配香干爆炒最为合适,制作起来也很简单。只需将水芹择洗干净,然后切成段,锅中烧油下入葱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切片的香干翻炒一分钟左右,然后再将水芹下锅翻炒至断生,加食盐,味精调味,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
怎么样,以上的应季“水中八仙”你想不想也尝一尝,古人说过“应季而食才能天人合一身体康健”,寒露过后天气干燥,燥邪横行,多吃这些水八仙,可以助你滋润度过秋天,安稳入冬。
我是阿胡,一个喜欢研究美食和制作美食的小食客,喜欢今天分享内容的可以